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那时候南修诚刚死,棺椁刚送回京城,尸骨未寒,还没下葬,那些人就已经开始谋划着北疆的军权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想要瓜分北疆,利益没谈妥,互不相让才给了南枝机会,恰巧护送南修诚棺椁回京的是陆众,南枝趁着朝堂之上还在争执,在南修诚下葬之后,快速收拢变卖家产。
然后带着李文君和阿蛮跟着陆众,在南修诚一杆亲卫的护送下直接去了北疆,后来就是和溪宁开战,凭借自身本事,打退溪宁,斩杀溪宁大将,直接获得了北疆将士们的归属。
那时候世家官员反应过来再想插手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南枝坐稳了北疆主将的位子,甚至做的比南修诚还好,打的溪宁节节败退!
这辈子南枝提前到了北疆,甚至还名正言顺的获得了武将官职,所以那些等着南修诚战死的世家官员坐不住了,生怕自己的算盘落空,这才迫不及待的想要从中搞事。
不过南枝并不怕这些,也从来没怕过,这会反倒开口安慰黄公公和目露担忧的南修诚:“爹,黄公公你们别担心,回京述职是迟早的事,今晚我就收拾东西,明日一早和黄公公出发。”
南修诚叹气,他心里清楚,南枝迟早要面对的,所以南修诚默认般的点头。
书房里的气氛一下子沉默起来,好一会,南修诚才说:“去吧,带上亲卫回去,我知道你向来谨慎,不要担心,摄政王和温太傅不是那种小人,有事尽可找他们商量!”
南枝点头,露出轻松的微笑:“爹,你别担心我,女儿什么都吃就是不肯吃亏!”
到了晚间吃饭的时候,李文君才知道这事,阿蛮立马两眼泪汪汪,但是他跟着南修诚上了这么久的课,心里也清楚,他娘肯定是不会带他去的。
南枝摸了摸阿蛮的脑袋:“阿蛮乖,娘这次去最多三个月就回来,你就跟着军师好好学习,等娘回来可是要考校的!”
阿蛮忍住眼泪认真的说:“阿娘,你放心吧!阿蛮一定乖乖听话!”
因为时间仓促,南枝连碧琴和连书都没打算带,吩咐她们俩去阳山一趟告诉李嫣然她回京一事。
第二天一大早,南枝就牵着踏雪离开侯府,黄公公和秋寒鸣是坐马车来的,走的时候依旧坐着马车,南枝带着是个亲卫,加上黄公公带来的十几个护卫,一行二十来个人就从陵城出发往京城走去。
这个时候正好是初秋,天气好,不怎么下雨,路上也好走,所以他们走了将近一个月的时候就到了京城,这还是因为马车快不起来。
看到京城城门的时候,南枝很是感慨,没想到这么快就再次回了京城,京城依旧像是她离开前一样热闹,繁荣。
进了城之后,南枝带着亲卫和黄公公秋寒鸣分开,分开之前黄公公说:“将军,咱家要先回宫复命,明日早朝的时候你就在宫外候着,陛下和摄政王会召见你的!”
南枝点头,骑在马上拱手:“多谢公公告知!”
黄公公的马车就一路往皇宫的方向驶去,秋寒鸣跟着一起进宫复命。
南枝骑在马上放慢速度往京城侯府去,一路上吸引了不知道多少目光。
因为南枝受封为将军的事情早就传遍了大禹,同时她在北疆的所作所为也都传了出来,京城的百姓大多数对男孩子都很好奇,毕竟在这之前,南枝只不过是一个家世好点,嫁人之后却倒霉的死了丈夫的寡妇而已。
可就是这么一个寡妇,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成为大禹第一个女将军!
京城的闺阁女儿家对南枝都是充满了崇拜和向往,这会听说南枝回京了,纷纷从家里出来想要悄悄看一眼南枝。
所以南枝越靠近侯府就发现街上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大多数还都是带着丫鬟的大小姐们。
南枝有些纳闷,不过倒也没想到那一层,只好面不改色的骑着马进了侯府大门。
等到南枝的身影消失在大门里,外面那些看似逛街,实际都在偷偷打量南枝的大小姐们纷纷压着声音尖叫,还兴奋的冲着身边的丫鬟说:“看到了!看到了!南将军啊!她真的好有气势!”
“南将军好帅!”
“真乃我辈楷模!”
“不管了!我要成为像南将军一样的人!”
这些话南枝都没听到,当然也不知道,她回京城之后,京城无论是闺阁千金还是嫁为人妇的年轻妇人,心理纷纷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就像是一颗种子,次早会长成参天大树!
因为没提前来信,南枝回府的时候,管家有些意外,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立马安排厨房做饭,南枝的院子一直都有打扫干净,所以南枝吃过饭之后,随意说了几句就回房休息了。
赶了快一个月的路,南枝确实很疲惫。
这一觉就睡到了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南枝睁开眼睛,侧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起床换好一身劲装,出了房门到院子里练枪。
练了一会才去洗漱,又换了身武官绣着走兽的朝服,这衣服是当初封赏的时候一起送来的,这回回京她也带上了,换好衣服,南枝同管家打了个招呼就匆匆去上朝。
管家欣慰的目送南枝离开,立马吩咐人去买些好菜回来给南枝补补,他也是看着南枝从小到大的,北疆那地方艰苦,他心疼坏了!
南枝穿着一身武将红袍,腰间黑色的腰封圈住细细的腰身,却不显得羸弱,头发高束,素面朝天,整个人散发着自信的光彩。
这个点京城的百姓都还没起来,往皇宫的这条路上只有上朝官员,这些官员或走路,或坐轿子,少有像南枝这样骑马的,因为大多都是文官。
武将除了回京述职基本很少待在京城,常驻京城的只有兵部以及京郊大营的武将们。
所以这会看到骑着马,意气风发的南枝,那些官员不可避免的驻足,一部分带着审视的态度,另一部分却带着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