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当朝飞将,霸王再世
此后,唐军渡黄河、破长安,在一系列战役中,唐国公三子李玄霸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不但阵前勇猛无双,领兵也颇有一套。
在众人看来,这哪是初出茅庐的小将?
明明是领兵多年的沙场宿将啊!
李渊有种捡到宝了的同时,对那位仙长也十分向往:三年就能把自己儿子教成这样,那他自己得多厉害呀!
但遗憾的是,据李玄霸说,那位仙长说他即将羽化飞升,收自己为徒,就是为了传承衣钵。
李渊惋惜之余,对那位仙长更加佩服:估计那位是连未来的趋势也算到了,恰巧是自己刚刚起兵,正在用人之际,儿子就回来了。
再往后,一系列的战役中,李玄霸不但阵前争雄无往不利,还常有机变奇谋。
渐渐地,成了唐军中又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丝毫不亚于同样被称道的次子李世民。
李渊次年在长安能够称帝,多得几个儿子的帮助。
其中李玄霸公认为军中魁首,不但武艺绝伦、勇猛无敌,运筹治军也是冠绝诸将,成了李家对外征伐的顶梁柱。
所不同的是,李玄霸专心于军争之道,不理其他政务。
而次子李世民,除了也有军事天赋外,还更加全面。处理政务能力卓绝,用人养士也有孟尝遗风。
李渊称帝后,册封了几个儿子,尤其是在起兵过程中,立下大功的几个嫡子。
李渊准备遵循古礼,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却听到了些不同的意见。
甚至三子李玄霸也是其中之一,私下里对他说:“父皇,虽然立嫡立长,乃是世代相传的规矩,但时移世易,也要因时而异!二哥在争霸天下时,功劳最大,目前势力也最强。”
“如果您不考虑变通一下,恐怕日后会兄弟阋墙,祸自内生。我看二哥才是日后的一代明君,且雄才大略,必不甘人下。”
李渊其实哪能不知道这些?
他不但知道次子的能力,甚至都有些担忧了!
李世民实在太出色了,目前麾下的势力,文武兼备、兵力众多,是所有儿子都无法比拟的——拉队伍的能力太强了。
李渊急火火地要定下太子大位,也是要平衡儿子们的势力,甚至还有一丝限制李世民的意味。
唯一让他稍有安慰的是,眼前这位人称战神的三儿子,是可以依靠的。
他性情敦厚,率直洒脱,孝顺父母,和睦兄弟。
很难让人相信,这个奇谋叠出的沙场勇将,人望同样很高的儿子,在权势争斗上,却毫无野心。
想了许久,李渊试探地问三儿子:“大德,若真有你说的那天,你是帮你大哥,还是帮你二哥呢?”
李玄霸正色道:“父皇,我之所以说这些,不是因为与二哥更亲近,而是为了我李家考虑。我知道父皇不会听我的劝,我只能说,若真有不测,我必定以李唐的大局为重,但也会兼顾骨肉亲情。”
这话还是没有打消李渊的顾虑,不久正式册封李建成为太子。
……
之后几年,秦王李世民东征西讨,将刘周武、窦建德、王世充等一干割据的军阀全部消灭,功勋一时无两。
随着天策府的建立,李世民手下的势力更盛。
太子李建成深深感受到了威胁,联合四弟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
别说太子李建成,就是唐高祖李渊,也心生忌惮。
渐渐开始想方设法限制秦王李世民,甚至要求李世民遣散幕僚,将房玄龄与杜如晦调离天策府。
天下即将平定,眼看一个强大的王朝就要奠定。
李家的诸人,却已经想得更远了——谁是这艘巨舰未来的掌舵人。
而此时还有另一股力量足以左右大局,就是赵王李玄霸。
因为他也是战功彪炳,手下有一支极其强悍的部队。
但他的功绩不在对内征伐,而是对外。
自从中原大局已定后,李玄霸有感突厥时常入寇,自告奋勇要去为国戍边。
这几年,一边打一边拉,将大唐的边关守得滴水不漏,甚至还渐渐蚕食异族的地盘,拓土无数。
在长期的争斗中,他手下组建起一支不亚于秦王玄甲军的精锐,而且还都是骑兵。
因草原多是青黄之色,这支部队为作战隐蔽需要,也经常穿类似颜色的铠甲,人称青狼军。
几年间,纵横捭阖、所向披靡,打得外族不敢侧目,可止小儿夜啼。
人皆称他是西楚霸王再世。
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都不敢轻视这个弟弟,常常向他示好。
但李玄霸专心对付外族,不偏不倚,还明确表示志不在争权夺势,只一心为大唐守护边关。
声称愿做大唐的李广,将来的霍去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李广善守,而霍去病善攻,在大唐这一阵,是全民偶像。
尤其李渊为了给自家贴金,追宗认祖,说自己的祖上就是李广。
史记里司马迁就已经把李广吹出花来了,当朝皇帝家也认他是祖宗,大唐这段能不追捧李广吗?
所以几十年后,才有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问世。
霍去病不用说了,只可惜英年早逝。
而李广虽然人生有点污点,人品不咋地,死的也有点憋屈,孙子李陵还投降了外族。
但其实李广本身还真有点冤枉。
一切的起因,竟然是李广的一个缺点:路痴!
李广其实非常能打,飞将军真不是白叫的。
他一生的败绩,多数是在出征的时候迷路所致。
李广和霍去病两人,同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却是两个极端。
霍去病是个优秀的打野选手,杀疯了那是不管不顾,哪里有敌人就往哪去,方向感极强。
就是有点人来疯,经常收不住手,这才有了封狼居胥。
而李广恰恰相反,很有自制力,也注意后勤补给线,但不善于深入敌后。
说白了,李广是个牛哔的上单选手,抗压能力强,注意保护兵线。
可有心参与团战吧,总是赶不上趟——那边敌人都团灭了,他还没到战场呢。
所以也就有了“李广难封”的说法。
因为立功的机会他都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