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对敌方略2
杨祯的解题思路其实挺简单的。
本来,草原上三足鼎立,各有各的想法。
但是如果现在发兵征讨的话,他们很有可能会拧成一股绳。这样的话,他们虽说不会成为铁板一块吧,但是至少有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思。
所以杨祯认为不出兵,让他们打,但是不让他们那么快分出胜负,尽可能的削弱敌人。
他的思路其实是一个高明的策略,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只用外交手段,出一些钱粮就可以获取最大的利益。
这个策略放在这里有两个缺陷,其中一个缺陷就是时间太久,而萧宝臣最缺的就是时间。
另一个缺陷就是,无论在灰胡内部,还是灰胡零羌和项羌,他们的组织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紧密。所以对灰胡的援助很有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杨祯的第一个方案被萧宝臣否决了,那就意味着萧宝臣不想玩这些虚的花活,而是要正面硬刚。
原本三个部落的实力都非常强大,根本就不好下手。现在灰胡已经被明显地削弱了,那么根据柿子捡软的捏的这个理论,明显就需要对灰胡下手了。
既然杨祯把所有的信息都捋顺了,那么他又给出第二个答案。“既然老郡公对我的第一个伐谋的方案不满意,那我只好给出一个谋攻的方案了。”杨祯为了挽回颜面,还专门给自己的方案起了高大上的称谓。“昨天,灰胡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我们击溃。相信无论是灰胡还是其他什么羌都已经为之胆寒了。我们就痛打落水狗,拿灰胡开刀,直接消灭灰胡,震慑诸羌。”
杨祯这次的方案,算是提到了萧宝臣的心里。
这四千打小一万虽然是小赚,对于萧宝臣来说只能算是蝇头小利,而且除了利益太少以外,自己付出的成本也太过巨大了。
萧宝臣实在是不能就此罢手。
萧宝臣欣慰地说:“现在,四殿下已经确定了战略目标,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战术的问题吧。”
杨祯一听这话,激动地站了起来。“老郡公,这对我来说是不是太难了?我现在所有的经验都是斥候的经验啊。”
“说说就是了,反正最后做决定的是我。”萧宝臣看着暴跳如雷的杨祯,有点施虐的小快感。
然而这次萧宝臣这次要失望了。
因为这对杨祯来说根本就是无从下口。
他既不知道灰胡有多少人,也不知道灰胡在哪里。这玩意他上哪去制定什么作战方案啊。
杨祯虽然有些不甘心,也只能实事求是了。“老郡公,孙子曾说过,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且不论我是不是知己,但是那灰胡,我到目前为止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部落而已,我怎么给你制定什么战术啊?我连敌人在哪,有多少敌人都不知道啊!”
萧宝臣是知道杨祯在这些方面非常差的,但是他仍然要试探杨祯。这次就是看杨祯是不是会强行设计方案。
就像杨祯说的那样,他既不知道灰胡在哪里也不知道灰胡到底有多少人。如果杨祯强行回答,那就说明杨祯不合格。
不得不说,和萧宝臣说话,少一点心眼都不行。
“四殿下不愿意轻易出手,已经深得兵法之妙了。孙子曰: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四殿下已经想孙子说的那样,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了。”萧宝臣对杨祯的评价非常高。
这几句话杨祯是看过的。
其实不论是用兵的道理还是其他什么道理,就那么几条,想讲清楚并没有那么困难。
《孙子兵法》洋洋洒洒也不过五千多字,就将用兵的奥妙讲述的非常透彻了。
看过《孙子兵法》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会打仗。相对的,很多人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偏偏能百战百胜。
这就是因为,道理,是学不会的。
道理,是需要用心体验的。
一个人的经历到了以后,他们会将自己的经历和书中的道理匹配在一起。这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哦,这句话讲的原来是这个道理。
所以真正让人成长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经历。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一个人只有真正的经历过以后才能学以致用。
杨祯没想到自己的这么实事求是的回答又误打误撞的得到了萧宝臣的认可。
“那,老郡公已经制定好针对灰胡的计划了?”杨祯甚至觉得,萧宝臣的计划从钱弘毅出击的时候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