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一百零八路破军斧
且说单世雄正和敌将杀得难解难分,却突然收到命令要求他撤下阵来,无奈之下他只得抽身而退,可那荀道融不依不饶,在身后紧追不舍。
就在眼看要追上单世雄之时,城楼上的常宫遥飞身跃下,挡在了他的面前。
荀道融突然看到从天而降一人,急勒住缰绳,定睛一看,却是个二十来岁的娃娃,又不曾披挂,当即吼道;“哪里来娃娃,你拦我作甚?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还不快些走开,以免丢了性命。”
常宫遥倒没想到,这荀道融虽是敌军之将,心肠倒是不坏,先前常宫遥本意是将他杀了,如今却又改变主意了。
对于荀道融的劝诫,常宫遥非但未听,反而微微笑道;“你心性倒是不坏,既如此,我便饶你性命,归阵去吧。”
荀道融见着这突然出现的小子非但不听劝告,反而口出狂言,当即骂道;“好小子,两军阵前岂是你大放厥词之地。”
他着实没想到,这突然出现在阵中的年轻人,竟然这般狂妄,当即对着城楼上的青阳王大声喊道;“青阳王,你帐下是没有大将军了吗?派个娃娃来此拖延时间。”
青阳王见状也不答话,而且在城楼上看着下面对峙的两人,他也想瞧瞧这常宫遥,到底是胡吹大气,还是真有本事。要是常宫遥真能对付这个荀道融,那他这次可赚翻了,不仅得了一位大元帅,还得一位猛将,天底下再无此等划算的买卖了。
常宫遥见这莽将军并未将自己放于心上,知道今日若是不露一手,他怕是不肯乖乖退去。
于是乎他突然将周身气势提起,真气涌动间掀起一阵劲风,震得荀道融座下那战马鸣嘶,一连后退了几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也令荀道融有些措手不及,缰绳勒紧,稳住身形之后,他眉目紧锁地审视着面前的常宫遥。
心内感叹道;真是青出一蓝胜于蓝,眼前这个年轻人所爆发出来的内力,对比自己只高不低,自己为官多年,真是狭隘了。
此刻,他终于收起了轻视之心。
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击,而是说道;“好,今日算是我看走眼了,不过既然是军前对阵,那你便去换了披挂再来迎战,也省得别人说我胜之不武。”
荀道融这点心思,自然是瞒不过常宫遥,一连对战了几阵,此时他已是人困马乏,以其说是他给常宫遥时间准备,倒不如是说他在拖延时间,让自己休息休息。
不过常宫遥也并未点破,而是笑着点了点头;“行,那咱们各自回营,三个时辰以后,再来交战。”
言罢,两人各自退回……
城楼上的众人见两人只是相聊了一会儿,便各自散开避战,皆是不明所以,很多人心里则暗暗想道;是不是常宫遥此人只会夸夸其谈,并无真才实学,所以不敢与敌交战。
可是为什么他退走,敌人也退走呢?
难道是其口舌如剑,能言善辩,凭借着三寸巧舌便能退敌吗?
常宫遥回到城楼之上,一干人等皆是满面疑问地看向他,青阳王问道;“你这是何故?为何不战而退?”
常宫遥笑了笑,说道;“禀王爷,在下所以与敌将相约三个时辰后再战。”
青阳王道;“敌将连番几阵,想必此刻已是力怯,你不趁人之危,此义也!敌养势而归,仍敢应战,勇也,不过你之行为,却不智也。”
这青阳王不愧为一方诸侯,几句话便把常宫遥点评到位。
虽是认同青阳王的看法,但是常宫遥岂是那种有勇无谋之人。
“王爷,刚刚在下未与敌交战,还有一层原因?”
“哦,还有原因吗?”青阳王以为是常宫遥要为自己所为找借口。
然而,常宫遥却是说道;“是的,刚刚在下突然觉得退一人之敌不如退万人之敌,所以才会予敌三个时辰。”
他这一番话,成功引起了所有在场人的兴趣。
“何谓退一人之敌不如退万人之敌?”
若是常宫遥此刻真能想出破敌良策,确实比单打独斗胜了敌将更有意义得多。
退一人谓之勇,退万人则谓之谋,勇将易得,谋士难求。
青阳王问道;“那你怎样退万人之敌?”
常宫遥道;“王爷,你若能给我三千军,一个时辰之内,我必然能令城下敌军退去。”
听到常宫遥这般狂言,未待青阳王说话,一旁的诸位将军已然看不下去了,都认为常宫遥狂妄无知,胡言乱语,纷纷出言提醒青阳王不要轻信他。
城下可是三万大军,三千破三万,也只有他这种未经战阵的人想得出来,他们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但他们哪一个敢放如此豪言。
就连常宫边南也觉得常宫遥此话有些过了,以少胜多的仗他没少打,但那是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方才有此效果,此番可是一件不占,想要以一敌十,怎么可能?
所以常宫边南也是急忙出言道;“王爷,愚弟年轻懵懂,未经战阵,不知军事以至胡言,望王爷勿与他一般见识。”
青阳王见常宫边南这般说,微微一笑;“那大将军可有何良策助孤王破敌?”
其实他根本就没有相信过常宫遥,之所以任由他胡来,就是为了此刻,能将这领兵破敌,建立功勋的机会顺其自然地给常宫边南。
同时也让营中诸将无话可说,毕竟常宫边南是为了救自己的弟弟不得已而为之,而不是刻意同诸将争功。
但其实常宫遥何尝不是此等想法,他之所以狂妄叫嚣,先是说什么能破敌将斧法,此刻又口出狂言说能以三千破三万,皆是为了能给常宫边南争取一个既能立功,也不会被众将反感的机会。
当然这些也都在他能力范围之内,不然他也不会这般冒失。
常宫边南见事已至此,也只得硬着头皮应承下来,答应三个时辰之内,设法破敌。
众人散去,城楼上只剩下常宫边南和常宫遥两人,望着不远处的朝廷大军,常宫边南叹了口气道;“阿遥,你可把我坑惨了。”
他没有怪罪常宫遥,他也知道,想要在青阳王的帐下立住脚,必须要实打实的用战绩来证明自己,不然即便青阳王肯给他大帅之位,他也坐不安稳。
常宫遥道;“兄长,你这可就有点冤枉我了,明明我说能用三千破三万,你们偏不信,怪我咯!”
“那你说说,如何三千破三万左右?”
他对这个弟弟的看法还是很在意的,毕竟当初在北疆与铁勒沙坨一战,常宫遥可是立了首功。
常宫遥道;“兄长,若是你前去挑战敌营,会不会带几万大军一同前往?”
“当然不会!”常宫边南毫不犹豫地回答到。
两军对垒,一般将领用兵,若是将军挑战,必然是想用引蛇出洞之计,而既然是引蛇出洞,就不该大军前压,而是应该带几千兵甲,诱敌深入,然后聚而歼之。
此番这荀道融前来挑战,虽说探报称三十里外有他数万兵马驻扎,但他个人却带着三万军前来,实在是蹊跷得很。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此人不会用兵,要么此人是个兵家高手。
而结合今日阵前他对荀道融的观察,常宫遥已知晓此人到底是何等人物了。
“兄长,此人确实深谙用兵之道,不过我猜他虚虚实实之间有多半是虚的,他三十里外的那座大营是座空营。”
“为何如此认为?”常宫边南问出一句。
常宫遥解释道;“此事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如今天下七镇诸侯当中,已反了五镇之多,而天下受朝廷节制的兵马不过三四十万,除去各地驻守所需兵马以外,朝廷所能调动的不过二十五万左右,而这次荀道融却号称有十万大军,可想而知有多大的水分。其二,他三十里外扎营,却带着三万大军前压,无非就是虚张声势,天下诸侯当中,唯青阳与晋阳势力最盛,一时难以击败。所以他就是要让青阳军在未知虚实之前,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达到拖延时间的效果。等其他几路大军快速平息叛乱后,继而掉转枪口对准青阳,届时青阳军就必败无疑了。”
听完常宫遥的话,常宫边南感叹道;“确实是好算计。”
随即又问了一句;“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不知不觉间,他越来越依赖这个弟弟了。
常宫遥道;“劫营,来时我已打探过了,荀道融此次为了让别人相信他有十万大军,所以带了无数的粮草辎重,一并屯于他三十里外的大营之中,若是带领三千精骑绕过面前的大军直奔他的粮草大营,将一干辎重尽数毁去,届时他三万大军不攻自破矣。”
“好,既如此,我们便去面见青阳王。”
常宫边南听完常宫遥的计策,他也觉得此法可行。
兄弟二人来到青阳王大帐,常宫边南将常宫遥刚刚对他说的话说了一遍,
听罢,青阳王大喜道;“好,那孤王便给你三千精兵,至于需要其他将军配合之处,一概允准。”
见状,常宫边南自是称谢不已,
然而这时却有将领提出质疑道;“禀王爷,末将有话要说。”
青阳王道;“说。”
他也想看看,营中诸将对此事有何看法,毕竟常宫边南所说的,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关系到三千将士的性命,还是得慎重些。
只听那将军继续说道;“非是末将要质疑大将军的能力,大将军所言是否可行暂且不论,就说如今朝廷三万大军就在关前,咱们如何能让三千精骑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
闻言,青阳王也看向常宫边南,其实他也有此疑问。
常宫边南道;“回王爷,此事末将已然想过了,可令一将军率八千军冲阵,趁着混乱之际,三千精骑混出去不是什么难事。”
“还有一点,派出八千军冲阵,若是敌不使诱敌深入之计,就证明他们确实是在虚张声势,那么王爷就可下令,全部大军倾巢而出,将这三万敌军全部吃掉。”常宫遥补充了一句。
听完常宫兄弟的话,青阳王朗声道;“好,那便照大将军所说的办,诸将竭力配合大将军。”
于是常宫边南便开始了排兵布阵……点兵点将之后,趁着敌军炊烟起时,掩军便杀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