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你明明知道
太后眼前一亮,看着楚云歌忽然觉得,她长得其实挺可人意的。
“只是这样?”
楚云歌点点头。
“太后为我大燕操碎了心,偏偏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又不能体恤太后的苦,还经常惹太后气恼,太后常常觉得心中郁结,平日里又懒得动弹,偶尔积食,就是这样。”
太后静静地盯着楚云歌,想要从她的脸上看出点什么。
楚云歌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这么说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你说的很有道理,哀家会慎重考虑的,你回去吧。”
楚云歌答应一声,退出慈宁宫。
张磬看到楚云歌出来,连忙迎上前来。
“太后有没有为难你?”
楚云歌瞥了一眼张磬。
“太后对我们晚辈,最是和蔼可亲,怎么会为难?”
张磬看看左右无人,却还是压低声音道。
“你明明知道,太后是有了身孕……”
楚云歌打断张磬。
“太后管教你,也是为了你好,张世子,你已经加冠,不再是少年了,也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惹下事情来,就躲在太后的身后,让太后为你伤神。”
张磬愣住,不可思议的看着楚云歌。
楚云歌却连个眼角余光都不肯施舍给他,扬长而去。
太后听到宫人的汇报,良久没有言语。
李嬷嬷担忧地叫了一声。
“太后……”
太后回过神来,叫人退下,只留下李嬷嬷。
“战王妃很可能已经知道了。”
李嬷嬷到底是跟了太后几十年的老嬷嬷,听了这话,情绪上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太后叫她离开,想必是信任她不会说出去。”
太后微微出神,事实上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放楚云歌走了,似乎笃定,她不会出卖自己。
“她不会说出去的,而且还给哀家指了一条路。”
李嬷嬷忍不住问道。
“什么路?”
太后下意识的抚摸自己的小腹。
“去五台山为国祈福。”
李嬷嬷眼神一亮。
“五台山路途遥远,太后在那里遇上个得道高僧,领悟佛法,离开宫中三年五载,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太后缓慢地点点头。
“楚云歌是个灵透的孩子,她知道,就算是揭露了哀家的事情,与她也没有什么好处,相反,她会首当其冲。”
李嬷嬷心疼地看着太后。
“太后,张磬此人乖张,留着恐怕多生事端,何不……”
她做了个砍头的动作。
太后紧抿着嘴唇。
“他……纵然有错,到底也是哀家一念之差,若是哀家持心秉正……”
李嬷嬷打断太后的话。
“太后就是太仁慈了一些,才会给人以可乘之机。”
太后幽幽地看着李嬷嬷。
“那哀家该当如何,淑娴,当初哀家想要赐死战王妃,你不是也心生不忍。”
李嬷嬷急道。
“那是……”
太后笑了笑,看向虚无。
“没有什么理由,在这冰冷的后宫之中,心留善念,就是把自己置身在生死边缘。”
李嬷嬷不说话了,实在是无话可说。
她们心里都清楚,也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自然知道怎么样的选择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而如今,她们已经站在最高处,她们已经不想让双手在沾满鲜血,哪怕明知,一步错,就是万丈深渊。
太后叹了一口气。
“淑娴,无论哀家做出怎么样的选择,能离开慈安宫一段时日,是最好的选择,要不然,此事迟早会被皇上知道,到那时……”
李嬷嬷打了个冷颤。
“太后最近夜不能寐,经常梦见先皇入梦,五台山了梦大师前年来皇宫之时,曾经提起,太后两年后会有一劫,如今天下初定,太后想去五台山为国祈福。”
太后想了想,这个理由应该可以。
“想个法子,让战王妃跟在哀家的身边。”
李嬷嬷疑惑。
“太后,战王和战王妃现在正是蜜里调油的阶段,就算是皇上答应,战王也不会答应。”
太后冷哼。
“哀家做事,还需要他答应吗?”
李嬷嬷终究还是变了脸色。
“太后自然是不必看战王的脸色,不过,战王做事莽撞,连御赐的亲事他都敢抢,若是犯起浑来,冲撞了太后,岂不是因小失大?”
太后知道李嬷嬷是为自己着急,心中升起暖流,几十年了,无论是失意还是风光的时候,淑娴一直都陪在她的身边,她们两人的情分,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
“哀家在京城之中,战王妃或许还会忌惮一二,哀家若是离开,她若是说漏了嘴……更何况,哀家身边总要有御医跟随,若是她跟着,哀家还可以拒绝御医们的请脉。”
太后说出自己的顾忌。
李嬷嬷伸手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
“真是老了,怎么就没有想到?那怎么办?要不然把战王也带着?”
这是她唯一能想到的两全其美的法子。
太后叹气,李嬷嬷不是老了,自从知道她怀孕时候,李嬷嬷就一直在提心吊胆,唯恐被人知道了慈宁宫中的秘密。
这件事情,战王妃既然已经知道,那自然是瞒也没用,战王是皇子,却说什么都不能叫他也知道的,不过,太后开口道。
“今天皇上把战王找去,大概是想要他跟秋闱的事情。”
秋闱可是大事,非比寻常,若是皇上有意叫战王跟秋闱的事情,战王自然是没有法子跟去五台山了。
秋闱虽然虽然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臣担当主考,大燕惯例,却是要皇子们一同前去监考,五王爷要是不出事,这件事情基本上就定他了,如今,他闹出了那样的丑事,虽然因为外祖病故,禁足解除了,皇上却还没有叫他做事,甚至连他原本管着的吏部都不许他管了。
如今皇子们大洗牌,平日里行事怪诞的十三王爷都安排了事情,在秋闱这个敏感时段,皇上叫战王过去,所有人都猜度着,是不是要他跟着秋闱。
至于楚侍郎,在这些上位者眼中,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太后原本还想用楚侍郎的事情作伐,到最后,却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