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采购
苏予笙到了镇上后两个人就分开了。
只不过两个人约定好一个时辰后,太阳快落山时在分开的地方汇合。
苏予笙先根据记忆,去了一家药铺给萧墨染买药。
“哟,萧娘子来给你相公买药,这次也只买一副吗?”
说到最后,伙计的神情有些不屑。
萧家大朗的事情他也听说了,这苏予笙做的也挺绝,每一次来给萧墨染买药,都只买一副。
药铺规定必须买三副的量,但是苏予笙为了有多余钱给自己买吃的,每次都只要一副。
本来就是荒年,来买药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苏予笙在店铺闹,不卖给她就赖着不走。
最后,掌柜的没办法,本着能赚一点是一点的道理,就一副卖给了苏予笙。
要不是苏予笙使手段,怎么可能会嫁这如意郎君。
那萧家大朗,一表人才,去年十六岁就已经中了秀才。
只不过因为家里人去世,要照顾很小的弟弟妹妹们,没有钱再读,就放弃了。
老二才十岁,老三才七岁,老四是五岁,老五只有两岁半。
弟弟妹妹们那么小,父母又双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嫁女儿过去只是拖累,这才便宜了苏予笙。
苏予笙看到伙计怪异的眼神,摸了摸鼻尖,她也想起了原主干的蠢事。
难怪萧墨染一直吃药,一直身体不见好。
一个疗程的药只吃三分之一,每天还要操劳全家生活,病能好才怪。
苏予笙摸了摸兜里的钱,“给我抓两个月的药吧。”
她来的路上已经计划好了,以后未必能来镇上,所以东西要买够。
未来两个月就要过冬了,下个月就腊月了,下下个月就是正月。
正月过后不知道啥光景,能多买些药就多买些药。
这里的冬天太容易大雪封路,到时候不一定能来镇子上。
她这一次一次性把东西采购齐全,就是不知道钱够不够。
“啥,两个月?”伙计掏了掏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站在柜台后整理账本的掌柜的也一脸惊讶地抬头看着苏予笙。
这人真舍得拿这么多钱买药?
苏予笙知道自己之前的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也不怪他们有刻板印象。
故而又强调了一遍,“我说,我要给我相公配两个月的药,趁着冬天养好伤了,开春好干活。”
干不干活另说,身体得养好,不然死了,几个小包子哭起来好烦人的。
伙计听到前半句还是一脸的难以置信,听到苏予笙说完后半句后,一点儿感想都没有了。
掌柜的倒是又确认了一遍,“萧娘子真的要拿两个月的量?”
“对,掌柜的尽管帮我配药,今儿个刚从娘家拿回我的嫁妆,手里有些余钱的。”
掌柜的倒是知道这件事,这还是镇上的头一件儿。
到官府备案父母留给自己银钱的,也就这苏家了。
亏得那个村长在县衙有人,不然也做不成这事儿。
“成,既然您决定要,我也坦白的再跟萧娘子讲一下。
萧郎君的药里有人参,丹参,故而价格贵一些,一副药是一百二十文。一副可以用一日,一日两次,不可复用。
萧娘子要配两个月的药,收您六十副药,是七两银子又二百文。另外再送您两幅药。
如今行情不好,大家都不容易,零头就给您抹去,算是感谢萧娘子一直以来对生意的照顾。合计收您七两银子,如若您觉得可以,我们就给您配药。”
苏予笙一琢磨,答应了,“劳烦掌柜的帮我配药,这是二两银子定金,我先去买其他东西,一会儿来取药时再付余款。”
“好,小娘子记得来拿就好。”掌柜的说完就恭恭敬敬地送苏予笙出去了。
苏予笙出了门,先去买了个很大的背篓,反正一会儿放在牛车上,她也不嫌弃重。
苏予笙先去了买主食的铺子。
冬天虽然冷,她秉承着冻死也要做个饱死鬼的原则,先买吃的。
她要了二十斤白米,二十斤白面,二十斤粗面,
白米和白面都是五十文一斤,粗面三十文一斤。
苏予笙初听价格被吓了一跳,以为是个黑店。
但是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如今是荒年,有些地方可能有钱都买不到粮食。
自己这边是因为太过于偏远,有点与世隔绝的意思,所以才会没有那么严重。
不过村里已经走了很多人家了,因为今年旱灾,活不下去就只能去别的地方讨生活了。
本来平乐村可是几百户人家的大村,如今只剩下不到二百户了。
能在村里的,都是多少有些祖上薄产的。
苏予笙咬咬牙,直接买了五十斤白米,五十斤白面,一百斤粗面。
见苏予笙买的多,是个大主顾,店家也很爽快把粗面给按照二十文算了,白米白面没有降价。
买米和面一共花了七两银子。
店家见苏予笙买的多,为了她安全着想,贴心的让店里的小二赶着他们进货的马车要给苏予笙送回家。
苏予笙很感激,古人心地多善良呐。
苏予笙让店小二帮忙去一家铺子找李铁牛,告诉他,自己买的东西多,店家帮送回去,让李铁牛自己回去。
还好当时李铁牛告诉自己,如果自己买完的早可以去某家铺子找他。
他在那边卖东西,只不过店家要等很久才会理他,所以就跟苏予笙约定了一个时辰后汇合。
苏予笙等店铺小二回来,帮忙把白米,白面和粗面搬到车上。
就又去隔壁买了五十斤菜籽油,十斤香油,十斤麻油,十斤盐,十斤白糖,十斤红糖,十斤其他佐料,比如八角等调味品。
买这些辅料花了二两银子,还磨着店家送了很多瓶瓶罐罐,回家装东西。
十六两银子已经没了,可是要买的东西还很多。
逛街真的好累啊。
苏予笙前世就不爱逛街买东西,除了工作,能宅家绝对宅家,这也是她能省下钱的最大原因。
可是想起那写着大大的“穷”字的家,苏予笙叹了一口气,继续采买。
路过一家小摊时,买了四个肉包子,给了两小儿两个,自己吃了两个。
苏予笙吃第二个包子时,想起了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家里没有锅。
之前她嫁过来不做饭,只管吃,对厨房的东西还不太熟悉。
直到一次进去找萧墨染拿钱,才知道家里煮饭用的一直是陶瓷罐。
而碗筷都是萧墨染削的竹碗竹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