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二月二开商铺
文种还在惊异之时,勾践喝到:“看剑。”
一道寒光闪过,文种下意识举剑上扬,两剑相撞,“叮”的一声,文种手中帝王剑,已然断成两截,跌落在地。
文种看着手里的短剑,又看看勾践手中完好的剑刃,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勾践满脸得意,继续向文种一一解释蓝翎献上的其他物品。
二月二,龙抬头。
蓝翎发现,这个时代,没有元宵节,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大仓满,小仓流等。
记得北方一些地区二月二有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头肉、吃面条、吃水饺、吃糖豆、吃煎饼、忌动针线的习俗。
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吃食物均取与“龙”相关的名字,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可惜的是,这些,在这里,只是保存在蓝翎的记忆里。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
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换句话说,就是春耕要开始了。
今年春耕,有耕牛了,也就是说可以使用新式曲辕犁了。
蓝翎还在朦胧中,就感觉鼻子被呛着了,一股子烟灰子味,着火了?
这么一想,蓝翎蹭的一下子就坐了起来,然后就下了床,这才看清楚,原来是施裳彩把手里端着的簸萁,很均匀的撒灰。
这是何意?
这叫“引龙”。
起床吧,不起来不行啊,床底下引完了龙了,床上也要引啊,还是带着被褥的。
想让我起床就直说,干嘛用引龙这个借口?
也不说话,噘着嘴,继续引。
好了,好了,知道你舍不得,如果你实在是难舍,不如
立刻住嘴,不敢说下句话了,没看见施裳彩已经杏眼圆睁,眼泪围着眼圈打转了吗?那句话敢说出口,这是要杀人的节奏啊。
赶紧改口说,不是说了吗,这么点的路程,快马一个时辰能跑好几个来回呢,再说,你不是一直想那个啥吗,这不正是新房新婚吗,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嘴唇被赌上了。
堵得柔软而温热。
学堂门外的驴车早已备好,还有两辆骡车,还是新的,还不等问,郑旦就跑过来说别人送的。
别人送的?还有别人送给你骡车?还是锃新的?就算是诳人,也得找个靠得住的理由不是?
她自己偷着买的。
这句话是施菲说的,说的很大声,很显然是故意这么大声,说给蓝翎听的,这句话的潜含义就是:她会是个败家娘们!
她这句话还未说完的时候,身边的郑涉就暗暗拉扯她的衣袖,意思是不让她说,但施菲手臂一收,摆脱他是拉扯,还不满瞪了他一眼。
这个细小的动作,郑旦没有看清,蓝翎却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心头不由一动。
郑旦恼羞成怒,刚跳起脚扑过去,蓝翎就拉住她,郑旦对蓝翎怒目而视:干嘛,你还要帮她?你可要想清楚,她是怎样的人,当初是怎样对待你的,放开我,我一定撕了她,才能出了恶气。
你确定一定要亲手撕了她?
这还有什么疑问的?
我奉劝你,你也要想清楚。
为何?
因为有极大的可能,她会成为你的嫂嫂。
这句话,蓝翎说的也很大声,也是故意说给他们听。
施菲眼里明显有些温怒,很不满的瞪了他一眼,扭身就出了人群,回家去了。
郑涉一脸尴尬。
郑旦顿时愣住,立刻停止挣脱,看着他,脑子飞快转动一下,忽的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嚎叫着:我不同意!
张牙舞爪向郑涉奔去。
郑涉咬牙切齿一把揪住她,任凭她手抓牙咬脚蹬的,按回骡车内,向族人一抱拳,不住讪笑:见笑了。
哄的一声,善意的笑声,就响了起来。
前来送行的族人,真多啊,几乎都来了。
多善良的族人啊。
一声声珍重,一句句嘱托,一句句道别,劝着劝着就劝哭了,眼泪还没等擦干,又一波眼泪又附在上面。
郑涉大吼一声,走了。
车子渐渐远了,苎萝村的族人,却还未曾离去,站在升起的阳光里,满眼的希望,印刻在远行的车辙里。
施家商铺有个特殊的规矩,商铺内的所有物件,只能看,不能买,想买也不是不成,需要提前预定,就算是预订上了,也不知道何时能到货,而且你还不一定能买得起。
这一个特殊规矩,这样的价格,使用后世的话,就是施家商铺火了,火遍了全城。
还是原来的那个铺子,就是换了个牌匾,由原来的胡家米铺,改成施家商铺。
施家商铺火的不是人,而是里面的物品。
人,没见过,但听说过。
见过的人,都承认,的确当得起诸暨县第一美女,特别是从未见过的,被称之为伞的物件,在这两位美女手上的时候,那真的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但真正让他们流连忘反的,是进了铺子看到的那些完全没有见到过的物品。
一波不愿离去,另一波就进不来,后一波就急的在铺子外面大声叫喊,整条街都人满为患,进不去,出不来。
一连三天,亦是如此。
第四日了,县司马出了书房,抬头看了下天空,日头升起老高,更换了单衣的身体,未曾感到寒冷,反而觉得暖洋洋的温暖。
叫过名随从,随口问道:“今日如何?”
这名随从很心明答道:“刚回来,与往日比,不曾少。”
点点头,信步而行,随从不紧不慢,紧跟其后。
刚到城北,人群就已有些拥堵,随从赶紧走到前面,让人散开路,县司马脚步就明显加快。
众人看到他,大多数不认识,但那些少量的人认识就够了,所以纷纷让路。
到了商铺前,不由暗自感叹,原本家传数十年的米铺,一朝变成别家商铺,可见世间之事,起起落落演变更迭,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