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利益交换
皇城,御书房。
“陛下,官仓的一百万石粮食已经全部卖完了,而且,从言家庄借来的一百万石精米,与所得的八百万两白银也都已经清点入库”。
“您看真的要将这么多银子,都用来买治疗疙瘩瘟的药吗?是不是可以留下其中一部分,拿去赈济受灾的百姓?”
“北方连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除了北直隶外,其他地方都被流贼肆虐过,加上鞑子数次洗劫,真可谓遍地饥民、民不聊生,简直与地狱无异”。
“如果陛下能拨下赈灾银两,一定能活人无数,救的人也远比患疙瘩瘟死掉的人多得多,而且,也能让百姓感慕天恩……”。
户部尚书侯恂对着崇祯躬着腰,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意思只有一个——需要分出一部分银子来赈济各地灾民。
至于真心还是假意,那只有他自己知道。
“侯爱卿,这个还是将首辅与次辅找来商议一下再决定吧”。
不是说好的全都买药的吗?现在怎么突然就变卦了?
崇祯一时也无法决策,就只能找阁臣们商量了。
说实话,面对八百万两巨额白银,他也心动了。
至于侯恂临时提出的建议,他心里也有些明悟,无非就是想从中捞一笔而已。
史上那么多次救灾款,又有哪次没有中饱私囊的呢?崇祯可谓是心知肚明。
只不过,他也想趁机会捞上一笔,只要截留下来,他就有权是否放款了。
当然,这只是他打的小如意算盘,能不能行,还得看群臣的脸色。
事实会告诉他,“陛下,天下都是您的,您还要那么多银子干嘛?”
那时崇祯才会知道,秀操作、玩套路,他比大臣们差远了。
“参见陛下!”
内阁首辅周延儒与次辅杨嗣昌来的都很快,并没有让崇祯和侯恂两人久等。
“两位爱卿免礼”。
见礼完毕,崇祯便直接说起了正事。
“两位爱卿,侯爱卿刚刚跟朕说,这次卖官粮所得的八百万两银子,需要分出一部分去赈济灾民”。
“你们应该也清楚,这些银子原本是准备购买治疗疙瘩瘟的药,不知道两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崇祯说完,还一脸希冀的看着两位阁老。
现在的他,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在朝他招手一样,心里满是火热。
听崇祯讲述完,三位大臣都互相看了一眼。
“陛下,臣赞同侯尚书的提议”。
周延儒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首先发话了。
“而且,将八百万两银子全部用来买药,也多有不妥之处。朝廷上下急需用钱的地方还非常多,至少比疙瘩瘟还严重的就有天灾,需要赈济的灾民更是以千万计,而平定流贼与北方的建奴……”
“所以,臣建议先拿出其中一百万两银子,用来购买治疗疙瘩瘟的药,其他的余下应急”。
好嘛,这一开口就砍去了一大半。
貌似以前说要卖官粮换钱来买药的也是你吧,现在却是忘的一干二净了。
当然,这也没人会说他,毕竟,就算周延儒心思再多,别人也拿不出来证据。
而且,他说的这些事也都是正理,根本没有刺挑。
崇祯没想到首辅会来一个落地还钱,一下子砍的这么狠,他虽然也想多留点银子在手里,可也知道这群朝臣的小心思。
无非就是去言无悔那里买药,能下手的地方太少了,这就是一场透明的交易。
到底花了多少银子用来买药,无法隐瞒住自己这个皇帝。
“杨爱卿,你怎么看?”
实话说,崇祯现在也有些犯难。
尽管他心里愿意多砍点下来,可真要如首辅这般大刀阔斧,一下子砍到底,只怕言无悔那里会不好说话。
之前借粮可就是说好要买他的药,现在粮食到手就变卦,也有些说不过去。
这就和后世的国家间的贷款援助一样,都是有条件的,你不用贷款买对方的商品或服务,人家干嘛要借钱给你呢?
崇祯虽然不是后世之人,可也明白利益交换的道理。
关键是,自己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对方帮忙,所以,也不能做的太过了。
“陛下,臣也附议侯尚书的提议,不过,对于首辅刚刚的话,臣认为还有不妥之处”。
杨嗣昌是个厚道人,所以,也不管周延儒的脸色有多难看,直话直说道:
“陛下,大明现在急需用银子的地方确实非常多。但是,这八百万两银子本就是计划用来买药的”。
“虽然说拿这么多钱买药有些太过,可这也是人家言庄主愿意借一百万石精米,给朝廷的主要原因吧。”
“否则,朝廷又去哪变出来八百万两白银?这可是朝廷近两年的税款,所以,臣认为至少需要拿一半银子买药,不然,朝廷就成过河拆桥了”。
崇祯还是比较认同杨嗣昌的提议的,只是,不等他发表意见,周延儒便立即站了出来反驳。
“真是荒谬,疙瘩瘟确实急需救治不假,可哪有拿整年的赋税去救的?杨阁老你说说,历朝历代有用整年赋税去救治瘟疫的吗?”
“再说,朝廷借的这一百万石粮食也是要还的,又怎么能说是过河拆桥?而且,单说买药,我们也可以在价钱上讨价还价嘛。所以,用一百万两银子买药足矣,就算再加一倍,那也只需两百万两。”
周延儒义正言辞的说完,又给崇祯行了一礼,这才退回原位。
杨嗣昌当然也不甘示弱的站了出来。
“陛下,首辅的话虽然听起来大义凛然,可是,朝廷真要如首辅这般出尔反尔,言庄主那里要怎么安抚?”
“如果真恶了对方,他要朝廷马上归还粮食又怎么办?难道朝廷就赖着不还吗,因此,臣还是认为用一半的银子买药为好”。
崇祯被两位阁老一争辩,心里更乱了,将目光又放到了侯恂这个始作俑者身上。
“侯爱卿,这件事情是你提出来的,你说说,该拿出多少银子买药为好?”
侯恂没有推辞,将早就准备好的腹稿说了出来。
“陛下,两位阁老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事情的根源还是在言庄主那里”。
可不是嘛,言无悔要是没有能力自保,又或者没有势力支撑,哪有这么多麻烦事,直接抄没就行了。
“现在朝廷艰难,想必以言庄主的仁善,也能理解朝廷的难处。所以,臣建议拿出三百万两银子用来买药较为恰当”。
侯恂的话,周延儒与杨嗣昌都没有再出来反对。
“那就按侯爱卿说的办吧”。
崇祯见无人有异议,也就此做了决定。
听到崇祯拍板落实,周延儒与侯恂两人都放松了下来。
只有杨嗣昌心里暗叹了一声,他又怎么会不明白这里面的道道呢?
可惜,他始终势单力孤,除了干看着别人蚕食外,也别无他法,满朝的正义之士太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