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首辅孙胡子,商议辽东事宜
崇祯皇帝的心里自然是明白这个监生的东林党性质的身份。
要尽量抑制党争,首先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直接而随便给别人带上标签。
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朝堂上哪个又是好东西呢?
崇祯生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却以为掌握真理的热血学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的这一群学生,说白了就是半瓶子水晃荡,还自以为自己是个满瓶子。
这些学生又对自己的老师惟命是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毕竟现在的学生,思想上还有一些枷锁。
老师的地位从一定的程度上是真的可以比肩父母的。
毕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真的很高。
崇祯站起来,走了两步,怒道:“传朕旨意,将这个监生打入天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朝廷永不录用!”
崇祯此言一出,大臣们都一惊。
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例如刚刚被召回来的刘宗周。
这个人是东林党,而且是山阴县人。
皇帝这一举动表明是要压江南士人。
刘宗周心思一动,准备出列说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钱谦益,还有就是刚刚的薛凤翔,他也就放弃了。
他和钱谦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贤罢官,几乎是同时回京师的。
钱谦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现在都已经抄家,他自认为自己上前说情无异于自找苦吃。
东林党的官员们本来想再争取一下子的,但是皇帝的速度太快了。
再看了一下崇祯皇帝的眼神,就像是在说,你们快来啊,朕的天子剑今天还没有营业呢,他们也不是傻子,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朝堂上的一帮东林党人心中都默契地想着。
而阉党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例如魏忠贤。
他出列道:“陛下,学生妄议朝政,的确危害无穷。”
“奴婢听闻江南士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
“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
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
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
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怒之机,在东林党添油加火。
所有的东林党官员都是心里一紧,魏忠贤出手了,虽然说现在的阉党势力是大不如前了。
但是魏忠贤永远都是阉党的最大的一张王炸,而且现在的皇帝也是对于这种情况,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所以魏忠贤的威胁性还是很大的。
如果皇帝真的对仕人们议政有这么大的反应,就仅凭东林书院这一点,魏忠贤觉得今天就可以把东林党的人捶死在这太和殿上。
而且就现在的情况来说,我的阉党已经是被皇帝整治了两次,你东林党也别想无伤过关。
那么好,现在崇祯皇帝和魏忠贤的想法直接就高度重合了,就是要恶心一下他们。
刘宗周正打算站出来驳斥魏忠贤,崇祯道:“此事暂且不提。”
魏忠贤心中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祯袖口一甩,见皇帝不愿意继续下去,魏忠贤也就识趣地不敢再多说了。
东林党那档子破事,崇祯目前还不打算动,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完了,这朝臣不干活的,自然都得换。
再说,人都是在牢里关着,也跑不掉,什么时候处理都可以的。
开了几个时辰的朝会,退朝之后,崇祯皇帝就在自己的御书房里见到了卢象升和孙承宗。
“陛下臣等幸不辱命,重组了一支五千人的新军。”
“嗯,卢象升,接下来你的任务就是再组织一支5000新军,放心朕会给予你全力的支持。”
“人马不用我多说了,直接就是在那些废物里抽调。”
两个军队大佬直接就是给了皇帝一个白眼。
“孙承宗,朕准备让你做这个内阁首辅。”
现在崇祯最希望的是什么?
稳住边事。
辽东局势极其复杂,他不想坐在皇宫里去瞎指挥。
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天启年间,还做过蓟辽督师。
而明末战事极多,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个懂军事的文官入阁做首辅,调动资源先将辽东的局面稳固住。
只有辽东局面稳住了,崇祯才有精力想各种办法搞钱,平息国内动乱,发展经济。
他督师辽东的时候,重振军纪,修整军防,做了不少实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难得的。
作为穿越者的李瑞觉得,而明末也有孙承宗这种帅,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岳飞那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的。
但是他能平稳住局面,军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
对于现在的局面,孙承宗是最为合适的内阁首辅人选。
“孙阁老,朕准备让袁崇焕来当这个辽东督师。”
皇帝这么快地进入了角色,孙承宗也是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孙胡子反应过来了,就直接回答道:“陛下,臣以为,辽东督师非袁崇焕不可。”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
看来历史在这关键的时刻,还是发展到袁崇焕身上了。
正史上的袁崇焕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于崇祯二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
这一切的记录都是在表明了袁崇焕的军事才能,袁崇焕有本事,历史上,他的那一套辽东方案很有效果,最重要的是还省钱。
但是为了避免袁崇焕发生意外,崇祯还是要给他打一个预防针。
崇祯道:“王承恩,召袁崇焕来进京见朕。”
“是!”。
安排好了袁崇焕这一边,崇祯皇帝也不会忘记了大明的毛大帅,毛文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兵痞子,孤悬于皮岛东江镇,就是一个‘土皇帝’。
崇祯又补充道:“对了,朕想准备一些粮草送到东江镇给毛文龙,孙爱卿你意下如何?”
“天子圣明,毛文龙是大明在辽东后部仅存的战力,可以对建奴有很大的牵制作用。”
事实上也是,的确是这样的,而且毛文龙的部队里可是有不少的人才,比如说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这三个满清的三大异姓王。
像是毛文龙这样的不服朝廷管教的将军,是需要经历社会的毒打教育的。
但是眼下建奴不断壮大,朝廷又不得不依靠皮岛上的毛文龙。
“既然毛文龙的作用这么重要,朕打算再赐他一柄尚方宝剑,赐爵位辽东伯,如何?”
其实天启皇帝也赐予了毛文龙一把尚方宝剑,目的性也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安抚和拉拢我们的毛大帅。
现在崇祯皇帝这样做,就是抄作业,安抚毛文龙。
就是在表明你看当朝皇帝还是在乎你的,还给了你赐爵了哦。
“老臣以为可行,毛文龙部孤身在皮岛,将士艰苦,若是陛下恩赐下去,将士们必然对陛下感恩戴德。”
“如此这般,就由你来提此事,朕批准就好。”
“遵旨!”
他孙承宗对于辽东可以说是很了解了,他也知道皇帝这样的安排是很合理的,他自然是支持的。
这是皇帝的想法,但让孙承宗来做这个好人,显然是向孙承宗表现自己对他的信任以及重视,而且他这样就是为了帮孙承宗树立威望。
毕竟崇祯接下来还需要依靠孙承宗来平稳全国军事大局。
不过,毛文龙那个军阀头子,崇祯肯定是不放心的。
等孙承宗和卢象升都走了,他便找来心腹太监徐应元前来,自己写了手谕,让徐应元去一趟东江。
明面上好人要孙承宗来做,但私下里,这收买人心的事,可不能放过。
徐应元带上崇祯的手谕,另外崇祯又从内帑里拿了五万两,这五万两是准备给毛文龙的。
现在来看,大明的经济压力还不是太大,而且每天签到就是三百万两,这五万两根本就是毛毛雨。
毛文龙不听话是真,但朝廷还是要拿出信任的态度,至少这个特殊的时候要拿出来该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