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文科状元
当天闹狠了,第二天睡醒以后王妙妙腰酸背痛,头也有些晕,只迷迷糊糊的记得顾铭昊叫她从空间里移出来。
顾铭昊应该已经去团里了,摸着看了一下手表时间已经是上午10点了。坐起身子看到床头的桌子上放了一张纸,上面写着锅里煮有粥,屉子上热了包子,让她起来记得吃早饭。
看来喝酒真的误事,半杯红酒她已经找不着北了,稀里糊涂的做了那么多不着调的事儿,现在想起来就羞愧不已,还一觉睡到了十点钟。
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洗漱了一下,把粥和包子拿出来,刚吃到一半的时候就有人来敲门了。
门口站着两男一女,其中一个男的王妙妙认识,是塘沽驻扎部队宣传队的赵干事,之前跟顾铭昊一起的时候见过一次面。
“嫂子,这个时候来,没打扰到你吧?”
“哦,没有打扰,顾大哥他去团里了,不在家,中午不知道回不回来,你要有急事,可以到团里去找他。”
赵干事对着她笑了笑。
“谁说我们是来找顾团长的?我们这次是专程来找你的,这两位是省里来的记者。”
王妙妙此时此刻一脸懵,她想不到宣传队的干事为什么找她,还带着两个记者。
“找我?那几位里面请,进来再说吧。”
不管是因为什么,总不能让人家站在大门口,王妙妙把他们三位迎进来坐到沙发上,又拿杯子给他们一人泡了一杯花茶。
“王妙妙同志,菊花茶泡的真好看。”
唯一的一名女同志看起来二十四五岁的样子,眉目清秀。从开门看到王妙妙的第一眼,眼神就没从她的脸上离开过,这姑娘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最主要是非常的灵动。她做记者好多年,不管是文工团还是剧场大大小小也见过不少演员,还没有见过一个像她这样的。
“这都是我们那边山上采的野菊花,不值什么钱,你要是喜欢等一会儿走的时候,我给你拿一些。不知道两位记者同志找我是有什么事?”
女同志笑着对她道了谢。
“是这样的,王妙妙同志,你作为我们这一次翼省文科高考状元,我们想对你做一次专访。”
“我是文科状元?”
这事儿王妙妙还真不知道,她当时也是在宁县高中上了一个学期以后辍学下乡做了知青,具备报考的资格。所以来到塘沽以后,她没有挂靠学校,是自己去报名考试的。
“是的,你就是今年翼省的高考文科状元。我们来之前看过你的履历,你是下乡知青,后面还在宁县食品厂工作过一段时间,还获得过洛省先进青年的称号。然后跟顾团长结婚以后,把户口迁到了这边。我们主要是想问一下,你是如何在没有上完高中的情况保持好的学习状态,有什么学习方法?”
回答这些问题,王妙妙肯定是说了一部分套话,为了梦想,为了能够学到更先进的知识然后用之于民。至于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她还是非常细致的做了描述,希望能给后面高考的人一些鼓励和帮助。
王妙妙其实还是有非常好的学习条件的,因为不需要工作,可以全心全意都放在学习上。但是大部分的知青都是要一边劳作一边学习,这种体力和脑力双重消耗其实是非常辛苦的。
“关于学习方法,是我和知青点的几个同志一起讨论出来的,就是第一将每个学科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构建出框架结构图,让自己在学习时能心中有数,不留盲点。第二就是准备好错题本,易错的题型登记在错题本上,重点练习复习。”
“我们作为知青下乡,就是为了要锻炼自己的意志,为我们农村建设做贡献。我们辛苦劳作种出来的是粮食,可以果腹,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劳作之外吸收知识,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为了以后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
这段话她其实是替所有这个年代下乡的知青说的,他们这一代人是非常特殊的,经历了困苦,又在最贫瘠的土壤上开出花朵,是值得钦佩的一代人。
不是每个人都像王妙妙一样这么幸运,自带空间,不愁吃喝。更多的是像原主,像郑凯,像张志平这样辛苦劳作,自强不息的人。也正是千千万万有这种精神的人扛起了华国艰难困苦的二十年。
两个记者显然是被她说的话打动了,一直夸她努力上进有韧劲,女记者还帮她拍了两张照片,说是要放在报纸上的。
“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能不能问。当然,这个只是我个人比较好奇,不会写在文章上。”
“李同志,你请说。”
问这话的当然是女记者,姓李。在跟王妙妙这一段的访谈里,他们已经互相大致有了一些了解,王妙妙对她很有好感,她没有那种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气势,更像一个邻家大姐姐。而李记者也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小姑娘,通过访谈她觉得这个姑娘不止会读书,还很有思想。
“想问一下,你跟顾团长是怎么认识的?又是如何结为革命伴侣的?”
王妙妙一下子就笑了,她一笑,赵干事跟另一名记者同志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真没想到李记者居然对这个好奇。”
“我对这个好奇很正常吧。你看,你远在洛省,而顾同志却在翼省,你们两个可谓是相差千里。但是居然却走到了一起,这难道不值得好奇吗?”
“其实我们的故事很简单,就是顾大哥到宁县去执行任务受了伤,阴差阳错之下我救了他。然后我们彼此觉得对方都挺好,是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就顺理成章的在一起了。”
在场的人除了王妙妙,其他三个人都是第一次知道这个事情,心里不由自主的又高看到王妙妙一眼。她说的轻描淡写,但任谁都能想得到,要救一个身负重伤的成年男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真看不出来,王妙妙同志还是智勇双全。人家都是英雄救美,你这是美救英雄。”
一席话把几个人逗得哈哈直笑,只有赵干是在心里默默的想着,这顾团长真是好福气,被救了命还娶到了这么漂亮又能干的媳妇儿,简直就是鸿福齐天。
已经进入腊月了,离过年又近了一些,王妙妙不知道的是,她的这篇采访轰动了整个翼省乃至半个华国。
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电视,但是尚不普及,人们了解消息基本上还是通过报纸和广播。李记者的文笔很好,经过她的润色,王妙妙俨然成了既响应号召建设农村又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新一代好青年的代表。
报道上面发了一张她的照片,看起来青涩又美好。详细的把她之前做知青时曾经带领村里的人做点心提升村集体整体收入。打电话到宁县食品厂详细的了解王妙妙如何辛苦的研发新点心,还为宁县食品厂开创出了新的月饼品牌。
报道的最后,还提了她现在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军嫂,而他的丈夫也曾经在执行任务时被她帮助过。
这么一看,是一个多么励志又智勇双全的青年,是多么的适合,作为特定时期榜样。她不光是翼省的文科状元,更是洛省的优秀知青,这篇报道也被人民广播电台轮番播放了好几天。
王妙妙看到报纸和听到广播的时候都惊呆了,采访的时候她明明没有说很多的话。做点心和食品厂的事提都没提过,可见李记者实在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记者,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她,所以她笔下的王妙妙更完整所以也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