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只馋你身子
牟其盅所属的南德集团,说他是个皮包公司一点都不为过。
要外汇没外汇,要商品没商品。
在另一个时空,牟其盅花了五年时间,才把许诺的五百车皮货物交付完。
五年啊,黄花菜都凉了。
估计毛子自己都没想到,还有人比他们不靠谱。
其实牟其盅自己都没想到,交易竟然能达成。
因此事后牟其盅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才弄到了一列货车,可商品根本没法在短时间内交付。
正因此,整个交货期被拖成了五年之久。
这还不是最恶劣的。
由于老大哥经济已经崩溃,市场上要啥没啥,又加上老大哥畸形的工业体系,严重缺乏轻工业产品。
卢布贬值,想从国外买都很困难。
所有货架上都是空空荡荡,普通民众极度缺乏轻工业产品。
参与谈判的苏方代表急切要货,根本没有对南德集团的交货能力进行验证,也没有确认产品质量的能力。
于是运给老毛子的产品很多是国内积压产品。
能被积压的产品,能有多好,想想都知道。
就这样,南德集团赚了一点六个亿,也彻底败坏了种花家在大毛子家的口碑。
哪怕过去了十几年,种花家的口碑在毛子那边一直很糟糕。
可现在,陈飞进横空出世,搅黄了这笔买卖。
陈飞进让丁原香这位拥有四分之一毛子血统的美女,把所有情况反馈给了苏方,于是有了苏马罗科夫副部长亲自跑来谈判的情况。
看了己方跟南德集团错漏百出的合同,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布尔什维克极其愤怒,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昔日的伟大祖国,沦落到这种境地,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
帝国是要倒塌了,但人民还要生活。
苏马罗科夫只希望,新换的公司,能看在过去的老交情上,稍微有点诚意。毕竟,现在还能提供大量轻工业产品的,只有种花家了。
第二天,东方红集团送来了自己的合同样本,苏马罗科夫熟练翻阅。
东方红集团同样是要4架图-154客机,开出的价码同样是轻工业产品。
不同的是,东方红集团显得专业太多了,罗列出所有产品的型号,大小,数量,交付日期,以及市场上的零售价格。
并且,东方红集团贴心提供了两种方案。
一种是走铁路,一种是走海运,二者所需的时间都写了出来。
看着东方红集团贴心的标注,苏马罗科夫紧绷的神经舒缓了些许。
他从中看出了专业和坦诚,省去了双方沟通的成本。
而且东方红集团诚意也很足,相比于牟其盅五百个车皮,也就是一千个标准集装箱的价码,东方红集团公司,直接给了二千个标准集装箱。
并表示,顶多在合同签好后一个星期内发货,二个月后到货。
能早一点到,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苏马罗科夫自然是更加看不上南德集团了,毕竟后者交付时间是五年。
苏马罗科夫再次感觉到了,东方红集团公司的雄厚实力。
不仅如此,东方红集团还提出了双方验厂验货的制度。
对方坦言,目前国内残次品较为普遍,提醒苏方在交易中会遇到的麻烦。
即便苏马罗科夫是否同意,陈飞进仍然会将验厂验货推行下去。
这套制度,自从陈飞进担任厂长以来,一直恪守。
哪怕是在国际贸易中,这套制度也非常流行。
毕竟这是欧美商圈经历过各种骗局后总结教训,建立商贸体系中重要一环。
尽管交易的很多产品,都不是东方红集团公司生产的,但陈飞进仍然把验货这一环节给揽过来。
对此,集团内部有人多人表示不理解。
他们的观点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验货本来就不归集团管,那是毛子的事情,集团只负责发货即可。
“我们不仅要做这一单生意,还要做以后的生意。”陈飞进耐心解释道。
“以这次生意打开局面,以后,我们将是两国只见重要的贸易桥梁,还可以顺带收取一点过路费。”
“当两国之间的贸易量足够大时,我们便可以制定游戏规则,即当裁判又当选手”
这一套大胆的理论过于先进,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理解,陈飞进对此也不恼,反正集团是他的一言堂,他直接让所有人照做。
倒是丁原香瞬间明白了陈飞进的目的。
“你的野心还真大。”丁原香说道。
陈飞进不置可否:“时势造英雄,机遇可是千载难逢,我是不会轻易放过。”
对此丁原香并不反感,她也看出来了,接下来联盟内部将会一团乱,即便东方红集团不插手,也会有别的资本力量介入。
另一边,苏马罗科夫对合同里很满意,他感受到了十足的诚意。
对方像是在说,达瓦里希,我们只见的友谊牢不可破,不要搭理那群肮脏的资本家,来跟我做生意吧。
快投入到我的怀抱,我跟其他妖艳货色都不一样。
他们馋你的钱和货,唯有我,只馋你的身子。
……
大会堂内。
陈飞进和苏马罗科夫正式见面。
同时前来的,还有大量的媒体。
陈飞进不会错过赚取震撼值的机会,因此来的不仅有纸媒,连央视新闻都来了。
只不过在陈飞进的特意要求下,出现他的镜头不会太多。
表面上来看,双方的签约仪式在举办之前,没4有任何风吹草动,实则双方已经进行了多伦沟通。
毫不夸张地说,在陈飞进的金钱攻势下,毛子方面毫无秘密可言。
外加上张永民的运作,部委方面给了很大的支持。
具体专业的事情,有丁原香这位专业人士在,陈飞进毫不担心。
签约仪式上,一老一少两个人坐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历史时刻,东方红集团请了国内第一大报的记者陈民凯来撰写通稿。
他潇潇洒洒写下了名为《罐头换飞机历史的一小步,华夏的一大步》的文章。
内容难免夸张了点,但人在江湖飘啊,脸皮就是要厚。
不夸张点,怎么带来震撼效果。
这种爆炸新闻,可不是年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