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非要逼我圈钱
“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丁原香见到陈飞进时说道。
“什么消息?”陈飞进好奇问道。
“风投、基金公司、投行都还有米国媒体,都在集体看空我们即将上市的华强兴代工厂。”
华强兴是陈飞进致敬某个鼎鼎大名的华强贝。
“他们看空我们的理由是什么?”陈飞进较有兴趣问道。
“我简单的说吧。”丁原香看着报告说。
“主要认为,我们作为全球电子和小家电产业的代工企业,但受制于电子制造业份额小,小家电产业低毛利的市场现状。”
“那些看空者认为,华强兴的毛利率、净利率不会出彩。”
陈飞进点点头:“我懂,嫌我们不挣钱。”
丁原香继续说:“其次,是指出工厂面临的用工难以及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最后,他们认为华强兴工厂规模虽大,但是没有核心能力。”
……
听完丁原香的汇报,陈飞进不以为然的说:
“这些机构真是杞人忧天,我们的定位很明确,就是一家代工企业,并没有对外标榜自己是科技公司。”
“也不看看公司的利润和规模,非要纠结那些小事。”
丁原香则是有不同的看法:
“主要是我们的上市之路太顺了,从审核开始到准备上市,我们只用了36天。16”
“这难免会惹来很多的争议。”
“而且他们有一点没说错,代工厂这种经营模式很容易受到客户方的市场产生波动,如果上级市场出现调整,工厂的流水瞬间暴跌。”
陈飞进叹了口气说:“道理我都懂,模式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从而会影响未来的股价。”
“我本来只想老老实实上市捞点钱,非要逼我搞事情。”
“看来我有必要去米国一趟。”
丁原香不解问:“去米国做什么?”
“当然是扩展新业务。”陈飞进不怀好意说道。
……
作为重生者,陈飞进虽然没有在美股上市过,但太了解他们的玩法。
毕竟,国内的金融机构,都是向他们学的。
特别是在炒概念,画大饼这方面,国内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米国机构看衰华强兴代工厂,说白了,就是觉得华强兴生产的多是东瀛的小家电品牌。
解决问题也很简单,直接拉一家米国家电品牌入局就好了。
你说我不行,就是说我代工的企业不行。
之前你们欺负我的背后只有小鬼子,那我现在找一家大一点的,看你们还敢不敢来招惹我。
米国家电品牌能打的,当属惠而浦康公司。
人家靠着制造大型家用电器,连续霸占全球白色家电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
不得不说,这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公司,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对于自己的深厚底蕴,惠而浦康也是相当自豪。
陈飞进此时正在惠而浦康公司的长廊里,欣赏他们公司的摆出来的展品。
从1958年推出的“魔幻厨房”,到1969年,惠而浦康为“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定制太空厨房。
也有二战时期,他们为美军生产的船舰高射机枪,霍克-p40小鹰战斗机的机翼,以及飞螺旋桨、迫击炮和一种特殊的坦克导航装置在内的军需物品等等。
陈飞进发现,在某些方面,自己的东方红集团和惠而浦康极为相似。
比如都有涉及军工和家电。
“等以后,我也开一个企业博物馆,到时候可以参考惠而浦康的布局。”
“不知道在博物馆里,放一架战机会不会太高调了。”
……
接待陈飞进的,是惠而浦的执行总裁杰夫·费蒂格密。
简单自我介绍后,陈飞进直白的说:“费蒂格密先生,我这次拜访您,是希望能与惠而浦康公司进行代工合作。”
“我的华强兴公司即将在美上市,凭借这点,足以证明我们公司的实力。”
“无论是价格方面,还是保证产品质量方面,我都有十足的信心。”
“如果你愿意与我合作,我能保证,贵司的家电生产组装费用,将会在15-25美刀之间。”
费蒂格密沉吟了几秒,摊手说:“我承认,你的建议非常诱人,但我们近期没有计划把生产线搬出去。”
陈飞进本来觉得事情十拿九稳,听到费蒂格密拒绝,有些想不通:
“费蒂格密先生,据我所知,在米国的人工费非常高,因此很多米国企业在这些年来里,纷纷转移工厂。”
“况且,米国正在转型,已经把第三产业服务业作为支柱产业。”
“我有些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贵司还有什么理由把工厂留在米国。”
费蒂格密笑着说:“陈先生,你的确不太一样,比那些东瀛人和南思密达要直白的多。”
费蒂格密并不恼,他自豪地说:“我们作为一家米国的老字号公司,一直以在米国生产为荣。”
“何况这里是我们的根基,我们会坚持我们的米国制造,一直发展下去。”
讲了半天,是荣誉感在作祟。
陈飞进当然不会放弃面前这位大客户,继续努力说:
“费蒂格密先生,我认为米国精神不单单应该局限于侠义的制造上。”
“而是要看企业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
“据我所知,这些年,你们的市场份额在被东瀛挤压。”
“我还特意做过市场调研,东瀛与你们惠而浦康的同类产品相比,要便宜三十美刀以上,因此他们一直压着你们一头。”
陈飞进毫不留情戳穿伤疤,把赤裸裸的现实摆在费蒂格密的面前。
“如果你们把订单交给我们,这个差距会瞬间拉小甚至超越。”
“我相信,米国的消费者面对两款价格差不多的产品时,会优先原则米国产品。”
本来东瀛的品牌就在步步紧逼惠而浦康,近些年又有陈飞进的华强兴帮忙代工,在价格上拥有绝对优势。
这也是陈飞进来找惠而浦康的原因。
陈飞进表示,自己可是家电行业的“军火商”,哪边需要“弹药”自己就卖货给哪边。
你们打的越激烈,我挣得越多。
如今,一方已经有价格优势850了,另一方难道不应该有吗?
道理费蒂格密自然是懂,东瀛七八十年代进入米国市场后,的确给他们惠而浦康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自从广岛协议后,东瀛的威胁就不是那么可怕。
更何况,现如今,只要米国的制造业,针对日货就是一种政治正确,能换取同情与市场,所以费蒂格密才能如此有恃无恐。
更何况,费蒂格密和公司内部的其他保守派一样,都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态度。
或者说,他们还沉浸在当年的米国制造的梦境中,无法自拔。
“陈先生,有些时候,价格不是问题的关键。”费蒂格密摇头说道。
“我们公司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始终认为,米国本土制造,才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见费蒂格密态度毫不动摇,陈飞进知道今天是谈不妥了。
他无奈的叹了口气:“好的,谢谢费蒂格密先生今天的接待,我只好找机会再来拜访你们了。”
陈飞进没太纠结,越是历史悠久的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内部的保守派就越多,越不容易做出改变。
说白了,就是一群老东西占着茅坑不拉屎,领着高薪安于现状。
陈飞进回头看了眼惠而浦大厦,心中暗自做了决定:“有钱挣不香吗?非要矫情和我讲情怀。”
“资本家讲情怀,何必呢。”
“哎,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是你们逼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