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燕国李泽拜相(下)
李泽接到圣旨,觉得很是奇怪。可是,已经不容他质疑。因为锦衣卫连同五军都督府的人,一同敦促李泽北上。无奈,李泽不能再去京师,只能北上。
这些所谓的锦衣卫,其实就是监视自己。李泽本想去往京师,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傅秋云。对于永明帝,他现在的感情是复杂的。其实,他一直都在回忆那个在皇宫的晚上。他到底遇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不记得了。
可是面对端敏太后所言,似乎一切都说得通。他没有与永明帝单独在一起过,不知道这样的感受如何。在大燕国,与姬燕儿在一起这段时间,让他领略到了权力的魅力。
自己在大唐做右相时,更多地权利被范明城制衡。自己最多的就是,按照朝廷及中书省的意思办事。如今,他再次被权利所左右。眼看着京师那么近,就是过不去。
在商州的官道上,李泽触目思绪良久。此时,天空一行大雁飞过。他不禁感慨人生,居然无法左右自己的想法。
最后,李泽不情愿的踏上了北上的道路。还好此时,吴风波还是一如既往的追随自己。二人在路上,也好有个说话的。毕竟这些锦衣卫跟五军都督府的人,李泽可是一个都不认识。他们也不与李泽交流,明显就是监视自己。
到了卫州,卫州刺史徐浑亲自接待。二人寒暄几句,就到了卫州刺史府。这时,徐浑说道:“大都督,你可能要有所准备。河北道节度使张勇,恐怕不会待见你。”
李泽不解的问道:“怎么,他不打算接受朝廷的圣旨吗?”
徐浑摇了摇头,说道:“其实,你出任大都督的圣旨到了河北道。张勇就召集河北道的诸位大人,传递一个意思。那就是你的大都督就是一个虚职,是朝廷没有地方安排你了,把你丢掉了河北道。”
李泽听罢,无奈的苦笑一下,然后问道:“你可否知道大都督之职的职责是什么?”
徐浑立即说道:“大都督不常设立,是都督诸军事,政治、民生、吏治、刑罚等诸事。权利上达天子,下达罪民。”
李泽听罢,反问道:“那么徐大人,我这个河北道大都督是否是虚职?”
徐浑不再说话了。此时,他渐渐明白了。李泽的到来,根本不是简单的忽悠就能过去的。于是第二日,就把卫州所有的情况一一汇报,请李泽裁决。
李泽首先批准了在卫州组建三万骑兵的打算,同时以大都督的名义上书朝廷。一时间,兵部、户部、武英殿和司礼监都收到了李泽的加急奏章。
这还不算完,李泽与徐浑又抓紧整理河道。追击流寇,肃清贪污,在卫州搞得风生水起。一时间,六部、武英殿、文渊阁都收到了河北道的加急书信奏章。甚至,李泽派遣特使入京,催促朝廷审批。
范明城犯了嘀咕,本来想着让李泽去河北道养老。不曾想,他先把卫州搞起来了。如此,再往北,朝廷与河北道的矛盾就会更加纠结。
思前想后,范明城觉得李泽在河北道,不能这样胡闹下去。奈何,这个大都督职位是他们给的。既然手持大都督授印,就要行使大都督事。
且说这天早朝后,范明城叫上了温文玉跟贺知奇,说道:“二位大人,李泽在河北道,尤其是卫州搞得这一系列的事情。恐怕,不太妥当。如果再往北去,与河北道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深。”
温文玉不屑道:“这一岂不是更好,逼迫一下河北道张氏也好。如果有什么二心,早早的平叛岂不是更好?”
贺知奇也是附和,说道:“河北道张勇,确实太过于狂傲,目无朝廷。还有镇北侯张赞,镇北军团成了他们张家的私人军团。”
范明城立即摇了摇头,说道:“这件事不是这样说的,河北道的事情先放一放。肯定,张氏与李泽有矛盾。如果他们以此为借口,举兵谋反,那就麻烦了。要知道,大燕国现在可是兵强马壮。我们需要镇北军团,抵挡一下。”
二人听到范明城所说,也是觉得有道理。然而这边,贺知奇这边立即拜道:“二位大人,此事还是请你们定夺。我听丞相吩咐,我这边还有事情,告辞了。”说完,就离开了。
看着他的远去,温文玉说道:“此人还是与我们不是一条心啊,其实,他就是不想参与我们对李泽的手段。”
范明城说道:“不理会他,你赶紧想出来一个办法,最好可以一次性解决这些事情。”
温文玉问道:“范相,不知道你对于出兵打仗,抱有什么态度?”
范明城不解,立即追问道:“温大将军,此话怎讲?”温文玉接着说道:“没什么,其实这几年大唐税赋很好,可谓是兵强马壮。我们一直不在为一件事情努力吗,那就是消灭四大军团,让朝廷税赋增加。那些个不受控制的军团,可是一个个危险因素。”
范明城立即说道:“是啊,我也想裁撤。可是,如今安西军动不了,狄道动不了。就剩下镇南军团了,其实先帝在时,因为许储的事情已经裁撤了很多镇南军团的人马。所以,不足为虑。倒是河北道的张氏,那可是势力盘根错节啊。”
“是啊,可是别忘了,如今张氏在朝廷没有什么势力了。地方的势力,就是镇北军团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如果可以,裁撤他们岂不更好?”温文玉说罢,范明城陷入了沉思。最后,他突然说道:“今晚我们在武英殿议事,六部尚书,武英殿,文渊阁都要参加。”
温文玉听罢,立即就下去安排了。
黄昏时分,范明城在武英殿召集诸位大人开始议事。此时,李德昭奉旨旁听,不发表意见。
他们六部衙门说完了各自的事情,这时,范明城立即起身说道:“诸位大人,今晚还有一件大事,需要与诸位商议一下。”
这时,大家都不再说话了。接着,范明城说道:“如今,天目湖魔宗已经土崩瓦解。我收到了消息,魔帝廖凡虽然气势汹汹来到了大唐,可是根本就没有掀起什么惊涛巨浪。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大唐强悍。与其这样,整天混日子。不如,我们拿出来唐武宗时期的壮志雄心。北上破燕赵,南下打朱雀王朝。西北平定西域诸国,西南踏平狄道叛逆。如此成就不世霸业,可否?”
李德昭一听,立即来了精神。他没有想到,范明城看似平静的心里还有如此雄心壮志。他看到了机会,他知道,必须跟自己的哥哥好好谋划一般。想到这里,李德昭嘴角露出来一丝奸笑。
范明城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议论纷纷。当然,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就连三位辅政大臣,也是贺知奇反对,温文玉赞同。一时间,没有形成合力。范明城见状,只好宣布先下去议论一下,三日朝会再议。
等到大家都离开后,范明城叫住了贺知奇,说道:“贺大人,我们三人齐力同心,怎么你会反对?”
和知奇立即说道:“丞相大人,从修行者角度来说。魔宗虽然死了宗主,可是魔宗的势力还是很大。而且他们大都是跟燕赵两国融合,如此势力肯定大增。另外,我们同时多方开战,军马钱粮吃不消啊。虽然这几年确实攒下来很多,可是根本不够消耗的。别忘了,安西军团跟狄道军团,就把陇右、狄道的财税抽干了。”
范明城点了点头,说道:“大人说的对,确实如此。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看似艰难,但是我们可以快速的丢掉包袱,一心为民求发展。总比每天提心吊胆,要好很多吧?”
贺知奇知道,这是他们二人的主意。自己多说无益,然后说道:“二位大人,我们还是请陛下定夺。无论结局如何,我都会遵旨办事。”说完,离开了。
范明城看着贺知奇离开,对温文玉说道:“大将军,准备吧。如此看来,我们很快就会起兵了。”
温文玉不解,问道:“陛下还未下旨同意,我们不可操之过急吧。”
范明城说道:“贺知奇不会不同意的,他都说了,陛下下旨他就遵旨。这样,不是很好的机会吗?”
但说李德昭回到了司礼监,立即写了一封书信。同时,唤来心腹说道:“你立即去往河东道并州,交于河东道节度使李德楷大人。记住,亲自交于他。不要告诉任何人,否则小命不保。”
属下领命,拿着书信离开了。等到他离开后,李德昭开始来回走路思考。他无法让自己冷静下来,此时思绪万千。没有想到,如此稳重的范明城,也会这样的血性。
武英殿的事情,衣林卫的密探已经报给了傅秋云跟永明帝。永明帝很是生气,说道:“娘,范明城太过分了。如此军国大事,居然背着朕商议。这样,朕这个皇帝还坐着有什么意思?”
傅秋云安慰道:“陛下,不要心急。此事,不是说贺知奇大人反对吗?如果贺大人不赞同,我们还有机会。”
“娘,朕不想再起刀兵。你想想看,经过宋王、晋王的谋反,天下百姓已经苦不堪言。虽然这几年太平没有刀兵,税赋很好。可是,朕知道打仗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如此,国库又是亏空。最为重要的,就是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不行,朕坚决不支持出兵。”
其实,这个时候,范明城已经开始做战前准备了。他首先让温文玉管辖五军都督府,集结兵马。同时,下达征集令,开始让老兵入伍。各个道、府、州、县都要交兵。他要做到,把大家都绑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某些人谋反。
按照他的设想,十三个道各四万人马,凑够五十多万。这样,他可以带领这五十多万,北上横扫燕赵。因为目前唯一可以与大唐对战的,只有燕赵重甲玄骑。
范明城让中书省拟好整个战争下来,死伤人数以及损失情况。同时,还有大唐可以得到所少好处。如此对比,就是为了说服大家。
最后,在三日后的朝会上,范明城首先开口了。他走到中央,对永明帝拜道:“陛下,臣今日有一件大事,恳请陛下恩准。”
这时,大家议论纷纷。范明城以为,永明帝还未知道什么事。就在永明帝要说话时,傅秋云远远摆手示意不要说。永明帝只好问道:“丞相,何事?”
范明城抬头看了看皇位上的永明帝,又看了看四周,说道:“臣请起兵,北上横扫燕赵。然后挥师南下,攻破朱雀。最后,西北平定西域诸国,然后定鼎狄道。如此,大业可成。”
永明帝还是震惊不已,然后说道:“丞相,军国大事,岂可儿戏。”
范明城立即说道:“陛下,臣已经粗略的算了。如此下来,可能死伤三十万人马,损失大唐三年税赋。可是收益颇丰啊,如此下来,可以增加燕赵国土。百姓,钱财。还有,我们大唐以后就不用再养那么多兵了。等于说,死了那三十万兵马,就彻底不在大唐的兵员册上了。”
范明城说的有理有据,一时间让永明帝无法拒绝。这时,李德昭接话道:“陛下,此事是否可以照准,恳请陛下定夺。”
李德昭如此说来,让永明帝有点紧张。慌乱之中,他问道:“贺知奇贺大人,此事有何意见?”
不想贺知奇站出来拜道:“陛下,微臣谨遵陛下圣旨。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一下,让永明帝骑虎难下了。那边,温文玉与几个将军顺势煽风点火,一起拜见陛下,恳请定夺。面对如此压力,永明帝看向了傅秋云。傅秋云知道,她也是无能为力。她只好,点了点头。
永明帝叹息道:“此事,此事交于丞相处理吧。”
听到这话,范明城带头拜道:“陛下万岁,万万岁。”那边李德昭拿上来丞相的奏章,立即用了大印。同时,呈上去让永明帝御批。永明帝看着血红的大印,就像天下百姓的血一样红。无奈,他御批了。那个字,更像鲜血直流。
朝廷的文书传到各个道,李泽收到了震惊不已。他想赶紧往回京师上奏,不想那些锦衣卫阻拦道:“李相,不要为难我们。这是陛下的旨意,我们无能为力。”
李泽知道,如果自己强行回到京师,他们几人小命不保。再看看圣旨,恐怕已经回天乏力了。此时,吴风波走了进来,立即拜道:“宗主,恐怕麻烦了。今天见到徐浑大人,说是朝廷开始征兵。你的大都督授印,恐怕朝廷要收回。你这回不去京师,打算去往哪里?”
李泽听罢,叹息道:“如此,大唐危矣啊。范明城范大人,这是为了那般?”
吴风波也说道:“是啊,如此百姓生灵涂炭。不过听闻此事,大唐不打算递交国书约战。而是,偷袭。”
李泽一脸茫然,不敢相信,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吴风波立即拜道:“我们兵器宗有弟子在兵部,他说的。十三道兵符,就是河北道的最晚。而且,范明城大人与镇北侯张赞亲自约定。所以说,此事应该不假。”
李泽听罢,立即说道:“不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朝廷上面我们做不了什么,那么我们就去大燕。对,找大燕女皇姬燕儿。让她出面,最好和谈,不要刀兵。”
吴风波说道:“宗主,恐怕很难吧。这件事范明城不让你回京师,就是铁了心的要征讨燕赵。如今,你去了大燕,谁会相信你?”
李泽一想,确实如此。思前想后,李泽忽然想到了自己跟姬燕儿的约定。于是说道:“我去大燕都城,接受姬燕儿的邀请。坐上大燕丞相,如此我可以联合赵国,与大唐和解。如此,能够拖一下是一下。说不好哪天朝廷有变,一场兵灾就可以断绝。”
二人商议一定,李泽就上书请辞了大唐一切官职。然后,他告诉锦衣卫自己北上,不要跟着。锦衣卫看到了李泽的辞呈,也明白李泽的目的地不是京城。于是拿了请辞奏本,往京城奔去。
李泽按照约定,带着吴风波再次去往大燕都城。大燕女皇姬燕儿听闻,很是高兴。于是带领内宫宫女侍卫,亲自去宫外迎接。
陶然跟陶一流听闻李泽又回到了大燕,很是震惊。于是带人,也去往皇宫外,一探究竟。此时,李泽向女皇姬燕儿拜道:“陛下,我李泽言而有信,再次回到了大燕国。敢问陛下,说话算话吗?”
姬燕儿不解道:“李相,何事?”
李泽立即大声说道:“如果我再次回到大燕,即位大燕丞相。”
姬燕儿一听,立即兴奋道:“当然,朕今日就传旨全国,拜李泽为大燕丞相。”
陶然一听,就想阻拦。陶一流立即拦道:“族长,陛下当面说下了,改不了了。”陶然气急,说道:“我们大燕完了。”
就如此,李泽成为大燕国丞相。很快,消息传到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