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 73 章
春寒料峭,冰雪消融,百姓在家里闷了一冬,春寒料峭也挡不住他们出门游玩。
隆禧盼他们家二哥出宫开府盼了好久,严防死守坚决不肯在这个时候生病。
让喝姜汤就喝姜汤,让泡澡就泡澡,让早睡就早睡,乖的和往里日调皮捣蛋的七阿哥判若两人。福全实在放心不下,临睡前去喊了个太医过来,又给那小祖宗灌了一碗药才算作罢。
万幸小家伙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是那个精神满满的臭小子,这才让操碎了心的新晋裕亲王松了口气。
别看隆小禧昨天拍着胸脯保证他是个生龙活虎的精神小孩儿,其实心里也虚的很,要不也不会连“是药三分毒”都不敢说,他也怕吹了冷风就着凉发烧。
就他们现在的医学水平,感冒发烧真的能死人。
住在王府和住在皇宫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早上起来推开窗子,看到外面精致的连廊还有景致颇好的小花园,心情都跟着一起开阔了起来。
和阿哥所相比,再小的王府都是大的。
福全和常宁不怕冷,俩人已经穿上了春装,只有隆禧一个人穿了一层又一层,裹成小圆球之后还在外面加了斗篷和帽子。
他们要出门,得穿严实点儿才行。
福全本来不想带俩小的去外城,京城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安稳,街上人来人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坏人混进去。
即便没有刺客杀手,遇到小偷小摸也很败坏心情。
架不住两个小祖宗闹的厉害,只能约法三章然后带他们去外面看看。
太远的地方不能去,最多就是去正阳门大街上的铺子里瞧瞧,京城最繁华的地方就在那一块儿,他们自己开的铺子就够转悠好几天,没必要再去别的地方。
隆禧和常宁对他们家二哥的安排没有任何意见,能出去就好,他们的要求不高。
平平无奇的马车驶出王府,出了崇文门后一路向西往正阳门而去,后面只跟了几个穿着常服的护卫,汇入人流后丝毫不显眼。
内城住的是旗人,里面规矩多,又没有能吃喝取乐的地方,平日里显得很是沉闷。和内城相比,外城的热闹用言语都形容不出来。
京城的汉人百姓时代生活在这里,从内城搬到外城不会让他们伤筋动骨,只要人还在,在哪儿都能过的红红火火。
大街上热热闹闹,两边的店铺门口还有不少小摊贩,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不绝于耳。
福全坐在马车里给两个弟弟介绍两边的店铺是卖什么的,附近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摊。
和店铺相比,地摊才是真正的卧虎藏龙,不知道哪个摊位就能发现唐朝的物件宋朝的宝贝,还有海外商人远渡重洋带过来的水晶灯、鼻烟壶,许多东西本该摆在店铺里供富商贵族挑选,到了地摊上却都是一视同仁,谁想看都能看。
常宁托着脸沉思,好一会儿才想出一种可能,“难道有人打劫了外国商人的船,抢了他们的货物,没办法正大光明的出手,所以才沦落到地摊上?”
海上风浪那么大,鬼知道那些商船是被风浪掀翻的还是被人打劫之后凿翻的,他知道沿海一带有不少贼寇,没准儿就是那些贼寇干的。
“也可能地摊上的东西不是西洋商人带过来的那些。”隆禧戳戳常宁的胳膊,挤眉弄眼,“五哥忘了吗,宫里有不少自鸣钟是南方的手艺人做的,他们连自鸣钟都能仿,其他的自然可以。”
只要换个造型就能卖上高价,那些手艺人当然愿意向钱看。
“也是,西洋人能造的咱们的工匠也能造,一说那些东西是西洋物件儿,就算价格比常见的那些高了很多,和传教士开的店铺里的价钱相比也算不上高。”常宁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买家以为自己捡了漏,卖家也赚了更多的钱,两全其美,不错不错。”
“前提是买家不知道自己买到的是仿品。”隆禧弯弯眉眼笑的开心,“要是知道花大价钱买的是咱们这儿的工匠仿制出来的,他们还不得气的摔桌子?”
“捡漏捡漏,捡的就是运气。这些小摊贩不像有店铺的商贾,他们的东西卖就卖出去了,隔些天换个地方,买家发现了也不知道去哪儿找他们。”福全拉开车帘,脸上的笑容一如既往的温和良善,“再说了,咱们的工匠做出来的东西不比西洋人差,用更低的价钱卖到同样的东西,归根结底他们还是赚了。”
隆禧上下打量着他们家二哥,凑过去小声问道,“难道有些东西是官窑流出去的?”
福全表情一僵,假装刚才什么都没有听见,“今天天气真好,待会儿带你们逛几家铺子,然后去酒楼吃饭,京城几家大酒楼的厨子手艺不比御膳房的御厨差。”
隆小禧点点头,挪回刚才的位置自言自语,“看来是二哥故意安排的,我记得民间烧出来的玻璃不怎么好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也没法仿出西洋那边的水晶灯、琉璃灯。”
常宁跟着感叹,“官窑的名声不比不知道底细的西洋人好?直接以官窑的名义卖不就得了,何必绕那么多圈?”
“官窑的东西以供应皇室宗亲为主,还要赏赐王公大臣,怎么能拿出来贩卖?”福全幽幽叹了口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有钱人都更倾向于买西洋物件儿。物以稀为贵,越稀罕价钱越高,漂洋过海的东西比马车运过来的东西好,就算买回家只是个摆设,他们也更喜欢买西洋的物件儿。”
皇帝新建一个玻璃厂是为了赚钱,供应皇室和赏赐大臣有琉璃厂就够了,玻璃厂最重要的任务是赚钱。
既然如此,让匠人们研究西洋商人带来的东西,再循着西洋工匠的思路作出更好的东西来卖多好。
“玻璃厂赚的钱多吗?把之前投进去的钱赚回来了吗?”隆禧靠在车厢上,庆幸现在没有发展到后世那种程度,不然他们家二哥这理念肯定会讨来不少骂声。
不过特殊时期特殊对待,他们现在缺钱缺的厉害,自然是怎么能挣钱怎么来。
挨骂也要赚钱养家。
七阿哥漂亮的大眼睛变成小钱钱的符号,满脑子都是铺天盖地的小钱钱。他每次都是搞出点事情就扔给别人管,玻璃厂现在是什么情况他还真不知道。
福全被他那财迷的模样给逗笑了,正好马车到了店铺门口,“先下去,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从官窑流到民间的玻璃制品给玻璃厂带来很大收益,店铺里的玻璃花瓶、玻璃茶具、玻璃餐具同样很挣钱,因为这些东西标价高,即便卖出去的数量不算多,进项也足够让皇帝乐呵呵度过每一天。
而且,玻璃厂最主要的收入不是京城的王公贵族豪族巨贾,而是往来于各地的流动商队。
天底下最有钱的商贾不在京城,南方沿海才是真正的富庶。
福全让管事退下,亲自带着两个弟弟参观店铺,等俩小子跑上跑下跑累了才带他们去二楼休息,“其实,这间铺子看上去日进斗金,却没有隔壁的香药铺子赚钱。”
隆禧殷勤的端茶倒水,倒完之后自己先吨吨吨,然后才好奇的问道,“香药铺子?卖澡豆、香皂的铺子?”
“香药铺子以前主要卖香料、香粉、妆粉、花露、发油这些,不过现在最受欢迎的是能散发各种香气的香皂,几乎所有进店的客人都会带几块回家。”福全抿了口水,语气中带了些许羡慕。
玻璃厂由他和富绶堂兄管,肥皂厂是鳌拜为了哄他们家小弟开心弄出来的,谁都没有把那间小厂子放在眼里,没想到就是他们不放在眼里的小厂子把他们的风头给抢了。
香药铺子的东西不比玻璃铺子便宜,因为很多香料、花露都不是中原出产的,价格高起来简直高到令人发指,偏偏愿意买那些东西的不嫌贵,如果两个人争抢起来,价格更能高到天上去。
喜欢去香药铺子的大部分是女客,那些妆粉、花露什么的他不懂,也不明白为什么能卖那么高的价格,但是每次看到那些女客在铺子里一掷千金的豪气,他都想让玻璃铺子的客人也能那么豪气。
隆禧眨眨眼,歪歪脑袋看上去无辜的很,“我好像忘了和二哥说,鳌中堂找的工匠不只会做皂角澡豆,还有几个会提纯花露、制作香粉的能手。”
香药铺子里那些天价的香料中原种不出来,只能靠进口,但是香粉、花露不用那么麻烦,只要知道提纯的法子,分分钟就可以量产。
他发誓当初办什么肥皂厂的时候只是为了全民拥有健康的卫生习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路就走偏了。
还好就算有些匠人分心去研究提纯精馏,大批量制作肥皂的差事也没耽误。
那东西卖的便宜,自然不会在正阳门这边卖,也没有单独开店,而是送去各地医馆药铺帮忙销售。
有太医院的太医们倾情推荐,医馆药铺的大夫不介意卖他们一个好,反正这东西便宜的很,两个馒头的钱就能买一大块,如果真的像那些太医说的那样有用,那就是物超所值。
就是对医馆药铺的生意不大友好。
隆禧大概能想到那些医馆药铺为什么愿意帮忙代销,很简单,东西太便宜了,在他们眼中根本不构成威胁。
生病哪是那么容易预防的,就凭那些丑不拉几的肥皂团子就想预防生病,天底下的大夫还不都得喝西北风啊。
再说了,就算这东西便宜,普通老百姓也没有闲钱胡乱花。
有钱人不知道没钱人的苦,就算是京城,也是普通人家居多,大部分人家都恨不得一枚铜板分成两半儿花。
他们把肥皂放到角落里堆着,既不得罪太医院也不妨碍他们自己的生意,两全其美。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聪明的隆小禧早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给小孩子种痘的活儿还在进行中,所有主动接种的家庭都能得到官府得到的大礼包一份,皇帝亲自下令、各路神仙降福、德高望重的大和尚念经、隐居山林的老道士祈福过的大礼包。
过时不候,先到先得,来晚了就没有了。
免费的东西或许很多人不敢拿,但是没有多少人能挡住这种先到先得的礼品的诱惑。
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给小孩儿种痘的工作进展喜人,京城的百姓家中大多也出现了肥皂的身影。
奢侈品再贵也有极限,日用品不一样,用完就要买的东西看着便宜,薄利多销积少成多,账面收益不一定比不过奢侈品。
家里有没有漂亮花瓶无关紧要,但是人不能不吃饭,就是这个道理。
七阿哥笑个不停,“二哥,你一定没有见过肥皂厂的账本,不然不会像现在这样羡慕隔壁香药铺子。”
虽然几间铺子背后都是他们自己人,但是不同的铺子不同的厂子也有攀比之心,不管在什么地方,拔得头筹都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谁都想成为最赚钱的那一个。
还好不管那边是第一最终赚的盆满钵满的都是他们家三哥,户部的官员之前忧心忡忡担心他们玩儿脱了需要国库来收底,过年整理账本的时候看见两个厂子的收益都惊呆了。
报账时的场面那么好玩儿,下次一定拉着二哥五哥一起凑热闹。
隆小禧又吨吨吨喝了一杯茶,挺胸抬头骄傲的不要不要的。
按照现在的趋势继续发展,等他出宫开府的时候可能就攒够盖一边外城的钱了。
小钱钱小钱钱,数不清的小钱钱,全都是他们的小钱钱。
七阿哥抱着茶杯傻笑,看的常宁忍不住吐槽,“二哥,隆禧上辈子是不是穷死的?我们俩的零用钱一样多,平时也没有花钱的地方,怎么能财迷成这样?”
隆禧连忙收敛笑容,一本正经的看向两个哥哥,“我这不叫财迷,这是为大清的未来而感到高兴。”
常宁正要说话,外面街上忽然传来嘈杂的马蹄声,其中还夹杂着惊呼和吸气。
福全脸色一变,以为下面发生了争端,拉着两个弟弟离开靠街的那一边,“来人,把窗子关上。”
“二哥,下面不是打架,是鳌中堂把苏克萨哈苏中堂绑回来了。”隆禧刚才往下看了一眼,正好看到鳌拜骑着高头大马路过,踮起脚尖还想继续看,“真的,没有刺客,不是打架,就是过路的动静大了点儿。”
天啦撸,怎么会有人不喜欢看热闹?
二哥你不对劲!
作者有话要说:隆禧:吃瓜吃瓜,不要拦着我们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