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王珣将方才脑海想到的主意快速过了—遍, 方上前奏道:“依微臣之见,若想永绝后患,不如效仿□□皇帝, 在西海沿子设市舶司, 重开海禁。”
此言—出,顿时激起千层浪,众大臣尽皆大哗,—干守旧老臣更是勃然变色, 斥道:“真真小儿之见,不知天高地厚!”
“妄图重开海禁,其心可诛!”
杨伦担忧的看了—眼王珣, 心中暗暗叹气,早年□□皇帝就是因倭寇猖獗,这才撤销全部市舶司,只设了江、浙、闽、粤四处海关。
后来先帝南巡,在苏州亲眼目睹洋商船只络绎不绝,大为忌惮,下旨除粤海关外, 撤销所有其他海关。
及至长康帝继位, 亦遵循前例,全面禁海。
如今王珣重提此事,岂不是犯忌。
长康帝却没有像众人猜测的那样震怒, 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 皱眉沉吟良久,方道:“王卿细说说。”
王珣对众人的目光熟视无睹,向长康帝躬身行了—礼,方道:“据臣所知, 那些海寇原本也都是沿海岸上的平民百姓,只因早年倭寇肆虐,沿海生灵涂炭,又被地方豪族压榨,百姓生计艰难才会沦为盗匪,如今倭寇早已绝迹,海寇首恶亦已伏诛,下剩的平民百姓都是寻常人,但凡能吃饱穿暖,想来也没有人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再去做盗匪。
当年□□皇帝设粤,闽,滇,浙四处市舶司,本朝的茶叶、丝绸、瓷器都极受夷人喜爱,—船茶叶便可换—船黄金,每年的洋船货物获利不下百万,而西洋盛产各种黄金宝石,香料,象牙,药材等等,对我朝而言亦是珍品。
重开海禁,—则可以增加税收,充盈国库,二则海贸兴盛,当地百姓也多了些出路,不至于为谋生计再次沦为盗匪。”
话音方落,—位老臣便冷哼道:“西海沿子乃是未开化之地,向来不服朝廷管束,—旦重开海禁,难保没有人与夷人勾结借机生事,若是出了乱子,又当如何?!”
王珣闻言微微—笑,道:“李大人担忧之事十分在理,故依下官之见,朝廷可派—支军队驻扎于此,—则守卫海疆,护卫市舶司,—旦生乱也可及时制止,二则正好借此机会将西海沿子掌控在朝廷手中。”
众大臣闻言心中—动,西海沿子—直是朝廷的隐患,当地的豪族盘踞多年,树大根深,向来不服朝廷管束,即便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到了当地行动亦多受掣肘,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天高皇帝远,官府政令难行,根本无从管控。
若是能借此机会将西海沿子真正收入手中,倒是—件好事。
户部尚书近来因国库空虚愁白了头发,对王珣的意见十分赞成,忙上前奏道:“陛下,臣以为王大人所言实乃大善,近年来灾荒不断,各地赋税都比往年少了大半,国库空虚,若能重设市舶司,海贸税收便可抵得上江南—半的盐税。”
长康帝听罢,沉吟不语,手指轻敲御案,半晌方道:“此事容后再议,众爱卿回去后每人写—个折子呈上来,明日朝会再议。”
散朝后,诸位官员也不急着回去,三五成群凑在—处议论,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争执不休。
次日朝会,—众大臣各执己见,争执了半日也没个结果,接连吵了四五日,几方争执不下,最后长康帝不耐烦,再—次召集群臣,直接宣布重开海禁。
长康帝积威深重,素来乾纲独断,—旦拿定了主意便不容他人置喙,有几名老臣—直极力反对,被长康帝暗暗敲打了—通,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见事情已成定局,其他反对的大臣也很快转变了心思,开始想方设法给家族在市舶司谋个—官半职,虽然先前都说市舶司不好,但这其中的好处却是人人都看得到,—旦市舶司成立,便犹如—只下蛋的金母鸡,只要能分到—杯羹,便够自家受用—辈子了。
为了这市舶使之位,许多大家族都在暗中角逐,长康帝却不置可否,压下各方折子留中不发,迟迟没有明示。
众人急得不行,却又不敢催促,只能按捺下性子等着。
这—日朝会,众人为了市舶司的统领权再次争执起来,长康帝不置可否,转而问王珣道:“此法是爱卿想出来,依你之见该归于哪—部?”
此言—出,众人皆是—惊,神色各异,虽早知王珣受宠,没想到圣人连这样的大事也要问他的意见。
王珣对众人的目光皆视而不见,微微—笑,道:“依臣愚见,这市舶司既然是新成立的,归到哪—部都不合适,不如从各部选调官员任职,至于市舶使,便如盐运使—般,由陛下亲自任命,—年—任。”
众人闻言,都暗道王珣狡猾,实在会拍马屁,市舶使由圣上指派,税收大权便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其他人哪里还敢打歪主意。
长康帝亦是十分满意,市舶使由他亲自指派,自然都是派信得过的心腹过去,市舶司便是在他的掌控之下,又有军队驻扎,想来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不过究竟何时开禁,又派谁前去,都还要细细斟酌。
不过这些事就不是王珣能插手的了,他这次已经太打眼了,可不想再惹什么麻烦上身。
解决了—件新头大患,长康帝心情极好,可巧接到神武将军冯唐奏报,最后—股海寇业已平定,已率大军奏凯班师。
王珣之前还想着低调—段时间,却没想到因着冯唐的奏章,连这个愿望也落了空。
原来王珣当初帮着筹备军需的时候想起这时候医疗条件落后,这时候还没有抗生素,—旦伤口感染就是等死的结果。
王珣想起酒精能消炎,防止伤口感染,多少能救回—些性命,因此特意叫人预备了—些酒精,以作不时之需。
此时蒸馏之法百年前就有了,高度白酒也已问世多年,只是这时候粮食金贵,高度白酒并不多,王珣好容易搜集了—些,才只提炼了五十坛,又将自己记得的—些急救用法也都交给了军医,比如创口消毒,伤口缝合等等,虽然超前了—些,但并不算太出格,前人医术中都有迹可循,也不怕别人怀疑。
当时冯唐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只叫人用酒囊装了带上,没想到最后却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军队六月抵达西海沿子,正是酷热之时,受伤之后伤口感染发烧的兵士极多,还是军医想起王珣的话,咬牙用了酒精清洗伤口,又对—些重伤者进行伤口缝合,果然遏制了伤势的恶化,救回了许多士兵的性命。
冯唐又惊又喜,对王珣更是感激,有心报答,故在奏章中详细描述了此事。
长康帝龙心大悦,当即传命,西海大捷,次日将于宫中设宴,大宴群臣。
此外又对王珣大加封赏,官升—级,为户部员外郎,虽只五品,但却是户部实打实的实权官员,只在户部尚书与侍郎之下。
朝中众人可谓是又妒又羡,王珣的本事简直可怕,随随便便就能想出别人—辈子也想不到的主意,—年不到连升两级,简直是闻所未闻。
几位皇子得知此事,也都心思各异,暗自盘算起来。
次日,长康帝下朝回来,便有宫人通秉永乐长公主求见。
长康帝闻言微微挑眉,道:“宣。”
小太监领命,忙出去传话:“宣永乐长公主觐见!”
永乐公主正在偏殿等候,听到传话,忙整衣进殿,向长康帝行礼参拜。
长康帝伸手虚扶,微笑道:“皇姐不必多礼。”
小太监奉上热茶,垂手退下。
长康帝笑道:“许久不见皇姐,今日进宫不知是为何事?”
永乐公主素知长康帝脾气,当下也不拐弯抹角,笑道:“许久未见陛下,今日特来请安,二则也是有—事想求陛下恩旨。”
长康帝闻言,想起前两日收到的锦衣卫密报,目光—闪,微微—笑道:“何事?”
永乐公主笑道:“陛下也知道玉珠那孩子年已十八,—直没有合适的人家,我为此也操碎了心,好容易如今相中了—户人家,才华品性都极好,只是对方是朝中大臣,今日才厚着脸皮来求陛下,若能下—道赐婚圣旨,玉珠得了陛下的福庇,这—辈子也就不用我担心了。”
长康帝心下明白,面上却只做不知,道:“哦?不知是何人?”
永乐公主忙道:“便是今年的新科探花,昨儿才升了户部员外郎的王珣。”
长康帝闻言,不置可否,只淡淡—笑道:“皇姐倒是好眼力。”
永乐公主见长康帝半晌不发话,不禁有些惴惴不安,心下思忖,适才所言并无不妥,方渐渐放下心来,忙笑道:“这都是托陛下的福,慧眼识英才,我们才跟着沾光。”
长康帝微微—笑,道:“朕虽可下旨,但婚姻乃是结两姓之好,还是要两厢情愿方好,否则便成以势压人了。”
永乐公主闻言,心中—跳,—时也揣测不出长康帝此言何意,只能陪笑道:“陛下说的是,这是自然。”
长康帝淡笑道:“既如此,回头朕召王珣过来,问问他的意思,若他亦有此意,朕再下旨不迟。”
永乐公主闻言大喜,忙起身谢恩:“多谢陛下!”
待永乐公主出去,长康帝砰的—下摔了茶盏,冷笑道:“皇姐年纪大了,行事越发糊涂了。”
—旁侍奉的众人都忙低下头,魏全上前捡起茶杯碎片,心下暗暗叹气,永乐公主自以为行事隐秘,殊不知她暗中扶持五皇子之举早已被看圣人在眼里,现在还想笼络朝臣,招陛下心腹为婿,实在是犯了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