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无限投射 > 第20章 搜索-识别法

第20章 搜索-识别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微微明。

    李行还在睡。

    天大明了。

    李行还在睡。

    他太累了,又加上晚上外出这一出,回到卧室正式开启了回笼觉模式。

    他太长时间没有安安稳稳的睡一个整觉了,他睡得很香,睡得很沉,睡得很放松。乃至于先哥他们早上起来都不忍心打扰他。

    先哥和太尉一大早起来就去食堂吃饭去了,食堂的早餐很丰盛。两人刚吃了些点心,先哥正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果汁,见萧军进来了。

    萧军跟他俩打了个招呼,拿了些点心,油条,馄饨,然后接了一杯果汁跟他俩坐在了一桌。

    早餐的时间是一天内最轻松的,因为昭示了一天的开始,太阳刚刚露出,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

    早餐的时候又往往是平静而涌动的,因为经历了一晚上的休整,可以把昨日的工作和问题重新复盘和理顺——如果这个人正好在昨天遇到了一个问题还无法解决的话,他可以在这个时候,静静的吃着东西,慢慢的思索。

    早餐的时间也可以是欢快而充满希望的,如果正好这个人——或者是两个人,经过了一晚上的推理和验证,已经找到了问题的一些眉目,瞄见欲出的曙光。

    萧军在吃着油条,也在思索着一些问题,思索着他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法的问题。

    韩先和太尉在喝着果汁和豆浆,他俩轻松的喝着,咀嚼着,不时发出声音,似乎这食物就是他们胜利的果实。

    萧军又吃了一个馄饨,对太尉说,“小尉,你们信息科有什么进展没?我们物理科这段时间在各种场的各种能级上都实验过,发现湖粒子的应激反应并没有统一的规律。有的湖粒子团会对电磁场的高频带宽反应,有的会对声波场内的低频带宽反应。我们收集了很多实验数据,做了一些统计和分析,发现都是杂乱无章,很难找出特定的规律。”

    太尉说道,“萧老,现在湖粒子的析出法还是用的搜索+识别的方法吧?”

    所谓湖粒子的搜索-识别法是当时太尉和萧军一起发明的用来识别出湖粒子的方法,其中第一步骤的搜索方法是萧军带领的物理科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对疑似有湖粒子的空间或者物质区域进行各种类型场的各种频率的激发,这一步可以把湖粒子的活性激发出来,直接的现象便是会有星星点点的闪烁出现。

    但是会闪烁的不一定是湖粒子,是湖粒子的一定会闪烁——如果没有闪烁,那就继续调整场的频率让它闪烁。

    这种广撒网式的搜索方法效率是非常低的,但是没办法,在刚开始的探索中,没有积累足够多的一手数据,工作人员只能在各种场的无穷无尽的频率中进行尝试,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后,才慢慢累积了一些数据。

    这些数据记录了每个被探测到的粒子团被探测出时,是被什么场探测到的,用的是哪个频段探测到的。

    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各个粒子团好似互不相同的新粒子,毫无相似的地方,每个粒子只跟它相同团内的其它粒子共享相同的场和频率,不同团内千差万别。

    这意味着,每探测到一个团,就等价于探测到了一种新的粒子。但是这个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哪会有那么多呢?

    萧军和太尉当时合计了一下,只有一种原因可以解释,就是不同的粒子团每个时刻是处于不同的状态,这不同的状态决定了要激发这个粒子团需要什么场和什么频段。

    而且还有一种隐含的可能,当实验人员对一个疑似粒子团进行激发实验时,虽然这个粒子团可能最终没有成功被激发,出现闪烁的现象,但并不表明,它的状态没有改变,它的状态很可能随着每一次的实验都会改变。

    难点就在这里,这只是一个假设,没法从实验中得到验证。不同的粒子团隐状态是不同的,因此无法在空间中复现原有的实验。而相同的粒子团在每次实验中,状态也可能被改变,因此也无法在时间纬度复现原有的实验。

    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都无法复现的实验,科学研究很难展开。

    最终还是先哥绕过了这些弯弯道道,提出了一种在实践中可行的方案。先哥虽然理论思辨能力相比太尉,老萧和李行菜的一匹,但是他有别人缺乏的,工程师角度的敏锐洞察力。

    这个问题在先哥眼中被看到的是。这有一个黑盒子,最终目的是要把黑盒子打开,而每次尝试的打开方法并不一定成功,但是反过来却能改变黑盒子的状态,黑盒子的状态变了,那么打开黑盒子的方法也会跟着变,以前可以打开的方法就不管用了。

    现在的情况是,老萧他们的物理科的实验组已经累积了一些成功探测出湖粒子的案例,并且还详细的记录了在探测出该湖粒子团过程中尝试过的所有方法。

    这个事儿在人工智能工程师的眼里都不是事儿——你有数据,我就能解决你的问题,我只关心数据够不够和数据好不好。

    当先哥把他的想法跟老萧和太尉说了以后,他俩顿时茅塞大开,狠狠地把先哥夸了一番,那还能什么,直接开干啊。

    先哥拿到老萧给到的实验数据后,不到两天的时间,一个可用的模型就被训练出来了。

    当每一次对一个疑似的粒子团进行探测时,模型会预测出下一步,哪个场的哪个频率会有最大的概率把粒子团激活,然后实验人员在下一步,就使用模型给出的场和频率来对目标进行激发,如果激发成功,湖粒子就被成功的探测到并析出,否则,把结果输入给模型后,模型会给出下一步实验的建议,一直到湖粒子被探测到为止。如果达到指定的步数后,湖粒子还没有被探测出,基本可以确定目标中并没有包含湖粒子,这个结论正确的概率在八个九以上。

    借助先哥模型的铺助,探测湖粒子的工作被大大加速。

    以上是先哥提出的纯工程师思维的搜索法,可以确保能高速的搜索到疑似湖粒子。

    上已说过,会闪烁的不一定是湖粒子,但是湖粒子被激发后一定会闪烁。当实验人员使用先哥的模型指导,成功的把目标物激发到闪烁状态后,又怎么识别出它就是真正的湖粒子呢?

    这里就需要提出湖粒子和普通粒子的差异所在了,湖粒子被激发后,当数量超过8个时,会自发的相互传递振动信息,各自的位置开始移动,这个粒子团开始演化,经过一系列自组织变换后,最终收敛到一个稳定的状态。这个稳定的状态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周期变化的。

    由于这个特点,就可以通过粒子被激发后的演化路径,来判断是否是一个真正的湖粒子团。

    而这个方法也是通过一个模型来完成的,即所谓的识别法。

    话回正题,刚才老萧问太尉和韩先的问题,也正是他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即便是他们现在有一套方法来识别和析出湖粒子团,但是他们仍然摸不到湖粒子的演化规律,更不用说深层次的诱发这种演化的原因。

    所有基于模型的方法,都是后验方法,而后验方法就是经验方法,模型本质上仍然是从后验的数据上学习来的,只是比人更有经验而已。

    充足的经验并不代表能了解其本质的规律。

    要了解本质的规律,必须使用正向的演绎法,归纳得来的结论,只是辅助正向的演绎而已。

    先哥笑着对萧军说,“老萧,不要着急,这事也急不得。”

    萧军看着韩先,说道,“小韩,这不像你的作风啊,你啥时候这么沉稳了,难不成你们已经有答案了?”

    太尉大笑,“老萧啊,他哪有那能耐,凡事如果能让先哥沉得住气,那只会有一个可能。”

    萧军闻之大笑,于是脱口而出,“这是什么狗屁事,我简直是完全看不懂。”

    先哥大笑,乃因这是他的口头禅,先哥如果能在一件事上沉得住气,实在是他对这件事完全弄不懂。

    弄不懂的事,何必要劳神苦思呢?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等着他呢!

    先哥之所以这么豁达,其实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他弄不懂的事,大概可能也许太尉能把它弄懂,而实际往往正是如此。

    于是萧军转而问太尉,“小尉,你的看法呢?看你们今早的神情,想必是已经有一些成果了?”

    太尉喝了口牛奶,对萧军说道,“方法倒是没有找到,倒是找到了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

    萧军两眼放光,问道,“谁?”

    太尉说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萧军顺着太尉的眼光看去,只见太尉正看着餐厅的入口。

    在餐厅的入口处,只见李行揉着惺忪的还没睡醒的眼睛,提拉着一双人字拖鞋,左手掀开门口垂下来的流苏,正往餐厅慢慢的走来。

    ——他大约的确是感到饿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