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乐极生悲最忠诚
阿济格看着从太平门逃过来的鳌拜趴在马车上、据孔有德说、由于炮弹砸的地方是尾巴骨、有可能以后走不了路了、听此噩耗、阿济格一阵无语。现在各个城门进攻都不顺利。剩余兵力已经不足一万人了。
再打下去、也进不了南京、就是进了南京也又能怎么样呢?立即向燕子矶撤去、到达杭州时、就已经派人和荷兰人约定于今夜到达燕子矶、接应回撤的四万人、这下剩下8000多人了倒是不需要那么多船了。
200艘荷兰武装商船和五艘1200吨级荷兰盖伦船、每艘盖伦船船上80门红衣大炮、到达燕子矶、和海军总督路振飞不期而遇。路振飞立即命令最前面三艘护卫舰横向船体、自由轰击。旗舰护卫舰和7艘护卫舰立即包抄过去、向荷兰船只发射榴弹炮。
长江水师的30多条江河战船、已经和荷兰武装商船接上火了、炮声隆隆、江水被炸的冲起十几丈高的水柱。
荷兰人的火枪手也在向长江水师军士射击、呯呯的响个不停、一股股烟雾从荷兰武装商船上腾空而起。
长江水师南京巡防营营长朱议氻的旗舰、是一艘苍山船、一侧有5门火炮。对准荷兰人的盖伦船就发射了5组链弹。两枚铁球中间连着铁链、飞向盖伦船。
荷兰指挥官贝德尔、发现自己的旗舰船帆和桅杆被打断、立即大怒、对着朱议氻的苍山船就开了火、苍山船船体小吃水浅、船上有4个大撸调头灵活。一顿炮没打着。长江水师的苍山船仗着船小好调头、对着武装商船就是一顿围攻。
阿济格跑到燕子矶。发现打的正热闹、无法登船、就立即向下游跑去、直到跑到栖霞山、才算登上武装商船、正在上船、栖霞皇庄的民兵3000多人打着火把冲了过来、先是步兵弩弩箭射击、而后还有老式葫芦形炸雷、最后还有20门老式虎蹲炮、轰轰隆隆响个不停、声势浩大。
这些古董武器都是各个军镇淘汰下来的、地方军队的军备和民兵使用。南京周边的皇庄优先配备了这些武器。清军一听轰轰隆隆动静挺大、吓得人上船后立即开船全部撤离、荷兰船队一路撤退、一路炮台轰轰隆隆相送。撤退过程中、又有十几艘武装商船被俘虏。贝德尔由于战船动力不足、就弃船逃到另一艘盖伦船上撤离长江口。
栖霞山皇庄的民兵乐坏了、13000匹战马、235门仿版崇祯三代榴弹炮、大量的军事物资、18万两搜刮来的白银。按照战时一成的缴获奖励、1300匹战马、24门榴弹炮、一万八千两白银、还有其他物资、分给3000名民兵。
发财了、这是所有栖霞山民兵的想法、民兵营长田大川是北征辽东后退下来的老兵、在亲卫军担任小队长、由于老家河南早就没有了田地和亲人、年龄大了、退下来后就被分配到最大的皇庄担任民兵营长。
到了皇庄里分了20亩地、两头牛、还给介绍了个婆娘、是亲卫军另一位战死兄弟的老婆、如花似玉的、捡了大便宜。今年生了个丫头、今晚再努力努力一定要生个小子才行。
这次的战利品实在太多、又从皇庄里叫来了几千人、才全部运回皇庄清点。并派人报给了南京城防主将定王朱慈炯、当时就是朱慈炯手下的小队长。
只不过田大川不知道周定哀就是永王朱慈炯、后来才知道自己为什么当了皇庄的民兵营长、原来都是定王在安排啊。这不立了大功、立即报给定王朱慈炯。
朱慈炯正在城外肃清清军残余、就接到田大川的报告、立即乐了、这个田大川、没想到退伍了还能立下如此大的功劳。立即赶往栖霞山皇庄。
到了皇庄天色已经放亮、栖霞山上的一轮红日正在冉冉升起、长江上长江水师巡防营营长朱议氻正在收拢荷兰战船、乐的见牙不见眼。缴获很大、功劳很大。日后有的是机会升迁、作为大明宗室的奉国中尉、如果再不立功就没有了机会。
所有人都在开心、军器局收获反而最大、13个城门、12个火炮阵地炸死清军2万多人、虽然没有出城肉搏、战功却是毋庸置疑的、皇上说了:能用炮解决的绝不用抢、能用枪解决的绝不用刀、能用刀解决的绝不用拳头、用牙齿和爪子解决敌人的、是低等动物。
军器局局正马名堂、副局正马明涛、火炮署署长马明正、马钧后人马家军中的佼佼者、立了大功、这就是朱由检的隐藏最深的王牌中的王牌部队。
军事统帅府会议大堂、一群人面带喜气、缴获战马总共70000匹、淘汰掉伤马还有67000匹。这才是最大的财富。92岁的孙承宗仿佛年轻10岁、终于可以退下来了。
孙承宗找到黄得功说:
“黄闯子、老朽等皇上回朝、就会退下来、这以后啊、我会推荐你来主持军事统帅府日常事务了。怎么样?敢不敢?”
“老爷子、从打仗开始就跟您学、您老不在啊、我心里没底啊。”
“哈哈哈哈、好你个黄闯子、老大不小了还这么皮?还有啊、堵胤锡可以提一提了、这小子能力和水平都不错。李岩也可以提一提了、这大明朝啊、中兴雄起了。哈哈哈哈。嗝。”
只见孙承宗头一歪乐极生悲、仙去了。
黄得功一看大急:“快传军医、快传军医。”
门外众军官立即跑向军事统帅府军医馆、就在军事统帅府大门口。
军医张光壁是孙老的专门配备的医官、立即开始施展朱由检传授的人工呼吸、然而、孙老再也没有苏醒过来、为大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场悲伤的氛围让很多人流下眼泪。孙老戎马一生、最后死于军事统帅府的岗位上。
立即派快船向皇上报丧、向高阳县孙家报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