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招生开始
李成钱叹息一声,也不再多说了。
很快,马车进入了李家庄。
李家庄内的老人和妇女孩童以及在家干农活的男人,他们也是用着一种膜拜的眼神看着马车。
在马车内的李成钱也感觉到了那种火热的眼神。
然后鬼使神差的打开了侧边帘子,看见了外面那些人的眼神,吓得他连忙放下帘子。
心里一阵无语,这都是什么事啊!
李成钱一脸蛋疼的摇了摇头。
不一会,回到别墅后,李成钱瘫在沙发上,心里在想着,这件事如何消除这件事的后果。
不然出去都不得安宁了。
“余管家,这到底怎么回事?”
李成钱问着坐在一边的余管家,虽然他刚才从孙文林和古少卿那里知道了一点点信息,但是不太全面。
“少爷,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余管家把他知道的一五一十说了出来,然后将一些细节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
听着余管家的描述,李成钱的脸色阴晴不定,心里很是郁闷,虽然王福寿做的事是为了他,但是现在却搞成这样。
他实在不想让人围观,供奉的问题,他们想供奉就供奉吧!
这要是一个修仙世界,估计他可能会成神了,这么多香火。
可惜,大唐不行。
“有没有办法能让百姓不要看见我就围观,不然跪在路边喊着,神仙保佑之类的话,我实在受不了。”李成钱一脸郁闷的问道。
听了李成钱的话,余管家也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少爷,要不这样吧,让他们不要在你面前跪拜,不然就不灵了,这样也许能让他们稍微注意一点。”
“有道理,就这样干!”
“少爷,正好借助这件事让学校的事情更加顺利进行,鼠首应该从长安城开始弄吧!”余管家说道。
“对了,从那三个工坊里安排五个人去一趟潭州的工坊帮忙,那边的人可能不熟悉。”李成钱突然想起潭州的工坊,连忙说道。
“少爷,我已经安排了,也已经和程将军说了,卢国公还说让你有空可以去他府上坐坐。”余管家点了点头说道。
“好的!”李成钱点了点头说道,心里有点惊讶。
他没想到余管家居然面面俱到,比自己想的还全面,自己还没有说他就知道怎么做了,厉害了。
不过程咬金让自己去他家这是为什么呢?
自己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就在李成钱胡思乱想的时候,鼠首安排了青帮的成员在京兆府的每一个县,每一个村里派发着招生简章。
青帮成员手里拿着一叠招生简章,在路上看见人就发。
在长安的朱雀街上,青帮的人看见路人就发,嘴里说着:“你好,看一下,这是我们学校的招生简章,你家有小孩要读书吗,快来我们学校。”
“学校?”
“这是什么?”
“学校就是学院,一样的意思!”
“哦,不用了,我家孩子已经在读书了!”
“唉唉唉,别走啊,你认真看一下,千万不要错过了我们的学校,这可是陛下和我家少爷,也就是李县侯一起举办的学校啊,这里面分门别类,可以学习各种知识啊!”
谁知那个本来想离开的人,听见了李成钱的名字,瞬间激动了起来,一把抢过招生简章。
“什么,李神仙和陛下举办的学校?”
“啊,对对对!”
“不用看了,我这就回去让我儿去读,跟着神仙和陛下肯定没有错!”
那个路人说完就拿着招生简章离开了,只留下一脸懵逼的青帮成员。
“我都还没有说完,希望他家孩子能认真看招生简章,不然后悔了可来不及了。”
青帮成员看着那个路人离去的背影说道。
接下来的路人差不多都是这个反应,不过也有一些认真看招生简章的人。
一开始他们还挺认真的,当看见里面学习的东西和现在不一样后,而且还分等级,顿时就无语了。
最后看见,去了学校后,好几年都不能离开去考取功名,瞬间就放弃了。
虽然神仙很重要,但是他当官一样重要,所以就不当一回事。
而那些百姓则没有想那么多,特别是他们没有读书的人,而且现在才这一点学费,能送去里面读书,未来肯定前途无量。
这里招生的条件可太简单了,只要七岁到六十岁,都可以去报名。
而且学校招的人还不多。
所以他们非常的积极的想送子女去读书,而且陛下还是学校的管理者,这样说他们岂不是天子门生。
所以懂事的人已经争先恐后的去新丰县报名了。
当然也有不愿意放弃考取功名的人,他们是一些豪强,世家,官员的后代,他们对这个学校有点不屑,虽然有着天子门生这个诱惑。
但是没有陛下的话,他们是不可能这么傻的选择放弃现在的,去争那个虚拟的。
虽然选着去的不多,大多数都是百姓,这也符合李成钱的想法。
要的就是百姓后代,让他们努力学习,未来工业区,各种人才都有了。
如果是这些世家的后代,官员的后代,让他们学习那种知识,最后是为他们自家服务,就亏大了。
当然他也不会禁止,能搞成什么样,一切全凭天意,他到后面是没办法控制了的。
所以这一天,整个京兆府都沸腾起来了,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学校。
最惨的就是医学院,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虽然上面有李成钱和孙思邈以及一些有名的郎中名字。
根本吸引不了他们。
不过也正常,古代的郎中很值钱也赚钱,但是大多数人是不会选择学医的。
第一个个原因是郎中只是一个中九流,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所以选择的人不多。
第二个原因是费钱,无论是拜师还是搞研究,所以导致这个时代大多数学医的人都是家庭条件好的,比如一些考取功名失败转而学医的人。
大概就这些。
当然对于特殊人群郎中来说这就是一个能让自己医术进步的地方,所以去医学院的人就很多是郎中,所以老人比较多。
因为医学院那一部分,说了一些医学知识,对于学医的人来说这就是至宝,而且上面还说,去了医学院除了学习,还可以到一旁给百姓治病。
这样他们既能学习又能治病赚钱。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孙思邈,他的名字整个大唐的郎中都知道,能在学医里一起,这得多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