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拼出一个未来 > 第13章 乡下农家人

第13章 乡下农家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明前面走,步履快速而矫健。刘宋顺过了开始的新奇,后面走起路来则是一脸愁容,一边喘粗气,一边走一会,停一会。

    在靠近公路的两边,农家的房子,都是一些一层二层的小平房。李明没在这里停留,他要找的,是那些泥土房子,更有农民气息的农家。

    不知道这是哪里,只知道离开船山城区,最多半个小时车程。说不上多远。这些小丘陵,并不多高,最多也就两百米的高度,路也不陡,相对舒适平坦。

    一路上,碰到好些个农村大爷,尽都有八九十岁年级,看起来竟鹤发童颜,颇有仙风道骨味道。

    李明心里很兴奋,这里这么多长寿老人,说明这里的农产品,十分好。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就是这村里人,长寿的根本原因。

    李明本就是农村长大,自己所在的山村,虽也有九十多的老人,却不像这里,不短时间,就遇到七八位。说明自家山村的水土,是比不上这里的。

    过了个小水沟,走过一片玉米地,小山腰坐落了一土墙瓦房。长三间,横两间,成一直角。墙就是黄土的模样,也没有刷上石灰。屋顶用泥土烧的瓦片,铺在柏木条上。

    这种房子极好,自然的冬暖夏凉。

    街垣也没有铺石板,就是踩结实了的泥土地,边缘用石匠裁好的石条砌好。在四川,这里土话叫街岭子。

    院坝有十一二米宽,七八米长,靠街垣铺了宽一米多的十来张石板,其他地方则是杂草丛生。

    放眼望去,屋后靠小山坡,上面开出了好几块种有玉米的地。两边则是菜园子,这时节正有辣椒,黄瓜,包心菜,番茄等等蔬菜。

    鸡鸭也不少,放的到处都是,差不多有二三十只的模样。李明一看,赶紧拿出相机,就连拍好几张照片。仔细瞧瞧,相当满意,突出了农村农家,乡村土味的气息。

    刘宋顺呼哧呼哧,也赶上了李明脚步。看李明的动作,虽然有些疑惑,却也懒得说话,只想安静的回气。

    李明仔细看了看,没狗。就放心的走到屋前,看正房门打开的,却不好贸然闯入。

    “有人吗?有人吗?”李明扯着嗓子,对着屋里喊。

    叫了几句,就听一个老婆婆的声音。

    “哪个?哪个?”

    伴随着声音,屋里走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

    老人头发黄白,剪成了男士头型,面上皮肤黄黑松弛,穿一身民国年代的青布衣裤,看起来劳累而有些微驼。

    “婆婆,我们船山市区来,做农产品收购的。”李明给老婆婆介绍起自家两人。

    “哦!买鸡买鸭的迈?”老婆一副很懂的样。

    “是,也不是。我们有个规划,找几十家农户,做合作。一是,我们收您们家里的谷子,鸡鸭,还有蔬菜来卖。二来,就是为我们的客户,养鸡养猪,种菜。我们就负责给订金,拉货。”李明摇摇头,很耐心的讲解。

    “好啊好啊。”老婆婆很高兴,突然脸色一暗,有些担忧道:“我就一个人,做不了好多哎。”

    “不要紧的,婆婆。我们当然想你多赚钱,但是也要顾忌身体。和我们合作,算多一个渠道,您家的谷子,蔬菜,土豆,红薯就都能卖钱。”李明给老婆婆说起合作的好处。

    “那要的嘛。能卖那自然好。”老婆婆有些凄苦的面容,显得有些开心。

    “小伙子,看我,说了半天,也没给你倒口水。我给你拿凳子,我们坐了说。”老婆婆自责道。

    “不用了,不用。我们站着就行。”李明连忙客气。

    刘宋顺也笑着道:“婆婆不用了,不用了。”

    明显,老婆婆没听李明们话,进屋拿了两木凳。

    “你们先坐一下,我去烧个开水。水瓶我忘记烧水了。”老婆婆说完又要进屋。

    李明听老婆婆要烧开水,心里不愿,农村土灶烧水,可不比城里燃气灶,还要拿柴,烧火。老婆婆一个人,弄些柴火,吃水都不容易,可不能给老婆婆添这麻烦了。

    “婆婆,烧水真不用。您看看,我们带的有水。”李明把早上买的矿泉水拿出来一亮。

    “你们有水,那我就不烧了。”看李明二人都有带水,老婆婆也就拿个凳子坐下。

    见老婆婆也坐了,李明就给婆婆拉家常。

    “婆婆,你咋一个人住呢?儿女们呢?”李明有些好奇。

    刘宋顺也撑起了耳朵,看向老婆婆。

    “他们都结婚了。我有一儿一女,一个在蓬溪,一个在成都。”老婆婆很自豪的说。

    “那你咋不和他们一起住呢?”李明又问。

    “女儿嫁出去了。和儿子住了一段时间,和媳妇儿合不到一起。”老婆婆说到这,目光不由一黯。

    李明心里不是滋味,自己养的儿女,看来还嫌弃自己妈。

    “那他们给你拿钱不?”李明想,老婆婆一把年纪,钱总要拿。

    “我不要他们钱。儿子有娃儿要养,女儿,也有一家人。”老婆婆语气想自然,脸上却呕冲冲。

    “父母把儿女养大,教育成人。他们拿钱,那是应该的。”李明觉得难接受,不应该这样。

    “我还用得动,他们把个儿管好就可以了。”老婆婆倔强道。

    李明无言了。想想自己,一事无成,什么也没有,想帮帮老人,都使不出多少力气。自己的母亲,这时候也一个人在g市,就像这个老婆婆一般。古语有云,高堂在,不远游。可是,生活不由人。

    “老婆婆,你叫什么名字,说下这儿的地址,留个电话。后面我们来采购了,好提前给你联系。”李明自觉多想也无用,就回到正题。

    “黄贵芬,蓬溪县青牛镇二江村五组。”老婆婆说完掏出个老年机。“你拿去看看,号码我记不住。”

    李明眼睛一潤,接过电话翻了本机号码,记了下来。就匆匆和老婆婆告辞,离开了黄桂芬的家。

    李明心里沉重,一是同情老婆婆的可怜,二是想念自己的母亲。六十多的老人,还要种菜,还种了那么多玉米,还养几十只鸡鸭。一个人劳作,病了痛了,也不知,谁又会照顾。说不定夜里发场高烧,就离开了人世。

    这个世界,总是这样温柔而又残忍。可能一个勤劳一生的人,她本应该有个幸福的晚年,有儿有女,到头来却还是要像个五保户一样活着,甚至可能在一场感冒里离世。这岂不是,老天给她,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

    接下来的一天,又走访了十来家农户。都答应李明二人,给他们卖菜,卖鸡鸭猪肉蛋。李明也都详细记了名字,电话,地址,还给房子照了相。

    这些家庭,老伴还健在也就两户,有一家开了个小卖部,儿女都在跟前,尚还其乐融融。其他大抵都如黄老婆婆一般,儿女能团聚,也是过节过年。

    农村这些当年,背着背篓去交双提,农税的人们,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都开始老了。然而,他们的老年境况,都只能寄托在儿女是否孝顺上。假如,遇到个只顾自己的自私鬼,那这些老年人的晚年,就无疑,像地狱般凄凉。

    李明心里悠悠一叹。这不公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