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郑芝龙
福建。
泉州,晋江安海镇。
福建总兵官郑芝龙府邸。
这个时代,要说谁最富有,那当属郑芝龙无疑,单凭那占地一百多亩地的园林式建筑群,就不是普通的王公贵族能与之比拟的。
主厅内。
郑芝龙一身华服,高坐上首不怒自威。
两旁还各自坐着两人,其中之一,正是才从京城回来的郑芝虎。
而另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则是郑芝龙最看重的儿子——郑成功,也是日后的民族英雄。
当然,郑成功现在还是叫郑森,改名还是以后的事。
“二弟,你这次代为兄去京城面圣,陛下有说什么吗?”
郑芝龙还是很在意崇祯的态度的,如果可以的话,他并不想与朝廷起什么冲突。
当然,前提是他这土皇帝要做的安稳才行。
“大哥,陛下虽然在接待我时,没有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甚至还很热情,但心里不喜是肯定有的”。
郑芝虎回忆着当时的一些场景,与当下大明所面临的时局,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现在正逢朝廷改制,加上各地流贼肆虐,陛下根本不可能,会在大哥你没去面圣的事情上计较”。
郑芝龙也很是认同的点点头。
“二弟,你分析的不错,只要我们还是尊奉朝廷的,陛下就不可能和我们翻脸”。
“呵呵,现在各地那么多流贼都忙不过来呢,又哪还有精力来管我们一些礼节上的瑕疵”。
“对了,你还是说一说那个新崛起的镇国侯吧”。
郑芝龙本就没将不去面圣当回事,所以,也没在崇祯的态度上多做分析,而是对镇国侯很感兴趣。
谁叫他能将辽东的后金建奴打得大败呢?
对于这样的狠人,了解得越多越好。
兄弟两人的谈论显然都没有将朝廷放在心里,这让一旁的郑森有些不舒服。
毕竟他师从钱谦益,学的也全是儒家的忠君爱国那一套思想。
现在自己的父亲与叔父,心里全然没有半点对朝廷的敬意,能舒服才怪了。
“大哥,我亲自去拜会过镇国侯此人”。
郑芝虎说到这,看向对面英气勃发的大侄子接着道:“看他年纪,比森儿也大不了几岁,同样的一表人才”。
“只不过,因为年少得志,人显的有些狂傲”。
接着,郑芝虎又将言无悔的所有事情都给说了一遍。
当然,对方要往海上发展的事情是重点。
“就在我从京城返回时,郑安就告诉我,漕帮的人正大肆集结海船,准备组织船队从天津港去往倭国”。
“大哥,他们这是明显不将咱们放在眼里,你看是不是马上派人通知三弟,让他在半道上全给截下来?”
“二叔,你们这样直接去劫船,是不是不太好,好歹他们一个是侯爷,而漕帮帮主也是国丈……”
郑森听着郑芝虎说要去截船,他还是犹豫着将话给说了出来。
只有郑芝龙面无表情,也看不出喜怒,让郑芝虎与郑森还弄不清他的态度。
“森儿,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事,你看现在大明周边海域,东起倭国长崎,西至马六甲,又有哪艘船敢不挂咱们郑家的旗帜?”
“现在要是让人坏了规矩,以后别人都效仿怎么办?”
“咱们郑家将来可是要交到你手上的,有些原则性的事情绝不可退让,哪怕只是半分”。
郑芝虎见侄子似有说情的意思,忙对其说教了一通。
确实,从他们郑家的角度来说,想坏规矩可以,那就先来干一仗再说。
你要是打赢了,那交不交保护费什么的都好说。
但是,你要是没实力,那还是乖乖的按行规交钱。
“森儿,你二叔说的不错,想出海可以,可绝不能坏了规矩……”
郑芝龙的话声虽然说的不是很大,但是,却充满了威严,让人不敢与之反驳。
六月初。
烈日炎炎。
再过两天,言无悔便要随同漕帮的海船一起去往倭国。
今天,他却是与一大群农人呆在庄外的田地里。
“东家,这些玉米真的不等它成熟就要砍掉吗,是不是太可惜了?”
李老汉看着地里只要再过半月,就要成熟的玉米棒子,现在就给掰掉,心里难免有些肉疼。
“老李,东家这么做总归是有道理的,再说,这嫩玉米棒子也可以吃,还更香甜一些”。
牛大叔尽管也不舍,可他信任自己东家,这么做肯定是有更大的用途。
“李叔,牛大叔说的不错,这玉米本就是种出来给牛羊当饲料的”。
“现在这玉米杆砍回去青储起来,就不愁牛羊没草吃,而且,牛羊吃这玉米杆长得也更肥些”。
“至于那些玉米棒子,就每户人家都发一些吧,那么多人家,都分一分就没了”。
言无悔之所以要搞种植,当然是给养殖服务的。
现在养殖厂的各类家禽家畜数十万口,需要消耗的饲料是海量的。
“李老头,这玉米地就全交给你了,你让大家将玉米杆都砍了运到养殖场去,我带一部分人去和东家一起收土豆”。
牛大叔对李老汉交代了一下,便与言无悔来到了不远处的土豆地里。
“东家,这土豆真的要用犁犁吗,里面的土豆会不会被犁坏?”
尽管犁都已经套在牛脖子上了,可是,牛大叔还是有些不放心。
言无悔笑道:“没事的,让他们犁深一些就好了,再说,要是用人工挖的话,那得挖到什么时候?”
牛大叔听言无悔这样说,也不再纠结,只是冲着几个掌犁的农人一挥手,示意开始。
几个掌犁的农人见状,手里的鞭子在牛身上轻轻一抽,铁犁便直没入土,翻出大块大块的土坯。
而拳头大小的土豆,都一个个完好的滚落一旁,看得不少庄户都很是欣喜。
看那一垄垄翻出来的土豆,挨得密密麻麻,只怕一亩地确实能如东家说的能出几千斤。
对于农人而言,还有什么事比得上丰收的喜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