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宅通现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 第514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514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气好像是突然暖和起来的。

    出了正月,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热。

    因为老支书的拜托,陈乔玉自己也另外承包了一块大约六亩大小的地。

    连着这块地附近的野地也都算她的。

    陈乔玉这段时间生活特别规律,吕爹爹吕婆婆每天都去小芦沟村拉新鲜的鸡蛋过来。

    经过一个冬天,大舅家的养鸡场规模又扩大了不少,现在小鸡长大,已经把年前卖的鸡数量补上来了,能下蛋的鸡数量在两千左右。

    其余公鸡和小鸡另有两三千只。

    而且余建国还在一门心思地孵化小鸡,他们从陈乔玉给的小册子上看到过,只要温度适宜,可以人工孵化小鸡,但对设备和电力的要求太高了,所以他们现在用的还是土法子。

    反正养鸡场里的母鸡多,还是让母鸡抱窝。

    至于孵化出来的公鸡,在陈乔玉的要求下也好好养着,等养得差不多四五斤了,就可以卖掉了。

    余建国算过了,即便公鸡不下蛋,但养大后卖出去的利润也还可以。

    毕竟农村的谷糠麸皮菜叶子多,饲料方面问题不大。

    当然了,光靠他们一家还是不行,余建国也跟小芦沟大队签订了协议,让大队每天给他供应五六百斤的菜。

    不需要多好,只要新鲜、干净就行,带虫眼的也没问题,甚至更好,鸡还更爱吃呢。

    这样的菜一般都是村里人不吃,也没法卖的,很容易收,一天五六百斤,只给一块钱,一个月算下来才三十块钱。

    但这就能解决鸡一半的饲料问题,其余的谷糠麸皮也不贵。

    最多就是要自己买点儿鱼虾骨粉,和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啥的营养粉。

    这个需求量也不大,大部分时候自己家弄点儿小鱼小虾回来晒晒,也很方便。

    紧缺的时候,陈乔玉还能帮忙卖——当然余家人不知道陈乔玉是从现代买的。

    就这么的,科学饲养,注重活动和营养配比,每天都能收到两千左右的鸡蛋,还真得天天去拉。

    另外每三天还会拉十只鸡来。

    陈乔玉给吕爹爹和吕婆婆配了后院的钥匙,两个老人每次运过来,可以直接放在后院。

    然后再去红薯粉作坊,按照莲莲和穗华她们的安排,去镇上送货。

    有时候是送红薯粉到厂子和街道、饭店,有时候也是送一些东西到集贸市场杂货摊上。

    做熟的好处就是不用陈乔玉盯着,吕婆婆老两口心细嘴严,自己就把事儿办得妥妥帖帖的。

    这边陈乔玉有空了,就把鸡蛋拖到老宅的厨房里,送去现代。

    送完货之后,她就留在周姐那里,用手机查种植姜蒜相关的知识,还有一些农村生产养殖方面的消息。

    不光有书有文字,还有各种视频,特别方便学习。

    陈乔玉对手机简直爱不释手,因为一个短短的视频,可以展示姜蒜生长的一生。

    而且姜蒜有什么问题,比如烧苗,比如黄叶、倒伏……视频里都能清楚显示出来。

    有些陈乔玉不知道怎么描述,或者从文字里看不明白到底是个什么现象的状况,都有视频可以直观看到。

    她反复观看,牢记在心,然后又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记录下来——她能理解,姚家村的村民也基本能理解了。

    因为赶上春种的特殊时期,报刊栏里的关于农耕的部分,三天就要更新一次。

    青杨几乎每天晚上回来都要负责抄录,他抄不过来的,芳丫和娟娟她们跟上。

    陈乔玉自己的地也开始种了,不过不是她自己种,是雇人来种。

    村里的地今年承包了不少出去,剩下的部分不多了,好多人也不给集体干活了,而是选择给承包户干活,工钱要多一些。

    像是陈乔玉雇人种姜蒜,都是一块钱一天,还要包一餐。

    不然雇的人中午就要回家吃饭,吃多久就不好说了。

    也有承包户给雇工规定时间,说中午只能回去一个小时,但雇工哪里听这个啊。

    都是一个村的,我晚来一会儿怎么了?

    又或者还有些人家里就没有钟表,全凭感觉,他自个儿都不知道一个小时到什么时候,又怎么可能准时来?

    结果稀稀拉拉的,反而更影响效率。

    陈乔玉就没在这细枝末节上抠,直接决定包中餐了。

    她包中餐的方式也很方便——每天送鸡蛋去现代的时候,就找现代的早餐店,订包子馒头啥的。

    有些早餐店就只做早上那一会儿,中午就不做了,陈乔玉十一点左右去拿,还能便宜一些,荤素包子和老面馒头发糕饼子什么的,均价一块钱左右。

    她雇了十个人,每天中午就每个人发四个,有啥发啥,运气好就吃肉包子,一般般就吃馒头饼子。

    再叫村里的婶子帮忙,拿几个鸡蛋冲个紫菜鸡蛋汤啥的,用大桶拎到地头去,又暖和又能就馒头。

    这样雇工就不用回家了,吃饱了在地头歇上一会儿,自个儿就去干活了。

    这倒不是陈乔玉在现代学会了资本家那套,而是农民看天吃饭,天气跟时节就是种地最要紧的因素。

    今年过完年村里才定下的种姜蒜的主意,还得四处去找种苗,预订姜蒜需要的化肥,时间上有些仓促。

    幸好育苗方面他们村占了一点儿便宜——青杨接手的那个大棚,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青杨一直看顾得很好,这回育苗就直接在大棚里育苗了,很是方便。

    青杨跟着钟斯年种了一年地,后来自己又摸索了大半年。

    陈乔玉这里书籍跟视频各种经验、理论支持,姐弟俩承担起了村里姜蒜育苗的大部分任务。

    忙到三月份,全村承包户的大蒜总算是都种下了,生姜因为育苗和本身生长需要的温度更高一些,暂定在三月底四月初才种。

    陈乔玉的报刊栏张贴了不少生姜大蒜的养护知识,什么时候灌溉,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样算生长良好,什么样是有问题的……全都一点一点教给村民了。

    不贪多,三天换一次,一次就讲一点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叫村里人记住了。

    陈乔玉也跟着村里几个种地专业户一块儿,天天沿着村里的地,从东头到西头,走一个遍。

    但凡是看到谁家的地和庄稼不对劲,立马就要整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