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 章 农业粮食问题无小事
第二天叶母林春颜给大家用大虾,猪肉,蘑菇和小白菜包了一顿水饺,大家吃得大呼“太好吃了,这手艺要是去开酒楼,天天得客人爆满。”
林春颜看着大家吃得开心,自己也开心。吃了一碗水饺后,与叶蓁蓁和叶夏成说:“我天天闲着没事,最近在小莲儿交给我看的视频里,学了好多菜谱,还有各种面点的做法。做给你们吃,你们还真说好吃。要不我把自己名下的酒楼管起来?增添点特色美食,换换菜品,也许生意会比现在好很多。
原来自己家酒楼因为没有主家勤于打理,掌柜的很负责,但是没有创新能力,一直墨守成规,所以酒楼的生意平平淡淡。好在是地点非常好,地处最繁华的商业区,那里酒楼买卖鳞次栉比。正如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中云:“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林春颜的酒楼名字叫“春晖酒楼”,是林老夫人给女儿留的嫁妆,也是希望女儿能生活的如春天的阳光,灿烂温暖,一生幸福。林春颜的提议,父女俩都举双手赞成。自己家有庄子,有空间,还有各种食品加工功能。调料,食材也是在超市里随时兑换。这优越条件还能做不好酒楼生意?
在一边背书的叶岚之说:“爹娘,我也可以去酒楼。我有时间应该出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死读书。在空间里每天的学习效率特别高,不累不困,资料齐全,不会的可以马上去电脑上查询。还有圆觉大师这位移动的知识宝库随时帮我解答疑问,可以说,我一天学习的东西比在外面五天学得还多。”
叶蓁蓁说:“哥哥说得对。有名人说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哥哥不缺乏万卷书,也不乏名师指路,更不缺悟性。唯一缺少的是实践经验。现在没有机会让哥哥外出长途游历,可是有机会阅人无数呀!
酒楼茶馆都是三教九流,达官显贵齐聚的地方,也是阅人的最好地方。自己家的酒楼,在经营过程中,更能锻炼哥哥待人接物,随机应变的能力!我举双手赞成!”
林春颜憧憬未来:“如果这边酒楼生意好,把爹娘他们都接过来。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多好。”
叶蓁蓁也赞同:“如果爹娘决定久居京城,我就买座宅子。三进四合院,带东西跨院的,一家人住一起,又都有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
叶夏成说:“主意是很好,可是老家的房子才开始修建,大家都走了,土地,房子怎么办?”
叶蓁蓁回答:“爹,如果大家都想来,那就把田地佃出去。房屋照样建,放在那里,有时间回去走亲戚,探望家乡父老,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叶岚之突然开口插了一句:“我听大堂哥和二堂哥说,大伯娘恼恨了我们,也恼恨了他们兄弟俩。还骂他们是白眼狼,让他们和我们还有爷奶一起滚到京城来。大伯娘还和大伯吵闹说,她可不想过来伺候一家老小,要钱没钱,要点东西接济娘家,爷爷奶奶还扣扣搜搜的。她要在家当家做主,当地主婆享清福。”
叶夏成点头:“也好,大哥大嫂在家里守着田地,有大房子住,有月例银子拿,留的那些粮食他们俩人五年也吃不完,可以卖出去换钱。”
林春颜不屑地说:“粮食是给娘家还是卖钱就是她说了算啦!希望她将来不要后悔。”
叶蓁蓁无所谓地说:“看在大伯和堂哥们的面子上,她如果不挑事儿,就是后悔了,想来京城也不是难事。不愿意和我们一起住,那就给他们买一个二进院子,各过各的,有什么难的?家里的事,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几两银子的事儿,爹娘不必挂心。”
叶父叶母还有哥哥叶岚之觉得有道理。于是换了话题,又研究酒楼要不要趁机改造一下,旧貌换新颜,图个吉利,更添了新鲜感。
叶蓁蓁说:“今天爹娘和哥哥先去酒楼吃点自己家酒楼的饭菜,观察一下经营上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再找掌柜的一起探讨。不急于做决定,”
一家人刚商定好,外祖父林长青走过来找叶蓁蓁研究良种供应和契约的事情。叶蓁蓁先把酒楼改造的想法与外祖父说了。林长青说:“这是你母亲的嫁妆,你们说了算。乖孙女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来找外公,外公认识的人多,总能找到更合适的办法。”
林长青这亲昵的语气和称呼,让叶蓁蓁觉得老人家自从进了空间,变得越来越有亲情味。更像自己家里的亲爷爷了,和蔼可亲,关心家人,维护自己的媳妇。
叶蓁蓁听着外祖父讲述,各地县令,府台大人的回信中提到的问题。比如开荒地和下等地产量低,给不给提供良种?收成怎样分配?不同肥力和灌溉条件下的良种播种数量和施肥数量各是多少?大家没用过颗粒长效肥,不知道按说明书施肥的数量会不会太少了?
原来都是在田间地头挖个池子,往里面扔田里清除的杂草,掺杂一些农家肥,沤烂了变成最原始的农家绿肥。现在用长效颗粒肥有点不放心,需要详细解答颗粒肥发挥作用的原理。
叶蓁蓁觉得太有道理了,农业粮食问题无小事,必须让农户们充分了解良种的种植技术,让更多的主管农业的官员熟练掌握技术,才能到下面讲解,指导种植。每亩多产五十斤粮食,一家十几亩地,多产几百斤粮食。平时多点进项,日子过得宽松一些。关键时候能救了一家老小的命啊!
叶蓁蓁说:“我会在两天内写出来种植技术指导。不过外公,我需要与司农卿大人商谈,让他派遣掌管营种屯田,句会功课的诸屯兼,与他们一起研究良种种植技术,编书成册,交给各屯的屯主,并在播种期间派遣手下去教农民学习新技术,用新肥料,种植高产良种。种出高产粮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不是我一家一户的私事。”
林长青说:“蓁儿说得有道理,不过调派司农寺的官员去教农民种田,那可是大事,需要奏请皇上下旨督办。我想第一季还是小范围试种,有了实际的高产收获,才能由朝廷推广。那时就不是你找司农卿大人,而是他来请你帮忙,给诸屯官员讲解技术,”
叶蓁蓁决定,欲速则不达,外祖半生宦海沉浮,做出的决定一定是更合理的。最后说:“我先查资料,编写一本种植指导小册子。以后根据实地种植经验再来完善。”
祖孙两人今天的决定,在以后的很多年里造福了千千万万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