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都市重生:从卖煤气罐开始 > 第411章 不锈钢做遮羞布这事,是大国共识

第411章 不锈钢做遮羞布这事,是大国共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重生前,陈飞进也是从一个门外汉,一步步成为了造火箭的专家。

    当时,陈飞进认为,火箭发射价格,不应该那么贵。

    当他提出这个疑惑时,遭来了前辈们的训斥,认为他异想天开。

    可是,当马斯克成功后,大家都在夸他大胆,有商业头脑。

    那时候,陈飞进就在想,凭什么外国人提出来,就是有创新精神,敢闯敢拼,不会墨守成规。

    自己提出来时,就被人视为幼稚,不成熟。

    即便这一世,自己年轻有为,仍然被认为是在胡搞瞎搞。

    因此,哪怕反对声重重,陈飞进仍然顶着压力,一意孤行。

    火箭的零部件,无非是航天级别的铝合金、碳纤维这些。

    虽然不便宜,但把它们加起来,整体的材料价格,仅仅相当于报价的2。

    当这份价格在内部公布时,许多人都震惊了。

    震撼值+666+666+666……

    “价格竟然差这么多?”

    一部人在震惊,另一部人则表示:

    “不能这么算,这些只是材料成本,把它们组装成火箭,那是另一回事。”

    “任何一个高科技产品,材料本身不值钱,但里面的技术含量很值钱。”

    陈飞进也是知道这点,所以决定所有技术,能用自己的就用自己的。

    要么用没有专利的,可以自己造的,凡是涉及到专利的,都由他来带队研发。

    于是,一通下来,80的零件都是由东方红集团内部生产。

    别以为这个数据夸张,一些零件一点都不高大上。

    陈飞进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钱是怎么省下来的。

    这天,陈飞进从一家工业废品站,买了一大块金属回来,亲自带队进行加工,然后做出了一个整流罩。

    这东西,就是火箭头,防止卫星受气动力,气动加热及声振等有害环境的影响。

    你说他有什么技术含量?

    有肯定是有,但绝不是是在设计上,而是在材料上。

    当陈飞进把自己的做的整流罩让专家们拿去测试,得到的结果竟然是合格!

    震撼值+66+66+66……

    好,用起来。

    嗯,省下一大笔钱了。

    又比如,有一个仪器,叫经纬仪,是用来追踪、校准火箭的。

    这东西,市场价格奇贵无比。

    陈飞进直接让伊万去买了一个二手的,然后让集团内部仿造一台出来备用。

    “我们不搞米国nasa那一套,什么都要搞定制,动不动就是航天级定制。”

    “连个宇航员的安全带都要定制,嫌钱多啊。”

    “改了,我们找现有的。”

    “以后但凡是宇航级的,都不用。”

    陈飞进这么说,是有依据的。

    在航天圈里,有一种器件如贵族般存在:宇航级器件。

    航天器所有的器件要经历很苛刻很苛刻的环境。

    首先发射时要禁得住剧烈的抖动和很高的温度,才能走出地球。

    而真正的炼狱在入轨后才刚刚开始,面对太阳面的时候,温度迅速提升,最高到120c;背离太阳面的时候,温度骤减,最低到-150c。

    就这样90分钟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

    此外,还要面临太空辐射。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宇航级器件代表的是安全可靠耐用。

    可靠是可靠就是贵得离谱。

    以现有载人飞船搭载的星载,计算机和控制器举例,单个控制器价格为5万软妹币左右,一共14个系统。

    为了追求高可靠性,每个系统1+1备份,一共28个控制器,成本总计约14亿人民币。

    成本太高了,不划算。

    于是,陈飞进果断放弃了“贵~¨族”宇航级器件,而是选择了经典厂牌intel的双核处理器。

    并且把双核拆成了两个单核,分别计算同样的数据。

    每个系统配置3块芯片做冗余,也就是6个核做计算。

    如此一来,成本又压缩到了小几千美刀。

    软件方面,陈飞进设计了几套,又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底下人互相看了看,有人弱弱问道:

    “火箭速度很快,虽然我们没有飞行员,但是给一些东西固定还是需要用的。”

    陈飞进鄙夷说:“既然都说没飞行员了,随便拿个东西固定不就好了,就用赛车手的安全带,这东西绝对靠谱。”

    “不但更舒适,而且价格更低。”

    “那陈总,专业的航天计算机呢?这个总该定制吧。”又有人问道。

    陈飞进看了眼报价,好家伙,一台要1万美刀。

    “不需要,航天飞机上面不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你们就用……就用……atm上面的那个电脑,一台只要五千美刀。”

    众人发现,atm的电脑,好像非常合适,结实耐用,工作个十几年绰绰有余,还耐操耐打,不用担心磕磕碰碰,毕竟人家设计之初是为了应对抢劫。

    只是陈飞进更狠,觉得五千美刀还是太贵。

    “以后国内对atm电脑需求量挺大的,干脆让外星人公司开发atm机吧。”

    于是,外星人公司开始不务正业做起了atm机。

    价格干到了一千美刀不说,还获得了国内的市场。

    高级的零部件,就从红色熊猫战机里找,能通用的就用,不能的就改。

    设计为零件让路。

    红色熊猫战机里,有60零件与东方红火箭是通用的。

    发动机,使用的的是梅林发动机,这是属于苏盟的技术,陈飞进直接拿来使用。

    说起来,这发动机的技术属于60年代,还特别的费油,属于效率比较低的一种火箭发动机。

    但是这种发动机简单啊。

    而且开式循环的发动机,可以实现重复使用的目的。

    所以,陈飞进放弃了看来更为先进的米国技术,采用了苏盟的老旧技术。

    陈飞进很清楚,国家需要不断探索高精尖的技术,而自己作为商人,讲究的是控制成本。

    动力不够?

    没关系,用9个梅林发动机,并联捆版的方式来发射。

    别以为听起来很简单,许多毛子科学家就站出来,否认了这个方案。

    “陈总,当年我们和鹰酱进行太空竞技的时候,就采用过这个方案,后来证明,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陈飞进没有生气,因为他知道,这个方案后来被证实是成功的。

    陈飞进没有独断专权告诉对方,自己是对的,而是采用了模拟器和大量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过去呗证明是失败了,不意味着真的失败,有时候缺的是一点运气,一点小改动。”

    “不仅如此,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回收助推器。”陈飞进斩钉截铁说道。

    “助推器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60,上级成本为20,整流罩成本为10,最后10的成本与发射本身有关。”

    陈飞进已经把话说到这里了,剩下的事情大家都懂,那就是如何回收。

    萧老为难说:“¨.陈总,助推器回收技术,目前我们还不成熟,理论上只能在助推器上安装一个翼伞,在距地面一定高度处打开,助推器缓缓下降。”

    “那就照这个思路去做,只要能确认在一定范围内即可,我们前期先用笨办法去回收,一步步完善。”

    “我们第一次,目标就是让助推器降落到黑海中,方便我们打捞。”

    见陈飞进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其他人只能同意。

    火箭的技术,全都是使用成熟的技术。

    陈飞进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就是所谓的小步快跑。

    火箭在打造的同时,陈飞进也没有放过卫星,对于卫星的成本降低要求,陈飞进同样是丧心病狂。

    造卫星很难,这点大家都知道。

    造卫星,约等于装一套房子。

    卫星上的每个部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作为东方红集团的第一批卫星,首要解决的,减重量。

    卫星瘦身减重,带来研制和发射成本的显著下降。

    火箭减轻一公斤,相当于节省10万美刀。

    卫星轻量化后,一只火箭可携带的卫星数量相应增加,从而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

    这次,陈飞进的目标是一次性发射9颗卫星上天,直接一步到位。

    看到最后的杰作时,萧老忍不住问:“陈总,这样的卫星能上天吗?”

    为节省空间、提升有效载荷,团队把所有元器件焊接、拼装到一个插板上。

    这种事情,萧老表示自己可以理解。

    为降低卫星发射状态包络,他们用卷尺当天线。

    为降低成本,用8多元的芯片代替几万一片的。

    萧老顿时觉得难以接受。

    省钱还能这样省?

    特别是那个卷尺,才几块钱搞定了几万块钱的设备,简直是……

    原来这种东西,都是用记忆合金来做天线。

    然而卷尺的价格摆在那里,于是陈总提出用卷尺。

    一开始,萧老觉得这是在闹着玩,可试验后发现……还挺好用的。

    竟然可以!

    震撼值+999+999+999……

    陈飞进是知道航天事业有多烧钱,以往很多零部件一沾上航天二字,感觉就必须要高大上一把。

    但事实上很多民用产品的可靠性其实已经很高了,通过适当的冗余和设计,也是可以充当宇航级器件的。

    怀着让卫星降价一个量级的目标,陈飞进带领着团队,从外面买来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相机、镜头,挨个拆解、试验、分析、重组,最后用几十万的成本实现了几百万的功能状。

    在萧老等人眼里,这已经够逆天了,可在陈飞进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