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学历史
黜陟使杨祯的车驾浩浩汤汤的出发了,除了随行人员还有三百御前侍卫,很是风光。讲道理,按四殿下的待遇来说,除了出生的时候,也就这次最有牌面了。
杨祯的车里很舒服,马车奔驰在官道上居然没有丝毫颠簸的感觉。杨祯心想,这皇家的车,应该较之于兰博基尼还拉风吧。他实在是没想到他还能有这么一天。
昌明坐在旁边,认真的喝着茶。
魏忠贤则在副驾驶外跟着车夫学习驾车。
杨祯早早地准备好了问题,准备和昌明探讨一下。
“明先生,您是喜欢李白呢还是喜欢杜甫呢?”这个问题是杨祯精心准备的。他不能直接问这个世界有没有李白和杜甫,那实在是太蠢了。这样问的话,如果昌明不知道李白和杜甫,那说明他就可以借鉴这两位的作品,同时还能够定位自己所处的朝代。
“李青莲被称为谪仙人,杜工部则是一身烟火气息。李青莲浪漫,杜工部现实。两个极致,我辈望尘莫及啊。”昌明没有回答杨祯的问题,但是这已经够了,这个平行宇宙是有李杜的,也就是说这里是唐朝以后的朝代。
“那您是喜欢苏轼的词呢还是喜欢辛弃疾的呢?”唐完了就是宋,唐诗宋词,而且辛弃疾已经到了南宋。这个个问题也是杨祯精心准备的。
“东坡先生是全才,稼轩却被称为词龙,于词恐怕是稼轩稍胜半筹。稼轩生于乱世,以忠义归宋,又著有《美芹》《九议》。满腹的才华最终只能以词知名于世,一声嗟叹啊。”
昌明的这段话又说在了杨祯的认知之外了。他对辛弃疾的了解也就是课本上的那些,最最知名的那阙词,《破阵子》。什么《美芹》什么《九议》?这些都是什么鬼?
杨祯收集的信息已经足够多了。这个平行宇宙是有苏轼和辛弃疾的,也就是说,这个平行宇宙在南宋之后。
杨祯心里好好思考了一下,他混乱了。
南宋是被忽必烈灭亡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大元朝,明显不姓杨。
朱元璋开局一个碗,诛了“元璋”,建立了大明朝。很明显朱元璋也不姓杨。
然后清兵入关,少数民族又一次胜利,建立了大清朝。杨祯记不住忽必烈姓什么,却很清楚的记得清朝的皇室是姓爱新觉罗的。
这几个,没有一个是姓杨的。
他倒是知道一些明朝那些事儿,因为他看过《明朝那些事儿》。但是他不敢再问了,再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很有可能会把自己暴露出来。
“明先生,我刚才听您说稼轩,颇为神往。能不能给我讲讲稼轩的生平啊?”杨祯倒是真的想了解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他觉得自己没有空去学习古代人的“四书五经”之类的,但是他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来充实自己。
讲人物传记这种事,对于昌明来说可比讲经史子集来得轻松的多了。
昌明就将辛弃疾的生平,好好的讲了一下。
这可就给杨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他上学的时候,只知道辛弃疾是个写词的,似乎提到过辛弃疾领过兵,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辛弃疾能像关二爷那样,万人军中生擒敌主将。
“牛逼啊!”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能够发出的最诚挚的感叹了。“呃……呃……,我是说辛弃疾这表现,赶得上关羽了。”杨祯这个表现实在昌明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杨祯对自己非常不满意。
“稼轩实在是太可惜了。都被高宗耽误了,这样的人,最后只能成为词龙。不过较之于岳飞,稼轩还算是好的了。”昌明摇了摇头,吹了吹自己茶碗中的茶叶,闭着眼,深深地喝了一口。忽然他猛地睁开了眼,低沉又确定地下了一个结论:“高宗是罪人,千古罪人。”在古代讲究个为尊者讳,皇帝就算有错评价也不会那么用到“罪人”这个词。
原本这种话不应该出自昌明之口,不过昌明对杨祯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又要远离京城那个是非之地。所以,如果昌明面对的是真的四殿下,这个表现还是多少有些孟浪了。
然而他面对的是杨祯,是一个现代人杨祯。杨祯本来也不知道这高宗是谁,但是他知道是谁搞死了岳飞。
对于这样的一个皇帝,杨祯毫无好感。不过话说回来,谁会对冤杀岳飞的皇帝能有什么好感呢?
“赵构不仅是个废物,还是个人渣,败类!”
昌明可以接受杨祯口无遮拦,但是他却想不到杨祯的三观竟然如此的正。
这个比兰博基尼还要豪华的皇家马车,变成了考试前的图书馆。
杨祯这样在如饥似渴的补课,他听昌明给他整理出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