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跪下叫爸爸
一夜无话……!
【盘点史上十大抗倭名将,第一位,大唐,刘仁轨】
嬴政:更新了!
李世民:漂亮,我大唐再加一分!
朱棣:别得意嗷,这次的主场不在你们那里。
朱元璋:日常吵吵,你们是不是闲得慌?
朱棣朱元璋:父皇,这不怪我,要像你一样有个朱祁镇在旁,没事儿就能捶两下,我也没这么闲的。
朱祁镇:……
风评被……好吧,已经被捶过了!
【公元601年,隋朝、汴州、尉氏城中,你降生了,父亲为你取名仁轨,你所在的家族本是汉帝血裔,为汉章帝刘炟之后。
当然,过往的辉煌终究已成过往,现在的刘氏,虽是士族,却已经家道中落,相对来说有点穷。
但这没啥,反正家里有房有地,不是流氓不说,家里还有书读,一边耕种一边读书,你觉得,这挺好。
随着你年龄见长,十七岁时,大隋王朝已然风雨飘摇,眼看他高楼立起不久,快倒了。
隋运已终,二世而亡!
当然,跟你没多大关系,你唯一觉得有影响的,大概是天下动乱不安,实在影响你读书。
又是几年过去,你及冠了,长辈为你取字—正则,随即,安排你入仕为官,嗯,大唐的官,彼时的皇帝,叫李渊。
刚刚入仕时,你被安排做着文书工作,简而言之,给领导打杂,必要的历练嘛,这不算啥,你随之踏实工作。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你瞅见上官—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嗯,你看到了草稿,一时手痒,没忍住改了几句话。
这事儿被任瑰发现了,大概是你改得太好的缘故,任瑰对你的才学感到惊异,于是任命你为息州参军。
你老实当了一段时间参军后,被调任为陈仓县尉,当时的陈仓城中,有个刺头,叫鲁宁,任折冲都尉。
这人骄纵,违法乱纪的事儿没少干,前几任县官拿他都没办法,你到任后,特意告诫鲁宁不要再犯。
鲁宁点头,转过身继续违法,啧,好好讲道理不听,非要作死,反正已经先礼后兵过了,这次鲁宁违法你没犹豫,一顿刑杖送他上天和天肩并肩。
打人很爽吧?恭喜,你被告了!州里的大官把你杖杀折冲都尉鲁宁的事儿报到朝堂上了。
当时的皇帝叫李世民,老皇帝李渊已经叫他赶到后宫造娃去了!
皇帝李世民听说你区区一个县尉居然敢杖杀折冲都尉,表示非常愤怒,立刻召你前往京城问责。
皇城大殿,天子高居帝座,你站在殿中,安稳如山,某一刻,皇帝发问:为何杀他?你答:他骂我!
…………
皇帝震惊了,就因为他辱骂你,你就杀了他?这是人该干的事儿?
还有,这么平静自如是几个意思?好歹给点反应啊!
当然,震惊的只能是其他皇帝,事实上,李世民听了这话非但没有责怪你,反而,非常非常欣赏你,他觉得你刚毅、正直……优点那是相当多。
皇帝心下一高兴,你升官了,升任咸阳县丞。
时间来到公元640年,这一年,皇帝李世民准备到同州,也就是渭水以南那旮瘩围猎。
按说皇帝要干嘛,自有朝中衮衮诸公劝谏,也轮不到你个小官儿说话,可你呢,位卑未敢忘忧民,果断上表劝阻,表示秋收还没结束,陛下您还是在京城待着吧!
哎,这暴脾气,就是不惯谁!
要换个皇帝,你可能早被砍了,咋的,朕这皇帝说话不管用,要你多嘴。
但是吧,这皇帝是李世民,他听劝,收到你的奏章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大加赞赏,再次给你升了职。
这一年,你39岁,升任新安县令,之后官职不断升迁,最终官至给事中,嗯,正五品。
你为官清廉,为人刚正,不管担任什么官职,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拿自己该拿的俸禄,半点不容私情。
于是,你摊事咯!
公元659年,这一年,皇帝又换人了,叫李治,这一年,你58岁,这一年,中书侍郎李义府看上了他人妻,并授意大理寺丞—毕正义,白瞎这名了!
李义府授意毕正义逮捕了美妇人,威逼恐吓一番后又把人放了出来,然后顺利纳入房中。
可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让大理寺卿段宝玄知道了,并且还上奏了皇帝,于是乎,皇帝下令让你审理此案!
你的脾气大家都知道,说好听点,叫刚正不阿,说难听点就是不会做人,李义府慌了,为免事情败露,逼迫毕正义在狱中自杀,事情就此打住。
这事儿,皇帝其实清楚,朝中衮衮诸公也清楚,但由于李义府这货是武皇后手下马仔,没人想招惹,嗯,除了你这等少数派。
逼得人家手下自杀,人家肯定要报复回来吧,于是你惨了,被外派青州担任刺史,京官做不成了。
对此,你没啥感觉,觉得在哪儿当官都一样,干好自己的事儿就行,怀着这想法,你平平静静去上任了!
时间来到公元660年,这一年,你59岁,这一年,大唐发兵征讨百济,作为青州刺史的你,此时奉命督抚海运。
此行,李义府在明知时机不当的情况下,强行督促你出海,结果很显然,船队遇风沉没,死伤严重。
随即,李义府上表皇帝,说不斩刘仁轨,无法向百姓谢罪,嗯,就想弄死你,也是难为他这么记仇了。
还好,有舍人—源直心,为你求情,于是你仅被免职,以白衣的身份随军征讨百济。
到这一步,李义府还不放弃,又示意郎将刘仁愿杀你,刘仁愿没听,于是你再次逃过一劫。
同年,大唐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平定百济,战后,刘仁愿被任为都护,与新罗王金春秋的少子金仁泰共同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现宇宙国的地盘儿!)
朝廷在百济设立熊津都督府,本来任命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无奈王文度在渡海时病亡,于是你被任命为检校带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统军。
次年,百济旧将—僧道琛、鬼室福信等人拥立百济王子扶余丰为王,兴起百济复国运动,起兵反抗唐军,把刘仁愿围在府城。
你闻报后,率军与新罗大军一起前往援救刘仁愿,成功击退百济大军,与城中的刘仁愿会合。
彼时,大将军苏定方围攻高句丽都城平壤已久,因战事不利,又逢大雪拦路,遂率师还朝。
而你,自请留守百济,彼时皇帝的意思是让你率部前往新罗,与金法敏商议唐军去留问题。
同时,唐军将士也想回国,但你对此显然有不同见解,你认为,眼下平壤尚未攻克,再弃了熊津,百济定会死灰复燃,这样一来,灭高句丽就不知要到是何年何月了。
随即,你又分析了一波百济国内形势,认为百济的新王扶余丰对鬼室福信心怀猜忌,貌合神离,势必支撑不了多久。
在这个紧要关头,大军应当坚守待变,等百济内部动乱的时候,就能趁乱消灭他们。
收到你的奏章后,皇帝非常满意,众位大臣也是交口称赞,认为你的分析是对的,于是,唐军继续驻留百济境内。
事态的发展果一如你的猜想,百济国内乱了,新王扶余丰不满于鬼室福信专权擅政,设计除了他。
见此好时机,你决定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派人侦察鬼室福信修建的真岘城军情,随后,引新罗军乘夜袭击真岘城,悄悄攀墙,至拂晓破城而入。
自此,唐军遂通新罗运粮之路,后勤总算有了保障!
百济王扶余丰万万没想到,自己这边刚砍了鬼室福信,唐军就杀进来了,为此,这位百济王急遣使者到倭国和高句丽求援。
高句丽此时自顾不暇,没空搭理百济,至于小日……倭国朝廷,为了恢复其死去的威信,一举解除内忧外患,毅然决然决定举全国之力出兵百济。
嗯,老畜牲了!
公元661年,倭国齐明天皇和中大兄皇子亲赴九州岛,准备统兵渡海亲征,当然,这次没成,因为当年七月,那什么齐明天皇突然噶了,倭国只能无奈推迟计划。
同年八月,中大兄皇子监国,令先遣部队和辎重渡海,九月,五千倭军“护送”远在倭国作人质的百济王子归国继位,似乎要复兴百济。
公元662年正月,倭国向百济运送大批物资,同年五月,倭军舟师170艘前往增援,倭国本土则加紧备战。
公元663年三月,倭国再次增兵两万七千人,由倭军将领毛野稚子等人率领,嗯,如果他们算人的话!
同年,唐朝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统率舟船170艘进驻熊津城。
有了援军,唐军士气大振,接下来,可以放手一战了!
按照军议部署,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王金法敏于率陆军进发,而你则与杜爽、扶余隆率水军沿熊津、白江进军,水陆并进,扫清百济境内反抗势力。
同年,8月13日,唐军和新罗军包围了百济王所在的周流城,惨烈的白江口海战由此拉开序幕。
那一天,你率水军先行至白江口,很快,倭国水军千余艘也绵延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
彼时的双方实力对比是:倭军四万余人,战船千余艘,唐军一万三千人,战舰一百七十余艘。
就数量而言,你很吃亏,但不要紧,除了国内势力,打外人,唐军天下无敌,你都不带虚的。
很快,双方开始交战,借着坚固战舰、先进战法,唐军四战四胜,水陆连胜,那一天,数不尽的鬼子喂了王八,简直……太让人开心了!
数量劣势算啥,唐军战船高而坚,设计精良,倭国兵船则相对落后,甫一交战,四百多艘倭国木船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
一时间,海水共烈焰一色!你看,这又是水,又是火的,俺们招待得多好,海里的王八不得表示感谢?
此战,倭军损失上千,嗯,没死太多人,别一天天把自己一个施暴者洗白成受害者的样子,做给谁看呢?呸~
倭国水军大败,而另一路,百济大军也扛不住唐军、新罗大军的联合进攻,大溃而逃,百济王扶余丰见势不妙逃亡高句丽。
随后,周流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两兄弟率城内守军、士女以及未被杀死的倭军兵将,一并投降。
也是这一战,唐军彻底把倭国那群不要脸的玩意儿打疼了,所以……后面那些年,倭国不断派遣唐使前往唐朝,疯狂复制文化、制度、工艺。
为此,倭人不惜送出他们国内所谓的美女,交好唐朝大臣,为他们寻找典籍、教授文化,反正就是不要脸的全部一起学了。
以致于,倭国在之后数百年间几乎就是唐朝的一个微小的翻版模型,嗯,放现在也是不要脸,公然说什么唐朝文化在倭国。
尼玛,你们不要脸就算了,就不能考虑考虑唐朝人是个什么感受?要知道后世有这么个玩意儿打着文化的旗号糟践唐朝文化,不得屠了你祖宗……
这一战的影响一直到公元1592年,老猴子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才算结束,近一千年间,倭国再未敢对华夏开战。
究其原因,大概是……贱!所谓上剑不练练下剑,金剑不练练银剑,总而言之,倭人至贱,天下无敌。
由于被唐朝打疼了,所以直接跪下叫爸爸,啥文化都学,丧心病狂的一批,哦,后面也是一样,叫漂亮国放了俩烟火,那时节,大街上全是熟人,于是,倭人怂了,再次开启疯狂跪舔模式。
白江口之战,是两国之间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当然,这绝不是最后一次。
这一战的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
最后总结一句话,道理不辩不明,小日子不打不行!别提啥小日子有礼貌,他们从古至今就没那玩意儿,三分人性不足,七分兽性根深蒂固,这才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