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亲身经历才更加能感同身受
上了马车的张清远可不知道陈亮这么多心理活动,直接吩咐车夫先去伯府找宋儒礼。
自己的财产风波既然已经解决,接下来让自己收学生的事,大概率会迎来一波反弹吧。
所以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笑傲江湖》尽快出版,把大家的注意力稍稍转移转移,挺过这段时间,等官员调动后,自己去了翰林院当老师,就不用再纠结什么收学生的事了,而且自己暂时也没有写新话本的打算,这些粉丝们围堵自己的热情,应该也能慢慢消散。
这样一来,生活就能回到原本的轨道了。
而宋儒礼这边,从战乱刚刚结束,就开始加班加点地印刷话本,时至今日,数量多归多,但在宋儒礼看来,还远远不够。
他本来是打算等睿王归来,百姓热情高涨时,趁势全国统一发售的,不过听到张叔的请求后,宋儒礼也是没有犹豫就同意了,那就先京城提前发售,权当为睿王归来预热了。
宋儒礼当即找来小厮,吩咐一番。
然后,就在鲁国公那边兴致勃勃看话本的时候,萧山书局的告示也贴出来了,表示《笑傲江湖》全本,将在三日后发售。张清远所料不错,话本发售的消息果然吸引了粉丝们大部分的注意,张府门口堵着的人明显少了很多。
自然,前来求学的人也呈爆炸式增长,好在这些人也知道张清远白天要去翰林院,所以都集中在下衙的这段时间上门拜访。
面对这些人,张清远还是那句话,暂时没有收学生的打算,不过学生虽然没收成,但是拜帖是一个没少收。
通常来说,这种拜帖,里面都会有一篇此人的得意文章,以期被看中。
所以张清远看着小山一般的拜帖,脑袋都大了。
回吧?这工作量大到离谱。
不回吧?好像还不是自己的性格。
唉,想来想去,好不容易不用教书的老张同志再一次放弃晚上的休息时间,每天下班以后,除了教导几个孩子,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批改文章了。
而李若兰那边,看着小山一般的请帖,就更加头疼了,挨个翻了翻,发现大多数还是没办法拒绝的人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称病,哪家都不去。
不过也因为这样不能出门了,酒楼都顾不上,好在那边的装修已经差不多了,服务人员也都训练的不错,反正开业的事也不必急于一时,便大手一挥,安排所有人放个三天的小假。
等待的日子的漫长的。
作为储相之地,翰林院的官员们,更是无比焦急地等待最后结果。
除了如孙兴这种无心权势的,绝大部分人都为了此次的调动,早早就开始找熟人、托关系。
特别是那些庶吉士们,三年庶吉士生涯只是试用期,就算不能成功升为修撰,也要尽量留任翰林院的,毕竟只要没有离开,就有未来成为高品大员的可能,不是吗?
正式官员就更不用说了,历练够的希望可以外派镀金,历练不够的还想留下继续混资历。
总之,实习生想转正,正式官员想更进一步,这里面的竞争之激烈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结果快要公布的这几天,翰林院的官员们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就算该找的关系都找好了,该尽力的也尽全力了,但结果不出,谁也不敢打包票啊。
而我们老张同志,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就连做梦都是在批改文章,至于白天上班,都已经被他当成是休息了。
什么调动不调动的,那是一点都不关心。
只希望这该死的拜帖不要再增加了!
这种看起来“云淡风轻”的状态,被其他人看在眼里,都猜测着张林怕是要升编修了。
不过倒是也没人有什么想法,谁让人家在圣上那边都挂上号了呢!
就这样,时间很快来到了四月二十五,官员调动的结果出了。
一大清早,张清远如往常那样出门上班。
刚打开门,便围上来一群人,都是昨天收到第一批回帖的人。
“张大人!”
“榜眼先生!”
本来还睡眼惺忪,刚张开嘴准备打个哈欠的张清远整个人僵住。
赶紧闭上嘴,微笑地看着这群身穿长衫的读书人。
“张大人,学生几人无意冒犯,就是单纯前来感谢您,您的指点,令学生几人终身受用!谢谢您!”
“谢谢您!”
其他几人也跟着鞠躬。
张清远淡然一笑,“这没什么,能让你们有所得就好。”
“这怎么能是没什么?您是第一个点评学生文章的大家!”
“不敢不敢,在下还当不得大家的称呼。”张清远连连摆手,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老师罢了。
“如何当不得!在学生心里您就是大家!”
“就是就是,学生昨天看了您的点评,如醍醐灌顶般深受启发!”
“学生也是!”
此时,没人发现在远处的角落里,有一个中年人,正默默看着。
不过一小会,里面一个孙姓的年轻人站出来。
“既然咱们都感谢完了,就别打扰榜眼先生上衙了。”
“就是就是,榜眼先生您快走吧。”
大家开始催促张清远去上衙。
只有常在寒冬,偶然间得到一丝温暖的人,才会如此的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丝逾越。
张清远没说什么,只是默默点点头,朝他们挥挥手上了马车。
一直走出去很远,憋闷的情绪才彻底爆发开来。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
为自己,为他们,也为这该死的封建社会!
对于这些人,张清远是心疼的,从他们浆洗得发白的衣服就能知道,这些都是些生活清贫的读书人,他们甚至都不敢占用自己太多时间,就是生怕自己为难。
没错,张清远确实很为难,他没办法收这么多人做学生,而且就算他成为国子监的先生,这些人也不可能全部考入国子监。
此时此刻,他特别迫切地想为这些个连名字都尚未告诉过自己的寒门学子做点事情。
事实上,如果说没有亲眼看到这样人,也许张清远批改完所有的拜帖后,就开开心心地等着调到国子监,回归教学生涯了。
说白了,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未来他肯定会为寒门学子做点事情,但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因为他切身感受到了这群人的卑微。
亲身经历更加能够感同身受。
虽说张清远同样来自寒门,也在松山县教导过这样的寒门学子,他懂得他们的苦。
当年他做了一些他自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只因为那仅仅是一个县城,而且还有举人的身份加持,再加上后面跟县令关系不错,做起事情来不容易束手束脚。
可这是京城,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所处环境决定了他不可能再跟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凡事做之前必须要想清楚后果,万一一不小心触及到别人的利益,说不定对自己的家庭来说就是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