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发现
秦家族学的夫子们,来源秦家的举人贡士,甚至还有落魄的进士,不然族学也不会被公认为京城比较好的私塾之一。
他们作为教书育人的夫子,确实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十年如一日的授业解惑,品德高尚、怀瑾握瑜,不会做什么有损师长们脸面的行为。
总之,秦家族学的风气很正!被梁国文人们称颂。秦家能被誉为“清贵”,族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无完人,族学夫子们也同样有着文人的通病:清高自傲、尖酸刻薄、不谙世事、穷酸相、看不起武人!
他们能接受贫穷出身的孩子,却无法认同武人的孩子能做文人。沈书印到秦家族学读书接收的信息就是这样,没一个夫子认为调皮捣蛋的他能改变基因,成为一流的学者。
甚至他入学的当天,就有夫子直言不讳地说:“我也不要求你学的多好多好,你将来能在国子监顺利结业就好。”
这就是告诉他,你就是恩荫进国子监的料,不用和别人一样刻苦读书。
族学是什么地方?是以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地方。夫子们才不管你爹是谁,谁读书成绩不好,打你手板没商量。
沈书印永远是那个成绩差又不被手板的人。
连被打手板的资格都没有,还不赤裸裸的被歧视啊。
对于这种特殊待遇,沈书印小霸王的脑筋是没感觉的。不是他蠢笨,是他受武将风影响,脑回路与文人不同,他认为这是秦家人对他的优待。他娘如今是“秦家一霸”,他在秦家族学当然也与众不同。
直到秦玞有意识给他灌输文人的思想,他才意识到自己被夫子们冷暴力了。只是这时候他娘去南地找他爹了,京城里只有他一人,孤苦无助。
说说国公夫人为何忍心丢下儿子,也要千里寻夫。
这事说来话长。
容国公迎娶二爷娘,同时还招安接收了她背后的整个董氏家族。
董氏盘踞彭蠡湖,发展成为最大的水匪,其势力可
想而知。如果不是发生地震再加上瘟疫,他们也不会被轻易招安。只能说是容国公的运气太好了,天时地利人和,人财两得。
不过这“人”不是指二爷娘,而是说董氏家族的人。
董氏接受招安后,成为当年沈节度使手下最大的一股势力。他们之外,才轮上跟着“自己人”的沈家人。
沈家人是武人,和同样武人出身的水匪,基本上也算是性格脾气合的来吧,反正是没有和之后才来的文人出身的秦家人那样两看相厌。
跟着沈姑爷到军营当大官封妻荫子的秦家人,在步入军营没多久,心中的梦想就被残酷无情的现实打碎了。清醒地意识到,武人的世界也不是那么好混的,甚至比他们之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文人社会更残酷。
在军营里,一言不合就会拔刀相向,再溜的嘴皮子,在刀枪面前都是渣渣。能动手绝不动口,才是军营的生存法则。计谋对付敌人时才管用,近距离的自己人用的是拳头。谁的拳头硬,听谁的!
适者生存,在秦家时不显山不露水的秦钢,脱颖而出,成为军营里秦家人的带头人。
“钢”是秦钢到军营后给他自己改的名,亦是他投军的军心。
他不仅自己混的好,还制止了打退堂鼓要回京的几个秦家人,把这一次跟随沈姑爷的其他秦家人紧紧的绑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在军营,抱团取暖才是生存之道,这帮秦家人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问题,他们无比需要他们的大姑奶奶,没有大姑奶奶的庇佑,他们不可能在沈将军的军营站住脚,取得一席之地更是妄想。
原起他们发现一个秘密,沈姑爷不仅是他们家的姑爷,还是别人家的姑爷。
这不是说大妇和小妾的问题,是人家闺女也是沈姑爷明媒正娶有婚书的夫人,仅仅是因为以前的特殊身份,还没有“夫人”的封号。可那位夫人也是有儿子的,“沈夫人”的封号不会远了。
如果不是来到了军营,
秦家人对此一无所知。
秦家人文人的清高,在进入军营后完全没用了,什么“不屑”“不用搭理”“不必在意”……等等,通通换成了秦家人被辗压的无力感。
在一次秦家人又被董家人揍了后,秦钢等人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沈夫人是他家的大姑奶奶,大衙内是沈家的小祖宗,他们才能在沈将军的军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军营的磨练使秦家人被打击的脱胎换骨,再顾不得从小受到的“风骨”教育,给身处京城的大姑奶奶写了一封求助信。
以国公夫人的脾气,得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暴跳如雷。然气归气,她并不出蠢,和秦璐商量后,派人立马去南京应天府调查此事。
传回来的讯息让她更冷静。她丈夫娶董家女事出有因,董家女不是她随意能撼动的,且她花的钱有可能大部分来自董家。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她不考虑这个,也要考虑董家人在她丈夫军营的势力,她动了董家女可能出现的后果。别闹到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那就难看了。
秦璐给她的建议是:“静观其变。”
若不是秦璐跟了她几年,她当场就想怼:“静你个头!”
没人知道她和她丈夫的相处模式,就算之前她丈夫不跟她说这件事,她也多少能猜出来是怕她伤心难过。那女子想要越过她替代她,绝不可能。
猜归猜,也不得不承认,人都是会变得。她和丈夫分开这些年,丈夫还是不是会像之前那样为她可以舍弃一切,都未可知,她拿不准。
她想带着儿子再回去陪在丈夫身边,可,养尊处优的日子过习惯了,一时半会还真舍不下。她不由得想起来丈夫,是不是也和她一样,会舍不得放下荣华富贵。
繁华迷人眼,富贵乱人心,人都一样,谁也别去指责谁。
就在她迟疑阶段,不知道哪个环节走漏了风声,沈家人也不知道谁出的面,把二爷娘接到了沈家老家。
国公夫人彻底被惹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