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车琴晚母女1
大概50多年前…
车琴晚和她的师兄为逃避战乱,逃避世俗责任而避难到了史家村内。
师兄妹二人都是自幼被师父捡来的孤儿,从小习武。按师父临终遗愿,是希望她们俩能够从戎救国,将当时入侵她们国家的倭寇狠狠打出去。
但师兄妹二人皆是怕死之人,又觉自己二人年纪小,当不起此等大任。
便在师父死后,手拉手寻找避世之地去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她们觉醒了兵魂,并救下了当时还是个少年的史家村村长。
三人因此结缘。
史家家村长为报恩,将师兄妹二人邀请到自己山村内定居。同时,以好友的身份为二人主持婚礼,送上祝福。
二人结婚后没过多久,便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那时候的夫妻感情虽趋于平淡,但还算和睦。
但好景不长,在车琴晚坐月子的期间,她偶然发现自己的师兄,竟然与好友表妹纠缠在了一起。(也就是老村长的表妹)
没有人能够接受伴侣的背叛,无论男女。
当时的车琴晚很果断,她打断了自己师兄的两条腿。然后毅然决然向全村宣布,她与师兄离婚了。
转身就打算带着儿子,连夜离开史家村。
但被当时赶来的老村长给拦住了,老村长心是很真诚的道了歉,然后苦口婆心的劝导:“小晚安,我知道这事是我家妹子做的不对。但你现在坐月子,孩子又小,外面势头那么乱,你这样下山怕是不安全啊。”
“我相信你能保护好自己,但稚子何辜?”
在老村长苦口婆心的劝导下,车琴晚终是选择继续在史家村暂留六个月,等六个月以后,再做打算。
而也就是这六个月内,她喜欢上了一个男人…
那个男人在她坐月子期间,为她忙前忙后,包揽了她家中所有家务。甚至连她生下来的儿子,也视若己出。
这般真诚用心的态度,一下子就打动了当时内心极为脆弱孤独的车琴晚。
六个月过去,车琴晚决定不走了。
她要带着儿子改嫁!!!
反正外面的世道那么乱,她出去也要重新找生计,找住址,但不如留在这史家村。还能给新出生的儿子一个爹。
于是在全村人的祝福下,车琴晚二嫁了。
同时,车琴晚的师兄也与老村长表妹正式办了婚礼。
一开始两方家庭的生活,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涉。但等到车琴晚与她后来丈夫所生的女儿,也就是史小碧也觉醒了兵魂后…所有的事情,都开始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被父母娇养长大的史小碧,居然背着母亲,与车琴晚师兄的儿子偷偷谈起了恋爱!并且两人还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偷尝了禁果。
在车琴晚发现时,她的女儿已怀胎三月…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男方,则很“大度”的表示,愿意放弃两家过往的仇恨,重新结为亲家。
这车琴晚如何能接受?!她当即就想带女儿去堕胎,但被自己丈夫拦住了。
“山上没有什么可靠的药品。晚晚要是随便给小碧喝药,可能会伤了小碧的身体。而且下山的路又长又难走,我会担心你们安全的…”
丈夫的劝诫,车琴晚不可能不听。
而女儿又在一旁苦苦哀求,甚至以绝食做要挟…所有人的言论,就像是密密麻麻的惨败树叶般落向她。数量之多,居然将车琴晚直接压倒在地,直至喘息不过来。
最后…她到底抵不过丈夫和女儿的说法,只能捏着鼻子忍下了。
还能怎么办呢?事情都到了如今这地步…只能尽可能的为女儿多筹划一些,莫要让男方再欺负了她女儿。
然而她的让步,并没有换来史小碧的幸福。
甚至,还因此加速了她们母女二人被推入深渊的进度。
五个月后,史小碧生产了。
也是个小姑娘…
这本是件喜事,但母女二人没有高兴多久,便又陷入了忙碌之中。
因为史小碧产后抑郁了…
生产后的她,不知道是她多想,还是的确如此,她总感觉丈夫更爱女儿一些,从而经常忽略她。
虽然当时身体激素本来就不稳定的史小碧,彻底陷入了自忧自厌中…她为什么会跟女儿比较这些呢?可是…她的确感觉丈夫忽略了自己…她总觉得空落落的,好像自己被所有人都遗忘了…
车琴晚心疼女儿,为了让女儿能够从这种负面的状态走出,便将注意力全放在了女儿身上,丈夫和男方精心照顾外孙女。
这一照顾,便是近两年。
等到史小碧好不容易从抑郁中走出。
她的女儿也已经只亲近男方家庭,完全不在意母亲和外婆了。
那时候外孙女异常的排斥态度,让车琴晚隐隐感觉不对。但不等她细想,她长子那边又出了问题。
一直与她关系不亲的长子。
忽然非要娶村中一户人家的女儿。
对于这个儿子,车琴晚向来是愧疚的。
故而在儿子说自己有心怡的对象,她也没有多怀疑,马上收拾了东西就上门提亲去了。
她不在乎女方长相如何,人品如何,家境如何,她只希望她的儿子能够高兴就好。
但因为儿子不像女儿一般事出突然,所以还是要走正常流程。提亲,定亲,成婚…这一步步流程下来,足足花费了小半年的时间。
史小碧知道母亲在为哥哥的事情忙碌。
她也不愿母亲再为自己分忧,便打算自己一人面对家中的糟心事。
然而还不等她放平心态,努力跟女儿修复好感情,她的女儿就开始频繁地生病发烧,严重时甚至会说胡话。
史小碧慌了,她下意识想要找母亲求助,但被当时的父亲拦住。
“你母亲这些年已为你操劳不少,小碧你也成家做母亲了,还是不要再让你母亲为你担忧了。再说,现在她正兴高采烈的为你哥哥的事,忙得脚不沾地呢。”
“有什么事情,我们父女俩一块想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