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买电线的事儿有眉目了!
然后又跳下床,去前面的小饭厅里,将小炉子上的蒸屉给端了进来。
“有包子馒头和鸡蛋,还有油饼跟油条,在楼下,姐姐要吃我去买。”
乔丽拍了拍自己胸前的钥匙串——钥匙串上有个小布兜子。
“妈妈给我钱了,让我给姐姐买早点。”
陈乔玉坐在床上笑:“我吃包子馒头就行。”
小乔丽又问:“那你喝不喝牛奶?”
小乔丽眼睛亮晶晶的,似乎非常期待陈乔玉的答案。
陈乔玉不知道这小丫头心里揣着什么主意,就配合地点了点头,看看她到底要做什么。
陈乔玉一点头,小乔丽就赶紧从桌上的茶壶后面摸出一瓶牛奶来。
小脸上满是得意:“我特地留给姐姐的!”
陈乔玉接过来一看,才发现是付老师和葛老师订给乔丽的牛奶。
不大的玻璃瓶子,上面用油纸封着口。
撕开就能喝。
小乔丽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感到十二分的骄傲。
她推着陈乔玉去刷牙洗脸。
自个儿一手挂着毛巾,一手拿着牛奶,等在旁边。
陈乔玉在水房里洗完脸,小乔丽就迫不及待地把牛奶递上去。
“姐姐你喝!甜牛奶可好喝了!”
陈乔玉接过来,咕咚咕咚喝了两大口。
甜滋滋的,奶香味浓郁,确实挺好喝的。
吃过早饭,陈乔玉跟乔丽说一会儿她要出去办事儿了,问乔丽怎么办。
小乔丽司空见惯地摆摆手:“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就让我在萍萍和赵龙龙家玩儿。”
这年头双职工家庭的孩子都是这样。
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多,孩子除了待在自个儿家,也会交给左邻右舍帮忙看顾一下。
陈乔玉见乔丽如此熟练,便也不再多说什么,送她去了萍萍家。
萍萍妈妈跟付老师的关系也很好,也知道乔玉乔丽的事儿。
陈乔玉本来是带了点儿红薯粉去感谢人家的。
结果从萍萍家出来的时候,硬生生被萍萍妈妈塞了一个大苹果。
“拿着吃,拿着吃!”
萍萍妈妈把乔丽搂过去,不见外地说:“你放心吧,付老师常把乔丽放我这儿,她跟萍萍两个好着呢!”
陈乔玉便只好接过苹果,谢过萍萍妈妈,才离开家属院。
今天依旧是忙碌的一天。
陈乔玉先去招待所跟徐会计他们会合。
然后又拿着徐会计他们新打听的消息,一家厂子一家厂子的跑。
所有人都充分理解到了,什么叫做路就在鼻子下面。
问路问得嘴巴都干了。
陈乔玉不由得再次怀念起现代时,周姐他们说去哪儿,直接手机导航就能指路的生活。
老家什么时候才能变成那样啊!
好在他们的功夫没有白费。
首先是电线,陈乔玉在县城邮局给上次在省城招待所认识的那个人打了电话。
人家听说他们村要买电线,即便数量不算特别多,但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
“给你按五毛钱一米的价钱算……放心吧,我跟厂里说一下就行,我们对外跑销售的,有这个特权。”
那小伙还记得陈乔玉呢:“上回你帮我拉线,三个公社要了我们厂小半个季度的产量,我们厂长高兴着呢。”
所以哪怕陈乔玉只要一万五千米,人家也给按照最大量的批发价格给了。
“不过就是运费要你们出,我们顶多送到县城,你们自己拉回镇上。”
陈乔玉赶紧答应:“行,行,你拉到县城,剩下的我们自己来办。”
说着,就把相关的手续都问了清楚,人家直接给她开了条子。
从大芦沟村借电的电线,大概收回来能有四千米左右能用。
在县城电线厂跟人家谈了,过年的时候给人家厂里送三十只鸭子和鸭蛋、萝卜白菜当福利,人家把“零头”电线处理给陈乔玉。
零头的电线短则几十米,长的能有一百米,加起来差不多能有一千五百米。
这要是整捆的,就是五毛钱一米,也得七百五十块钱。
但现在按鸭子算,这就不费什么钱了。
姚大勇他们卖鸭子,一只也就五六块钱,三十只也才不到两百块钱。
鸭蛋再有几十,蔬菜基本不算钱,这些加上运费。
满打满算两百五十块钱吧。
一下子就少三分之二的价钱。
好几百块钱呢!
徐会计没带算盘来,拿着铅笔头子在本子上算来算去,激动得浑身都在颤抖。
“又省了五百块!又省了五百块!”
五百块什么概念?
很有可能是一户农民两三年种地得来的钱!
这对姚家村是很大一件事!
再就是省城的那一万五千米。
徐会计本来盘算好了,五毛二一米,那就是七千八百块钱。
但现在陈乔玉出面,好使,人家给按五毛算。
一万五千米就是七千五百块钱。
又省三百。
电表是要的人家积压的库存,旧了点儿,但是质量不错,正常使用一点儿问题没有。
人家价格上便宜了不说,还给送了好些开关和灯座。
这些零碎要是村里自己去供销社买,又得不少钱。
陈乔玉让徐会计把数量都记下来。
“这些回头便宜卖给村民,收上来的钱还贷款。”
徐会计忙不迭点头:“好,好,我都点清楚数了。”
跑电线电表开关这些的时候,陈乔玉顺带着又跟人家厂子谈起了蔬菜、菜干和红薯粉丝的供应。
这年头农村也只给二分自留地呢,城里就更别说了。
啥都要按人头户口供应。
但按人头供应那就永远不可能充足。
比如说今天就给你们街道拨一千四百斤的菜,可中间总有人能有些办法,让留菜的,走后门多买的。
反正最后永远有人买不上。
陈乔玉没跟人家说现在瓜果蔬菜盛产的夏季供应,她跟人家说秋冬的供应。
“今年入冬前,我们村给你们厂子拉一次蔬菜,最少两千斤。”
“要是有多的,只要你们要,都拉给你们。”
“入冬后我们村有菜干,主任你也看到了,这菜干成色不错。”
陈乔玉充分发挥在现代学来的营销口才,劝说厂子的后勤主任:“十斤菜才出一斤干,一个员工分那么三五斤,起码能熬半个月的。”
陈乔玉拿出周姐教的——找准目标客户,精准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