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诸葛亮是我的书童 > 第36章 美人计

第36章 美人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落苏解释:“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

    徒儿,如果有一天,敌人率领十万大军攻打你的城池,而你的城池中只有两千士兵 ,你觉得如何才能脱困?”

    “师父,十万对两千,这根本就没法打呀?还是赶紧挖个地道逃跑吧!”

    一旁的黄月英挠了挠小脑袋。

    “要是没有地道,逃无可逃,敌人就在不足一里之处,又该怎么办法?”

    “嗯师父,徒儿会破釜沉舟,率领两千士兵和敌人拼了,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诸葛亮思考再三,这才回应。

    李落苏拍了怕他的头发:“你以为每个人都是项羽不成?”

    “徒儿实在想不出来了。”

    “您还是赶紧告诉我们吧!”

    黄月英着急的问。

    “好吧!那为师也不卖关子了,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使用空城计,与其跟敌人拼死,不如大开城门,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

    这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

    敌人看到我方打开城门,就会产生怀疑,犹豫不前。

    他会担心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

    而你要做,就是保持镇定,谈笑风生。

    如此一来,敌人更加怀疑了,最后撤兵。”

    “师父,妙啊!真是太妙了。”

    诸葛亮听后,忍不住赞叹。

    李落苏叮嘱:“孔明,你要记住了,此计有风险,敌人必须是谨慎多疑的性格,才能出此险策。

    如果对方是火爆脾气,他根本就不信这一套,那你可就遭了。”

    “弟子谨记。”

    “师父,这空城计过去有人用过吗?”

    黄月英询问。

    李落苏点点头:“在公元前666年,此时还处于春秋时期。

    当时楚国令尹公子元看中了年轻美貌的文夫人,在哥哥楚文王死后,他用了各种办法讨好对方,可文夫人都无动于衷。

    于是他想建功立业,向文夫人显露自己的霸气。

    不久之后,公子元率领六百乘兵车,浩浩荡荡赶到郑国,沿路更是拿下几座城池,很快兵临城下。

    郑国国力衰微,都城内兵力空虚。

    国君一时也六神无主,就在这危急之时,上卿叔詹站了出来。

    他不慌不忙地道:“正是固守守不住,干脆不守,大开城门迎敌便是。”

    国君和大臣听了不由大惊失色。

    叔詹解释:“郑与齐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定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只怕也难守住。

    然公子元伐郑,他的目的不在灭国,而是想向文夫人邀功,他一定又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

    我们开门迎敌,他必不敢轻举妄动。”

    郑国也无他法,国君就按叔詹的计谋,让士兵全部埋伏起来,并下令店铺照常开门。

    百姓往来如常,不露一丝慌乱之色,放下吊桥,大开城门,毫不设防。

    公子元率大军而来,看到郑国这种形势,果然心里起疑。

    随后下令全军撤退。”

    公子元在撤退的时候,也使用了空城计,他担心郑国出城追击,于是

    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儿声响,所以营寨都不拆走,趁着夜色,偷偷离开。

    翌日,叔詹看到敌营上空有许多飞鸟盘旋,于是断定公子元已经撤兵。”

    “哈哈哈!师父,这公子元也太笨了,他就不能先率领一队兵马去试探一番吗?”

    黄月英发出嘲笑。

    “徒儿,这你就不懂了,此计的精妙之处便在于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郑国虽然实力不行,但真的设下了埋伏,一旦对方派人试探,便可偷袭。

    公子元见状,岂不是跑的更快?”

    “弟子受教了。”

    黄月英听后,一阵脸红:“师父,那什么又是美人计?”

    “这个简单,你们可知道董卓是怎么死的?”

    “此事天下皆知,董贼和吕布反目成仇,最后被吕布斩杀。”

    诸葛亮回应。

    黄月英跟着点头。

    “那董卓为什么和吕布反目成仇?”

    李落苏又问。

    “师父,这徒儿就不清楚了。”

    “其实,二人之所以反目,就是因为王允使用了美人计。

    他先是让吕布偶遇貂蝉,这貂蝉可是貌美如花,吕布一见倾心。

    王允便趁势将貂蝉许配给吕布。

    然而没过几天就将貂蝉献给了董卓。

    吕布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当即找上董卓,问个说法。

    董卓也是好色之徒,岂能就范?

    于是两人离心离德,最终兵戎相见。”

    “师父,原来是这样,这貂蝉还真是红颜祸水。”

    诸葛亮若有所悟。

    “什么红颜祸水?我看分明是吕布和董卓好色,貂蝉才是受害者。”

    黄月英连忙反驳。

    “你们两人说的都对,如果吕布和董卓不好色,王允的计谋也就不会成功。

    所以此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父,什么道理?”

    “人只有心平气和,心静如水,无欲无求,方能战无不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