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真特么乱
萧道成司马炎:嗯,亡了,被刘裕斩得干干净净,管杀还管埋,良心吧?
司马炎萧道成:嗯,真良心!你要不说说你祖宗是谁,朕也能这么良心的待他们。
萧道成:???诶,剧本不该这样的啊,不是该愤怒吗?
刘裕:沙雕,自取其辱了吧!
宇文邕杨忠:杨大将军,随国公,看看你家好儿子,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忠臣孝子?
杨忠:唔……确实是好儿子,想不到啊,我杨家居然还能成皇族,这儿子,给劳资长脸了!
宇文邕:???卧槽,你丫关心的不该是你儿子篡位吗?为什么朕会听到一丢丢骄傲?
杨忠:一丢丢?莫非……劳资还是太含蓄了?
杨坚宇文邕:别骂这么难听,什么篡位?搞得你宇文家上位不是篡权的一样!
刘彻:闹明白了,合着周、隋、唐三朝皇帝都是亲戚,什么改朝换代?这是亲戚打架好吗?
嬴政刘彻:这意思,你还挺骄傲?
刘彻:本来出身不好,确实难顶,但现在,朕确实挺骄傲的,高祖布衣取天下,可没篡权夺位。
朱棣刘彻:一样,我爹也是布衣取天下,我觉得咱俩可以多交流交流!
刘彻朱棣:说定了,以后咱俩多交流!
众人:……
看不出来啊,你朱老四除了喷人,居然还是交际花?
李世民朱棣:我去,合着你朱老四会说人话,那逮着朕喷是几个意思?
朱棣:别误会,朕只是单纯看你不爽!
李世民:???淦!姓朱的朕要跟你决斗!
雍正:朕觉着吧,猪羊牛马一帮子,你们明隋汉晋确实可以多交流。
朱棣:杨、刘可以,马是什么鬼?他也配?
司马炎:朕又躺枪了?算了,习惯了~
朱元璋雍正:骂谁呢?谁是猪?朱、猪不分啊你?果然老四都不是啥好东西!
皇太极:好像躺枪了!
杨广:瞎叨叨什么?这是父皇的主场不知道?闪一边去。
李世民:亡国之君,不配和我们说话,让你父皇来。
杨广:我特么你个
瓜子入袋,快乐水放一边,该洗地,哦不,该劝和了!
通天博士:安静!
众人:哦,看热闹的出来了,了解,散了!
在说杨坚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隋朝建立之前的背景。
画卷徐徐拉开,第一场景:八王之乱!
八个脑残货为了抢占大权,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兵祸连结,把一个刚刚恢复一些元气的国家折腾得四分五裂。
于是,曾经被曹、刘、孙三家撵得跟兔子一样的草原异族趁机南下。
第二场景:五胡十六国
匈奴刘渊建国号汉,史称汉赵或前赵,氐人李特建国也称汉,史称成汉,汉人张轨据守凉州,守着北方汉人最后的净土,史称前凉。
羯人石勒建赵国,史称后赵,鲜卑慕容皝建燕国,史称前燕,汉人冉闵建魏国,史称冉魏,氐人苻健立秦国,史称前秦,羌人姚苌建秦国,史称后秦。
加上鲜卑人乞伏国仁建西秦,汉人李暠建西凉,氐人吕光建后凉,鲜卑拓跋乌孤建南凉,汉人段业建北凉。
鲜卑慕容垂建后燕,鲜卑慕容云建北燕,鲜卑慕容德建南燕,匈奴赫连勃勃建胡夏。
五胡十六国,一汉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业齐活了。
嬴政:真特么乱!
朱棣:这算啥?除了十六国,还有仇池,丁零人的翟魏,鲜卑拓跋氏的代国,哦,后面改称魏国了!
嬴政杨坚:你我真像!
第三场景:南北朝并立!
鲜卑拓跋氏的代国,曾被前秦所灭,后又再次复兴,并改国号魏,史称北魏,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率领下,将五胡中的四胡政权逐个踢出场子,统一北方,哦,后来拓跋氏改汉姓称元氏。
与此同时,衣冠南渡,将整个北方抛下的司马家也迎来了末日,叫北府兵将主刘裕屠了全族,改国号宋,史称刘宋,正式开启南北朝并立格局。
此后,北方北魏分裂,六镇起义,群雄逐鹿,东边最后叫高欢占了,称东魏,后高欢子高洋称帝,改国号为齐,也就是史上大名鼎鼎的禽兽王朝,北齐。
西边让宇文泰占据,称西魏,之后其子宇文觉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并最终在周武帝宇文邕率领下,平灭北齐,一统北方。
而在南方,先是刘宋被大胖子萧道成所灭,改宋为齐,史称南齐。
萧道成:大胖子?朕难道不要面子的吗?
通天博士萧道成:大胖子不对?你要面子?
萧道成:不不不,很对,大胖子什么的,简直太贴切了,至于要面子?面子是什么?能吃吗?
通天博士:……觉悟真高!
萧道成:谢谢先生夸奖!
众人:切,怂货!你咋就不敢跟他干一架呢?
话题继续,南齐随后被萧氏旁支萧衍所灭,改齐为梁,史称南梁,萧衍,也就是那位鼎鼎有名的菩萨皇帝,人送外号萧菩萨!
萧衍:“……”
为什么每次说到朕,都这么不正经?
南梁最后亡于降将侯景之手,是陈霸先收拾了烂摊子,所以,人家理所当然的登基称帝了,以姓为国号,建立陈朝,史称南陈。
刘彻:六六六啊,居然以姓为国号!
嬴政刘彻:想学啊?你也可以,大刘!
刘彻:什么大刘,还没王莽的新朝好听。
王莽:哇!世宗皇帝居然认可我了,决定了,我要改国号,我要当皇帝。
刘彻:……淦!
刘秀王莽:都说我秀,你居然比我更秀,别演了,你个戏精。
八王之乱,神州陆沉,五胡十六国,血债累累,南北朝并立,战乱频频。
265年乱战,什么度量衡,什么典籍华章,风俗人情,通通化作土灰,直到隋朝建立,一切终于再次一统。
疆域,统一,文化,统一,度量衡,统一,制度,统一,曾经那些五花八门的语言,千奇百怪的衣装,奇奇怪怪的官名,通通废除,流落民间的典籍华章,迅速找回,至少在华夏疆域上,汉语再次成为主流,汉服再次重现。
而这一切变革的原点,便源于公元541年,7月21日,北周,冯翊,般若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