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世家利益大过天
夜深人静,灯火阑珊
汉安军大帐中,单飏给文呈说了很多东西。
其中透露出来的世家之贪婪、军阀们之阴狠,可以说是到了丧尽天良、丧心病狂的程度!
这让长在人人相对平等社会的文呈,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愤怒是软弱者的懦弱,文呈并不需要这种情绪。
~~~~
单飏告诉文呈:造成这些羌人叛乱的起因,既有朝廷枉顾羌人生死、各级官府私自增加税赋过重;
使得原本就艰难求生的义从胡,不得不反(归顺了朝廷的羌人)的因素;
也有朝廷施政不当,使得羌人、以及凉州、三辅地区的汉人,对朝廷极为怨恨的缘故。
这些东西,文呈倒是做足了前期调查工作,因此,文呈知道羌人叛乱的前因后果。
最主要的,还是源自西汉、东汉两届朝廷用人不当、吏治腐败、贪腐横行。
凉州无论哪任刺史,就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是横征暴敛、欺男霸女的货色。
~~~~
进入东汉以后,西羌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
主要还是受朝廷内斗,政策没有延续性,加上用人不当、一拍脑袋随意施政,造成边郡汉人、羌人极为痛恨大汉朝廷。
羌族内部,部落众多。
今天你归顺朝廷,他反;明天他归顺,咱们接着干!
誓要将伟大的造反事业,进行到底。
你来我往潮起潮落,好不热闹…
此后五十年间,羌人或降或叛,从来没有消停。
东汉朝廷,前后任命了九任护羌校尉,管理西羌事务。
但只有第二任校尉窦林,第五任校尉邓训(两人皆为外戚),采取了正确的民族策略,恩威并用,羌人信服。
其余的那七任校尉,实行的都是强硬的大汉族主义策略,随意欺压羌人!
这些护羌校尉们,甚至为了建立所谓的军功,故意去挑起事端,激怒羌人反叛。
——这是人干的事儿么!
~~~~
第一次羌人大规模造反,是永初羌变(公元107年-118年)。
当时羌人已迁居关塞内地,分布在边境各郡县打工。
这些羌人虽然有居留权,却是大汉的二等子民:
他们受到汉族地方官僚、地方豪强大户们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积以仇怨”。
羌人…只能给我忍着。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东汉王朝又强迫征发金城、陇西等郡的羌人远征西域。
郡县官吏如狼似虎抓壮丁,随意鞭挞羌人,这些人吓的纷纷逃跑躲避。
郡县官吏,遂发兵追捕,并烧毁羌人的聚居村落。
于是,羌人被迫反抗。
由于归服时间太长,缺乏武器,羌人“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盾,或执铜镜以为兵,郡县畏懦不能制”
——你说你怕事,就别惹事儿,没事动不动抖你王霸之气,非得找点事。
有事儿了,又学缩头乌龟?
这合适吗?
这不合适。
(《后汉书西羌传》)。
最后,朝廷派出邓骘,去和羌人打架。
双方经过反复拉据战,朝廷军队始终不能将羌人完全击败。
世上最难闻的是臭鸡蛋,最难打的是治安战!
~~~~
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东汉朝堂上,响起砖家的声音:放弃边郡,迁民到三辅。
这些高堂之上的大臣们,身在千里之外的雒阳城,脑袋一拍、嘴皮子一动,就强迫边民搬家。
移民移民,刨了人家的祖坟、扒了人家的房子,人家能不恨你?
尽管有反对声音,但…你懂的。
拆迁队的战斗力,“试问天下,谁敢与吾争锋!”
——除非你是哪吒,肋骨可以用莲藕做,不怕被打断。
~~~~
永初五年正月,先零羌攻河东,至河内,百姓惊恐,郡县相继内迁:
陇西郡迁襄武(今甘肃陇西县东南)
安定郡迁美阳(今陕西武功县)
北地郡迁池阳(今陕西泾阳县)
上郡迁衙县(今陕西白水县)
中国人本来就故土难离,不愿意随意迁徙,可谁干的过拆迁队?
——“刈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蹙劫掠,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大半”。
《资治通鉴汉纪》
这种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直接改变了生物进化理论:把边境的羊,活生生逼成了狼。
他们与羌人联合,帮忙攻击朝廷军队:搬梯子的、小推车支前的、鸡鸭牛羊,送到军营里去慰问的…
平定第一次羌人叛乱,朝廷用时12年,耗军费二百四十余亿(五铢钱,近三千万贯),造成国库空虚,边民及内郡百姓死伤无数,并、凉二州,就此变得荒凉破败。
战争收拾的了身,却征服不了心,仇恨的种子,也就此播下…
你伤害了我,还一哼而过?你爱的贪婪而我爱的并不懦弱…
~~~~
第二次,永和羌变(公元140年-145年)
自永初羌变平定后,汉羌和平相处二十余年。
太平日子无风也无浪。
有一位皇叔就不乐意了:人生的乐趣在于运动,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哪能让自己的一生过的太过于平淡了呢?
今天是昨天的翻版,明天是今天的延续…
——那活的多没劲儿!
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因凉州刺史刘秉为人残暴,施政苛恶,还无事侵扰羌民,抢男霸女,强征赋税…
刘秉皇叔各种花式作死、变着法子一番折腾下来,终于逼使羌族且冻、傅难等诸多部落,群起反叛。
我太难了…
将军马贤,率军与羌人战于射姑山(今甘肃宁县)。
汉军大败,逃回者十之一二,马贤及二子全部战死。
羌人随即进军至三辅地区,烧西汉皇陵,杀长安地区百姓。
~~~~
朝廷再次出高招:将边郡内迁!
你们不是喜欢抢东西、喜欢杀人吗?
哈哈,咱先搬光,搬不走的烧光,看你们抢个毛线、杀个毛线。
——急死你!
这次,安定郡迁扶风(今陕西宝鸡市境内)
北地郡迁冯翊(今陕西长安市境内)
东汉朝廷增兵十万,同时采取分化瓦解之策,将羌人叛乱平息下去。
第二次羌人叛乱,朝廷用时5年,耗军费八十余亿(五铢钱),府库虚耗,内地民变迭起。
朝廷从此陷入恶性循环:边乱不止,内地必然要加重税赋;
税赋过重,内地也开始造反;
没造反的,得再加税赋,以作军资;然后,再逼得他们也造反!
…那就在没造反的地方,再次加税!
~~~~
第三次,延熹羌变(公元159年-169年)
永和羌变平息后,羌族的实力被严重削弱,双方维持了暂时的和平。
但此时的朝廷,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汉桓帝统治时期:
前有外戚梁冀专权,后有宦官弄权,文人官员又被党锢,政治黑暗至极,国力衰微。
——说的好像不实行“党锢”,文人就能够平息羌乱一样。
灵帝时期,有一个奇葩文人,唤作宋臬的奉命去平定羌乱。
这个奇葩竟然认为:要让羌人乖乖听话,很有必要推广《孝经》;
《孝经》这本宝书,要天天念、月月背、年年讲!
羌人一看:哟呵,来这么一个好玩儿的货,好机会啊,于是趁机掀起更大的叛乱。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十二月,烧当羌、烧何羌、当煎羌、勒姐羌等羌人共攻金城,转而攻张掖、三辅、凉州。
~~~~
羌人在此叛乱中,闹腾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顺风顺水;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羌人们万万没想到哇,此时半空中蹦出一个煞神,“哇呀呀,蛮夷休的猖狂,吃俺老段一棒!”
——护羌校尉段颎(jiong),闪亮登场!
此人脑壳滑、拳头硬,真真儿的是有勇有谋之辈。
段颎跑到凉州,立马支起桌椅板凳,撸起袖子就陪羌人玩“血战到底”!
羌人所有的攻击,都被段颎的保护罩挡住;
时不时段颎还来一把自摸,杠上开花、加海底捞,几回合下来,直接让羌人输光了底裤、洗了个白白。
正当羌人恨段颎恨的牙痒痒、却又对他无可奈何、正万分郁闷之时…
桓帝宽厚的一笑:少数民族的兄嘚们,莫生气,生气就不好看了;
他段颎出老千,朕让他见识见识,谁才是“庄家”!
来来来,朕拉你们一把…
天子帮助羌人解决了瞎嘞特烦恼,很快啊:把段颎抓捕入狱,段颎大意了,没有闪。
闪也没用: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任你跑到天边去,也得受物业管。
~~~~
继任的护羌校尉胡闳,懦弱无能,不懂军事,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
老胡接连被羌人打败,使得羌人的势力越发强盛。
板荡见忠臣
就在这个万分危急时刻,泰山太守皇甫规,毛遂自荐:“都闪开,拍砖而已,老夫干这个,专业!”
此时朝中无良将,汉桓帝只好捏着鼻子,给了皇埔规「护羌校尉」的印绶铜疙瘩。
没想到,缺牙巴咬虱子,歪打正着:这皇甫规,真是从黑砖窑出来的,那板砖呼的叫个利索!
他恩威并用,给一板砖再给一颗糖,又打又哄的,抚慰住了羌人那颗躁动不安的心灵,很快啊。
用时仅仅一年,羌人诸多部落经不住饴糖的诱惑、架不住板砖的恐吓,大多选择了投降。
但皇甫规为人太过正直,他不肯附和宦官,更是严词拒绝著名的“宦官五侯”的索贿。
不送礼就想办成事儿?
也不看看这是啥地方…
结果,他触了霉头,宦官们在汉桓帝面前搬弄事非,恶意中伤,皇甫规也被捕下狱,与段颎合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去了。
~~~~
单飏之所以说的如此详尽,是想让文呈明白:羌人造反,不仅仅是羌人对朝廷不满,就连边郡那些汉人,都随时有可能,在官军背后捅刀子!
(您也可以理解为:和尚之所以说的这么详尽,那是因为后面文呈要处理羌人造反的事儿,难度很大。)
单飏校尉的潜台词就是:到了那边,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的,你最好谁都别信…
老乡见老乡,搞不好背后就是一枪!
其实,这些还不是重点,真正让文呈恼火的是,单飏告诉文呈:
如今并州、三辅地区的世家、军阀们,与羌人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勾结!
世家们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勾结羌人,挑起战火,以至于千万百姓,成为他们财富积累过程中的累累尸骸!
是可忍孰不可忍
文呈叹口气,财富的原始积累,真的需要如此血淋淋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