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好一个黑水之德
二人进入宫门,王宫道路两旁又有卫士,皆着以黑色鲜亮的盔甲,面戴着黑色鬼头面具,手执锋芒锐利的乌黑赤金长戟,一动不动,冷冷冰冰站在那里,个个威严肃重,令人望而生畏。
越是往里,便越是压抑,这是因为秦人尚黑。
王宫有太多黑色装饰,殿檐是黑色的,墙柱是黑色的,道路铺着的方砖是黑色的,四处悬挂飘扬的旗帜也是黑色的……
黑色的象征,总是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的。
黑色是黑夜,黑夜带走温暖,带来寒冷和黑暗,使万物因为寒冷而蛰伏;黑色是深渊,使人迷失,使人堕落,黑暗是光明的对立面,使人看不清方向。
入眼一景一物都是黑色,这让人连步伐都不由变得沉重,使人一刹间以为自己不是身在人间的国度。
“好一个黑水之德。”徐福不禁暗叹了一声。
秦人尚黑,而黑色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对应“水”,因而称之为“黑水之德”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认为天下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是为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世人认为朝代的更迭,也与五行相克密不可分,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但凡诸国,立国之初,都要以五行确立德行,是为“五行之德”
依据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的特点,分别对应,白、青、黑、红、黄,五种颜色。
前朝夏朝为木德,尚青;商朝为金德,尚白;周为火德,尚红。
因此,根据五行论,夏为商灭,商为周亡,其实是五行之相生相克的结果。
当今天下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皆有各自五行之德,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五行之德划分更为繁琐。
早先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然而天下诸国皆出自于周,出自姬姓王室者,大多延续和继承了周的五行之德。
晋国源自姬姓王室,崇尚周之火德——红色。
后来晋国三分为赵魏韩三国,魏国亦延续了晋国的五行之德,为火德,对应的颜色为红。
韩国也源自晋国,是时魏国强盛,魏国已用火德,韩国不敢与之争抢,便选择木德,对应的颜色为绿色。
赵国同出于晋,虽也惧怕魏国,但赵国不愿放弃晋国正统地位,将五行相克之五德再次进行推演,以火德为主,木德为辅,木助火性,火德愈烈,是为火木德,崇尚的颜色则分为七分红色,三分青色。
与赵国类似的是齐国,齐国分为姜齐与田齐,姜齐作为周正统诸侯国,崇尚红色,然而田齐篡夺姜齐,不能再延续当年齐国的火德,便同样对五行学说进行推演,以火德为主,金德为辅,金炼于火,王器恒久,是为火金德,对应的颜色为红白相融之紫金色。
南方的楚国本是蛮夷,本无崇尚的五行,也没有立国之五德,崇尚的颜色也五花八门,后来为了融入中原诸国的行列当中,开始考虑自己的正统德行。
楚国人认为自己是炎帝后裔,与黄帝同德,是为土德,对应的颜色为黄色。
最为独特的要属燕国,作为正宗的姬姓王族诸侯,不知因何而没有继承周之火德。
相传,燕国人认为火德大势已去,若是继承火德,也难以避免被水德所克,要兴盛,须反其道而行之。
燕国结合其地理位置——燕临北海,天赋水德,确定了燕国的水德。
奇怪的是,燕国之水与秦国之水不同,燕国之水乃是烟波浩淼的蓝色大海,对应的颜色为大海的蓝色,这便创造出五德之外的另一种颜色。
秦国之所以尚黑,称之为“黑水之德”,是因为相传秦人先祖牧马,追随水源而居,又传闻秦人先祖曾于黑水间斩杀一条黑龙。
周朝恰恰被秦国所灭,进而印证了“水克火”这一五行生克之理。
秦国选择黑水之德恰如其分,想来秦国在列国看来,也如黑水那般冰冷无情。
秦国是一个依靠法制运转的法制森严、阶级分明的国度。
徐福以为,它不该如此严酷,如果它能够平易近人一些,那么黑水便会变为清水。
徐福这样想着,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秦王的寝殿前。
巷伯停下脚步说道:“先生暂且稍等片刻,老奴先行告退了。”
此时徐福再看巷伯,已然不复方才引路途中那般轻松随意的姿态,而是面色微僵,变得严肃认真,仿佛他的君王就在他跟前一般。
嬴政并没有在他们二人跟前,他们二人眼前只有一座高大且孤立于三层高阶的大殿。
巷伯不等徐福回应,便安静退去。
大殿前并无侍从,也并无守卫,只剩下徐福一个人,四周空阔冷清,听不到任何声音,不免显得孤寂凄清。
徐福心想,王宫本便是城高墙深,这样完全与世隔绝,不知嬴政为何会选择居住在这样一座冷清宫殿,不免让人觉得冷傲孤僻。
徐福独自等待片刻,大殿大门缓缓开启,门后那人正是嬴政。
他是嬴政,是天下下最强的一个国——秦国的君王。
君王身着玄色华美的衣服,衣服上绣着只有君王才能匹配的日月星辰,神兽图案。
他头戴王冠,王冠彩玉十二旒,遮住了他的眼睛。
仅仅是这些,便足以证明他的与众不同,而这与众不同,是让人情不自禁想要远离的。
在齐国时的赵正只是一个小有心机,但却真诚善良的少年,那时候徐福不知道他是君王,他的确也不像一个君王。
蓝田大营的嬴政只是穿着君王的衣裳,依然不像一个君王,他尚且保持着普通少年天真性情。
在赵国屯留那匆匆一瞥下,徐福看到嬴政眼中已然没有天真,只有坚定和决然,那时,他大概正在学习怎么做一个君王。
现在,徐福从他眼中除了看到坚定决然,又看出了某种冷漠和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