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西南和谈计划
姬时不甘的看了一眼地图,“你需要多少人?”
“精骑五万!”
“每个人带双马,自进入西南那日算,每人携带二十日口粮。”
“你确定”
“臣愿意以人头担保。”
“好!”
姬时拿出虎符,朕拜你为征西先锋,即刻关中所有兵马任你挑选,选好后发兵西南。
“多谢陛下!”
郑世宗握着虎符,心中升起无限豪情。
他擅奇谋,喜欢以少胜多,以小博大,喜欢剑走偏锋的打法,每一战,要么狂胜,要么惨败,这也是谢烬为何到现在都把他留在京城历练的原因。
他想利用京城这特有的官僚文化和政治习性来熏陶一下郑世宗的性格。
只是没想到,这么一熏陶,郑世宗好像玩的更嗨了。
五万人只带二十天的口粮,就敢孤身入高原,玩一出围魏救赵。
哥舒极到达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五日之后。
同样是御书房,同样是朝中重臣都在,哥舒极半跪在地上,等着姬时的命令。
“郑世宗带五万人孤军奔赴高原,想要玩一手围魏救赵,对此,你怎么看?”
哥舒极低着的头漏出一抹笑意,“陛下,臣会以大军正面击溃敌军,给他们造成腹背受敌的假象,让他们无心再停留在我大周境内,逼迫他们和我们谈判。”
“难道结果只能是谈判吗,就不能全歼?”
“难,难如登天!”
“首先,敌人声势浩大,想要歼灭必然要有诸多准备,很可能这一场仗就要打上半年甚至更久,可是冬天来临,战士们没有御寒衣物,而吐蕃人则随身携带皮袄子,在这一点上,他们占据优势,还有就是高原之上,我方大军无法发挥全部实力,而敌人则可以,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已失其二,想胜,太难。”
“能握手言和,已经是最佳结果。”
姬时沉默片刻,拿出虎符,“封哥舒极征西将军,立刻点兵,奔赴西南。”
哥舒极退下后,姬时转头看向唐泽,“爱卿,这件事辛苦了。”
“不辛苦,为朝廷效力,乃是臣的本分。”
“西南一事,暂且告一段落,中原和河北的灾情怎么样?”
“很严峻!”
户部尚书王重凝重的吐出三个字。
“有多严峻?”
“回陛下,中原还好,河北地靠幽州,加上今年降雪及早,官粮来不及运送过去,而粮商又大肆抬高价格,现在有些地方的粮食已经达到一百两一石了。”
“许多百姓吃不起高价粮,只能背井离乡,朝周边逃去,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出现易子而食的现象,这可是冬天啊,若是一群衣不蔽体的百姓逃荒,恐怕路上就要冻死无数人。”
“官仓呢,为何当地的官仓不开仓放粮?”
姬时问道。
“没有粮食。”
“陛下,今年姬天叛乱,平乱大军的粮食就是在河北和中原的官仓之中抽调,后来汝阴叛乱,官仓被抢了一部分,剩下的又要拨给幽州的平叛大军,再加上有些官员贪墨,如此一来,官仓也所剩无几……”
“可恶!”
姬时只感觉眼前天旋地转一般,直接瘫坐在了龙椅上。
他没想到,所有棘手的问题都在这一年同时发生。
“传令谢烬,让他务必把粮食运到河北,我不管他用什么办法,赈灾之事交给他全权负责,朝廷各部配合即可。”
听到姬时让谢烬赈灾,朝中众人疑惑不已,王重更是直接开口,“陛下,赈灾不比打仗,需要的是实打实的粮食,幽州苦寒,有那么多粮食吗”
“幽州苦寒?”
姬时突然笑出声,“你对你的女婿还是不了解啊!”
“这次下江南,谢烬单单灭佛所缴获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还有无数的财宝,朕让他花点钱怎么了?”
“再说,谁说幽州不富饶?”
“远了不说,单单奉天城周边,就沃野无数,那还是当年朕和他一起开垦的,你们啊,都被他骗了,他可是一个肥的流油的土财主。”
“去吧,传旨吧!”
“朕有些乏了,先去休息了!”
姬时定格黑眼圈在宦官的搀扶下朝后宫走去。
“王大人恭喜了,收获良婿!”
面对同僚皮笑肉不笑的嘲讽,王重不卑不亢的一一感谢。
毕竟,自家女婿的好,只有自己知道。
十日后,来自长安的圣旨打破了谢烬小院的宁静。
此刻,谢烬正在给三女堆雪人。
“大哥,长安的圣旨。”
“拿来!”
谢烬随意的打开圣旨,看了一眼,随即漏出苦笑,“这皇帝老儿,真见不得我赚钱,也罢,上天后好生之德,就当为我那没出生的孩儿基德了。”
“怎么了?”
三女好奇的问道。
“没什么,朝廷要我去河北和中原赈灾,不算什么大事。”
“你们在这好生待着,有事情让谢文去办,我去赈灾估计用不上两个月就能回来,你们放心!”
夜里轮流爱抚了一下欲求不满的王玲月和洛红鱼,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安抚了一下挺着大肚子的姬灵儿,三女才肯放人。
第二日,谢烬带着枭鬼军顶着风雪踏上了回蓟州的旅途。
“传令渔阳仓,范阳仓,开仓,派遣大军把粮草运到恒州,定州,相州,郑州,东都等灾情严重的地区。”
“让士兵严加看守,记住不卖粮食,每日让百姓早晚过来领取煮好的饭食。”
“一个要求,熬的粥必须要浓,必须能立住筷子。”
“传令谢全,让他的北镇抚司全力出动,给我查一下那些哄抬粮价的人,背后到底站着谁,我谢烬都不敢发国难财,他们的胆子好大。”
“是山西的粮商,已经查出来了!”
何庄拿着一个本子说道,“这是北镇抚司收集到的消息。”
“本来灾情没这么严重,这两年都是丰收大年,百姓家中也有余粮,虽然不敢说顿顿管饱,但是挺过这个冬天不成问题,但是,问题就处在这些粮商都开出了高价收粮。”
“这些百姓见钱眼开,不管不顾的把粮食卖了,本以为能低价买回来,哪想到这粮食越涨越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