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死性不改
“你想干嘛?!”
“让你抱着我。”
顾孟生倒是老实,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杨小妮,咱们好歹也是结婚对象,亲昵一点都畏首畏尾,你让大家怎么相信我们?”
虽然,现在明面上是禁止卿卿我我。
可,食色,性也。
背地里,不知道多少对象男女都会有一些违反禁令的举动。
杨小妮沉默了一下。
觉得顾孟生说的挺有道理的,最后,她仰着下巴道,“好好的骑车,要是我摔倒了,小心我爹娘收拾你。”
见杨小妮老实的搂着他了,顾孟生微微勾了勾唇:这个丫头,平时傲得很,非得使点‘坏’,才肯就范。
顾孟生也没让杨小妮失望。
载着她回来之前,就把杨小妮的户口本给没收了,转头又对询问起“结婚证”的刘丽芬,淡淡道,“婶子,因为是部队的干部,我跟小妮的结婚证,得需要审核,所以暂时领不了,另外户口本也当做申报材料,交上去了,暂时拿不回来。”
“这么麻烦啊?”
刘丽芬将信将疑的。
她再彪悍,可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对于顾孟生说的这些,根本不懂,只能向闺女询问。
杨小妮瞪圆着眼睛,点头如捣蒜,“是的,就是这样的。”
“那就好。”
刘丽芬也没想到自家闺女会骗自己,连连点头,“等着这件事办完了,娘也了了一件心事了,今儿啊,咱们家有喜事,今晚吃炖肉。”
刘丽芬一句话,就将杨家人今晚的伙食提升了一大档次。
杨家人一听今晚有肉吃,一个个都高兴坏了,尤其是孩子们,兴奋的在院子里连蹦带跳。
杨家幺女进城买了自行车,这事很快就传遍了三里村,而且,据说杨家女婿的事也定下来了,顾家还给杨小妮买了不少的好东西。
这消息一出,这个小山村震了震。
平日跟刘丽芬来往甚密的,此刻都闻讯赶来,都想看看新买的自行车。
“哟,这自行车真好看,瞧瞧这杠多结实,载个百来斤粮食不成问题。”王大婶一脸羡慕道。
另外一个许大娘也跟着点头,“少咯,我可听人说了,这玩意,能扛两百来斤呢。”
“要说还是杨家妹子有出息,不止嫁了一个干部,还去卫生所上了班,还成了咱们三里村第一个买上自行车的女人,太厉害了!”
院外,人们聊得火热。
只有刚安生没几天的二嫂王玉梅,脑袋埋在火堆前,不知道在想什么。
杨小苗诧异的看着她,,“娘,小姑买了自行车,阿奶说今晚吃肉,你咋还不高兴呢?”
“唉,我高兴不起来啊。”
王玉梅一副受了大委屈一般。
“娘你怎么了?你告诉我,我去告诉小姑,小姑本事可大了,她一定有办法解决。”
王玉梅叹气。
很快,她眼睛通红,“小苗,你不知道,你姥家都揭不开锅了,你说我亲娘都快饿死了,可我却在杨家吃肉喝汤,我这样是不是很不孝?”
“……”
杨小苗挠了挠头。
可能是他还太小了,根本理解不了,姥姥家没吃的,跟他们家吃肉,跟娘不孝有什么关系?
尤其这个姥姥平时对他们是非打即骂,之前在姥姥家待的那几天,他们两兄弟深有体会。
王玉梅忽然拉着杨小苗的手,“小苗,要不你去跟你小姑说说,让她想想办法,给你姥姥家弄点粮食去?”
杨小苗陡然站了起来。
虽然他还小,但并不笨,“娘,小姑上哪儿弄粮食给他们去?”
现在的粮食就是命啊。
小姑就算有本事弄到粮食,也是弄来家里,凭什么拿给姥姥家?
“你小姑有钱啊,你没听说么,顾家给你小姑一大笔聘金呢,还买了自行车,光是见面礼就有六十多块,你小姑的钱可多了,她一定有办法的。”
王玉梅说的很急切,“再说了,小苗,那些可都是你的亲舅舅,亲姥姥啊,你忍心看着他们饿死街头。”
“可是娘,现在距离分粮才过去几个月啊,姥姥家那么多人赚工分,怎么可能没粮吃呢?”杨小苗的心头憋着一口气。
这些人,还真是一直惦记着他小姑的钱啊。
“你不知道,你那个小舅是个不争气的,有了钱就拿去赌,赌输了就偷家里的粮拿去卖,本来家里的口粮是够的,可让你小舅拿去卖……”
王玉梅拉着杨小苗,一阵苦口婆心,“小苗,我娘也是你姥姥,你就跟你小姑说说,不然他们真会饿死的。”
杨小苗坚定摇头,“我不去。”
“我奶说过了,咱们杨家以后不跟姥姥他们家来往,不然就打断我们的腿,娘,你要是让我去找小姑帮忙,我把我奶会打死我。”
说完,他走出去,不再理王玉梅了。
王玉梅看着儿子这么说,心里一阵难受,至于,让她去找刘丽芬。
她自然是不敢的。
倒是正跟刘丽芬在屋檐底下削红薯的白晓翠,时不时的看向刘丽芬,生怕她看在王玉梅怀孕的份上,突然松口了。
二嫂娘家那几个,她也是听说过的。
一个个烂泥不上墙,简直是懒得初期。
而且,现在谁家不困难?
她甚至也想过,要是刘丽芬真答应了二嫂借粮的事,她也想跟婆婆借粮,拿回娘家,接济娘家人。
毕竟,她娘家人,日子也不好过的。
刘丽芬也听到王玉梅说得话了。
她只觉得脑门突突的跳,本以为经过上次的教训后,这个二儿媳妇,也总该清醒了。
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儿媳妇一点都没变。
她感受到白晓翠的视线。
不由冷哼一声,“这个人是真没救了,还想拿老娘的粮去接济王家,简直是做梦。”
白晓翠一听,松了口气。
同时也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她也怕刘丽芬。
刘丽芬是想要留顾孟生吃晚饭的,但是被顾孟生拒绝了。
他把杨小妮送到家之后,就匆匆离去了。
杨家院子里因为多了一辆自行车,杨家人都围着车一会儿摸摸,一会儿看看,喜欢得不得了。
孩子们也围着车子跑圈,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