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借鉴经验
陈茹提醒张玉婉:“没有身份证,我们能不能去找人做?”
“还是算了吧,别自找麻烦了。”
“其实我想过把他们放空间里,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我们就在家的附近玩玩,也是一样的。”
陈茹点头:“行吧,我没有意见。”
就这样,一行人回到公寓。
在闲谈中,张玉婉说出了此行的安排。
“老爸老妈、叔叔阿姨,这次回来,想去周边的旅游景点走走。”
“我们想发展旅游业,想让阿渊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学学别人的经验。”
几位长辈均点头:“这是好事啊!反正都是玩,那我们就挨个玩个遍好了。”
“周边的景点,每个地方的风格都不一样,我们每个风格都去见识一下。”
“好啊!”
总指挥张妈发话。
“那我们明天,就从爬长城开始。”
“大家做好准备,都穿轻便适合走路的鞋。”
“遵命!”大家配合搞怪的齐声答。
第二天,天没亮,三辆车便驶出了家门。
一行人到时,已经有不少起早的人,在往长城上爬了。
“阿渊,你看看,这和我们边境的城墙像不像?”
凤明渊往四处望了望。
“非常像!”
张玉婉卖关子:“你知道它为什么会像吗?”
凤明渊摇头。
“它其实不是像,而它本身就是古代城墙。”
“只不过因年代久远有所损毁,经过翻新维护而已。”
大家等凤明渊了解了长城的简介,以及售票等一系列事宜后,才开始爬长城。
大家爬了一段又一段,最后实在累得爬不动了。
这才从城墙上下来,找地方吃饭,然后回家。
晚上睡觉的时候,张玉碗问凤明渊:“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我觉得景区门口的简介和售票模式,我们可以借鉴。”
张玉婉点头。
“嗯,老妈说了,明天逛故宫。”
“到时侯你好好看看,故宫和我们现在住的皇宫有区别不?”
“故宫不就是以前的皇宫吗?”
“是以前的皇宫,但因朝代不一样,应该多少有点差别。”
“哦。”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
第二天,大家又精神饱满地从家里出发,前往故宫。
同样的,凤明渊仍然是把周围看了一遍,这才随大家一起进了故宫。
一进到故宫,凤明渊就有点发懵。
仿佛自己正身处自己的宫里,行走在各宫殿之间,那种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太像了!”
“我感觉就像是在自己的宫里一样。”
“走,我们去御书房看看,等一下再去看看乾清宫。”
凤明渊没要指引图,而是带着大家熟门熟路的七弯八拐,很快走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里的陈设竟然也差不多。
凤明渊站在门口看了半天,仿佛看到自己,坐在那里忙碌的样子。
从御书房出来,凤明渊又带头往乾清宫走。
刚走到乾清宫附近,安安就率先跑进了乾清宫。
指着自己房间的方向:“我、我。”
“这简直太像了!”
“感觉是回到了宫里,在自己的家里走来走去一样。”
“就没有一点区别吗?”张妈有点好奇。
“细微的区别还是有的。但总体结构太像,难免有代入感。”
一行人参观完故宫出来,凤明渊好久都没再说话。
张玉婉拉了拉他的衣袖:“别想了,那不是你的皇宫,而是最后一代皇帝的皇宫。”
凤明渊笑了笑:“我只是被震撼到了而已。”
张玉婉点头赞同:“是,除了我们这一行人而外,其它人不会有这种感觉。”
……
一连几天的游玩下来,凤明渊对发展旅游业有了初步的想法。
“简介和售票这两方面完全可以照搬。”
“至于景点的打造方面,我觉得还是因地制宜好一点。”
“凤月国境内的景点多以自然风景为主,我们可以在原本风景的基础上,稍微雕刻一下就好。”
张玉婉赞成:“嗯,只是把其亮点着重突出一下就行,人为干预太多反而失真了。”
想了想,又提醒凤明渊。
“对了,旅游景点可以考虑把当地的特色小吃,土特产和景区相结合起来。”
“比如挨着景区建特色小吃一条街,土特产一条街等。”
“不一定要规模多大,只要有就好。”
“嗯,我知道怎么做了。”
十天期满,一行人收拾收拾,告别几位长辈,回到皇宫。
一出空间,张玉婉看了看自己居住的乾清宫。
开玩笑道:“呀,都分不清是在故宫还是在家里了。”
“哈哈……”大家都禁不住哈哈大笑。
笑罢,张玉婉才又正色道:“开玩笑的!”
“这还是分得清的,故宫虽给咱们宫里很像,但却没有咱们宫里的烟火气儿。”
“那倒是,故宫少了一丝生气。”大家均点头赞同。
回宫后,凤明渊思考了两日。
心里对景点的模样和经营方式,有了初步的雏形后,便草拟了一份景区规划方案。
上朝后,便在朝堂上和众大臣探讨开了。
“我这些天,去其他地方的景区看了看,对我们国内的景区有了一些想法。”
“这是朕的一个规划方案,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
“皇上,现在咱们国内的景区,还呈一种无序状态。”
“宣传是宣传出去了,但后续的建设还没跟上。”
有大臣提出质疑:“您这方案臣等觉得可行,只是前期要投入不少的银子。”
“是要投入银子,所以才会售票,有偿游玩嘛。”
“可是售票游玩的话,百姓会不会接受呢?”
凤明渊自信地点头:“只要价钱公道,朕觉得百姓们会接受。”
“即使一开始不能接受,时间久了就自然而然接受了。”
“朕的想法是由国库出银子打造景区,以后收的银子也归国家所有。”
众大臣纷纷赞同:“臣等看可行。”
“那这个事由谁来负责好些?”
“朕的建议是,工部也出一个人,与户部先前负责推广的人一起。”
“两部配合,这件事才能顺利完成。”
工部尚书站出来:“皇上,既然如此,工部也出一个年轻官员负责这件事。”
“年轻人,对新事物有想法一些。”
“那你准备派谁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