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朱元璋:往事不堪回首
卖往倭国的火器,只有老式火铳、火炮、霹雳弹等几种元廷都存在的火器,像手榴弹、火箭几种新型武器,一样也不生产。
一门大炮的成本是20银子,许青直接标价200两。
给一众火器定完价后,剩下的就是物色人选了。
许青对此比较头疼,出售火器的人一定不能是大明朝廷的人,至少明面上不能,不然有损大明颜面。
毕竟倭国是大明的藩属国,这些个事儿不宜拿到台面上。
这就麻烦了!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这事儿得着落在沈万三身上。
一来,他是倭国的常客,大名已经达成共识不会劫他的商船,二来,他对倭国的情况也较为了解。
许青将想法跟朱元璋说了一下,后者欣然同意。
现在国库空虚,对于赚钱的事儿朱元璋极为上心,直接宣沈万三觐见。
画完大饼之后,又给了他一个五品的闲职。
沈万三备受鼓舞,表示自己要亲自押送,绝对会把差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许青暗叹:老大的画饼手段越来越高超了。
他比谁都清楚,朱元璋想拿沈万三开刀不是一天两天了。
二月下旬,载着火器的商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与此同时,富绅们海运的货物也已备好,有朝廷水师护送,前往朝鲜、琉球、满剌加等国。
红薯、土豆也快到了种植的季节,户部也忙一塌糊涂。
由于新型作物和开海通商是由许青提出,因此他最忙,户部、皇宫两头跑,一刻不得闲。
一个月后,红薯、土豆终于栽种下去。
有了朝廷免税的政策,百姓们对新型作物的抵触心理也不强,反正都是些不怎么长庄稼的贫瘠之地,就算颗粒无收,也没什么打紧。
朝廷大刀阔斧的改革,百姓们虽没得到受益,但对大明的归属感更重了。
至少他们知道了朝廷的决心!
相比元廷的残暴以及沉重的赋税,大明简直好的没边。
虽然刚开海,但各行各业已然有了蓬勃向上的苗头。
不管任何朝代都有能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富商们,海上贸易的利益之大,没人比他们清楚。
他们不能开海经商,但可以做开海贸易的相关生意。
例如:绸缎庄、瓷窑、酒场、胭脂店等。
作坊多了,工人自然也就多了,部分百姓们侍弄完庄稼,还能去做个短工,一天挣几个铜板,对百姓而言已是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朱元璋、许青、张昶通过各地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判断出最迟两年,就能实现全面开海。
当然,前提情况下是许青推行的新型作物能够丰收。
如此大规模的运作下,大明一潭死水的经济开始缓缓流动,且逐步加快。
国库是不富裕,但士绅豪族却不缺钱粮,他们看到开海的巨大利益,纷纷拿出钱粮开始做投资。
富人花钱投资,穷人挣钱糊口,饿肚子的百姓大幅度减少。
朱元璋喜得合不拢嘴,也终于明白开海战略意义。
皇宫,御膳房。
朱元璋举杯道,“四弟,你这段时间辛苦,现在也忙得差不多了,咱放你三天假,好好歇歇。”
“嘿嘿……多谢老大。”
没有外人,许青也比较随意。
朱元璋嘬了一口酒,笑道:“四弟,等到全面开海后,咱得空也得去海外诸国看看,到时候一起啊!”
“这个怕是比较困难!”
许青解释道,“就算附近的小国,往返一次也需两三个月,再往外动辄就得大半年、甚至一两年,你要是走那么久,朝廷还不乱了套啊?”
朱元璋遗憾的叹了口气,随即朝朱标道,“标儿快快长大,到时候你监国,老子周游列国。”
“不要,我也要去大海玩儿。”顿了顿,朱标又补了一句,“跟干爹一起。”
“嗨~你这臭小子。”朱元璋笑骂道,“你就这么不愿跟咱待在一起?”
“儿臣不是不愿意。”朱标嘟着嘴道,“父皇你整日都要忙国事,哪有空啊!”
“唉…”朱元璋苦笑道,“咱这个皇帝当得真不安逸。”
马秀英揶揄道,“总比你俩当初在大牢里好吧?”
“这倒也是。”朱元璋点点头,“说到大牢,我突然想起和四弟初遇之时的那种糖了。”
“四弟,那糖你还有没有?”
许青摇头道,“没了,就那么几片儿都给了你。”
朱元璋叹道,“可惜了,该说不说,那东西是真好吃,四弟你会做吗?”
“呃…我会吃。”
“……”朱元璋怀念道,“真想再吃一回。”
“父皇,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朱标被勾起了馋虫,一个劲儿的问。
“咱上哪知道去,问你干爹。”
望着朱标那充满求知欲的眼神,许青干笑道,“就是一种只能嚼不能咽的糖果,其实也就那回事儿,你父皇之所以说好吃是太饿了。”
小朱标好奇道,“多饿啊?”
我上哪知道去,当时我刚吃完海鲜大餐……许青道,“我也不知道,还是问你父皇吧。”
“父皇。”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你小子算赶上了好时候,老子当初几次差点饿死,还多饿,压根就没饱过。”
他似乎又想起昔日的不愉快,骂骂咧咧道:“娘的,往事不堪回首。”
“现在回想以前,那叫一个憋屈啊,受官欺负、受地主欺负、连他娘的和尚都拉帮结派,一群狗日的。”
“好啦!”马秀英白了他一眼,“当着孩子的面呢。”
“那咋啦?”朱元璋哼哼道,“咱吃了那么多苦才建立大明江山,还不兴说啦?”
“……说归说,别爆粗口啊!”
朱元璋喘着粗气道:“可咱他娘的生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