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招募先生
张玉婉问凤明渊:“对貌若天仙的姑娘,你下得去手?”
“没有什么下不去手的,我不下手,她就要对我下手。”
“好吧,我信你!”
“对了,现在得着手招募先生了。”
“你准备招募多少个?”
“我准备开设习字、算数、刺绣、琴棋书画等四门课程,每样课程少说得十名先生吧?”
“嗯,如果来的人多的话,十名先生还不够。”
“这样吧,咱们先每门课程招募十名,看报名的情况再说。”
“行,这个事情,你不用管了,交给我就行。”
“好吧。”
这个任务,落到礼部尚书和翰林院学士的身上。
“礼部尚书负责招募选拔这一块,宣传的事交给翰林院。”
“臣等领命。”
于是,招募女先生的告示和传单,便发往京城内外十里八乡。
百姓们互相传递着消息。
“皇后娘娘要办女子书院,高薪招募女先生。”
“皇后娘娘可是个奇女子,为百姓做过不少好事呢。”
“有这等好事?”
“这还有假?告示都在前面贴着呢。”
“那这可是件大好事!”
“跟着皇后娘娘做事,可是一种光宗耀祖的事,我这就回家告诉孩子他娘。”
“我孩子他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咱们京城可是颇有名气的呢。”
“这样的话,是可以去试试。”
“是呢,我得赶紧回去让她准备准备,离报名选拔的日子只有三日了。”
乾清宫。
张玉婉进空间把陈茹两人带了出来。
看着又恢复亲热状态的两人:“你们谈好了?”
欧阳悟点头:“玉婉,多谢你!”
“我们准备等一下就回大启去了,过几日等爸妈他们过来,我和小茹再来。”
“行吧,你们自己谈好了就行。”
“小茹你还是悠着点,别以为你是铁打的身子。”
“我这些时日也很忙,都没空陪你们好好说说话,但愿下次来不这么忙了。”
陈茹点头:“等你的女子书院开起来,我来观摩一下,学点经验。”
“到时候,我也有样学样,办一间女子书院。”
“可以,但怎么也要等你生完孩子吧?”
“不用,不过是学经验,又不是去干活,我没那么金贵。”
“我月底就开始招生了,八月初开学。”
“好,那我和阿悟就回去了。”
“行,路上小心点!”
“知道。”
雍王府门口。
这日,是女子书院招募选拔先生的日子。
前来报名的人足有两百人。
“我报名做习字先生。”
“我报名做刺绣先生。”
“……”
报完名的人,分别被领到了不同的地方,进行初步的筛选。
第二日,初选名单公布。
红榜前,挤满了看结果的人。
有个二十来岁的女子,拖家带口的来看初选结果。
一家子紧张仔细的逐一查看着名字。
“娘,这里,您的名字在榜单上呢!”
“太好了!我过了初选!”
“咱们赶紧回去,准备明日的复试。”
“就是,快走,快走!”
乾清宫。
晚上,张玉婉看着手中,初选胜出的六十名人员资料。
“看起来不错啊!”
“到时候落选的二十份资料,可以存进人才档案里,随时可以替补。”
“是不错,第一轮的选拔很严格。”
“近两百人,才留下来这六十人,她们确实是比较优秀的。”
“明日的复试,我也去参加,亲自看看这些人。”
“如果确实都很优秀的话,可以适当增加名额。”
“假设能招到五百名学生,一门课程十位先生,是太少了些。”
凤明渊在一旁接话:“咱们不差这点银子,要不多招点?”
“嗯。”
“关键是,万一来报名的学生多,甚至都来了呢?”
“这六十名全要都不够。”
“嗯,我明日亲自去看看情况。”
“即便全部要,复试还是要严格举行,分出个高下来。”
“到时候,我准备把孩子们按年龄,分成大、中、小三个级别。”
“表现最好的,可以教大一点的孩子。”
“嗯,你这想法很好!”
雍王府复试现场。
张玉婉一大清早,便到了雍王府的复试现场。
一一旁听了所有人员的复试后,张玉婉非常满意。
“孙大人,这六十人,全部留用。”
“你按课程,按得分高低,分成三个等级。”
“另外,前一百名被淘汰掉的的那四十人,把资料整理出来,给本宫看看。”
孙大人恭敬地应下:“是。”
乾清宫。
张玉婉临近午时才回到乾清宫。
凤明渊问结果:“怎么样?”
“很不错,都很优秀,我让孙大人全部留下了。”
“另外,我还让他把前一百名中,被淘汰掉的另外四十人的资料找出来。”
“这其中肯定还有很优秀的人。”
“如果来的学生多,先生不够,就让她们替补上来。”
“可以。”
雍王府门口。
复试榜单一贴出,百姓们看到六十名复试者全录用时,现场响起一片欢呼声。
“感谢皇后娘娘!”
“复试的时候,她就在一旁坐着,我一紧张发挥得不是很好。”
“原以为没希望了,没想到居然得了一个中。”
“没想到,我还能在皇后娘娘开的书院里当先生。”
“以后,我一定好好教学生,不辜负皇后娘娘的期望。”
“是啊,走,回去庆祝去!”
乾清宫。
晚上就寝后,张玉婉靠在凤明渊的胸膛上。
“现在,先生的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就要准备月底的招生了。”
“我好期待,希望孩子们都能来学知识。”
“等着吧,我觉得来的人应该不会少。”
“但愿吧。”
“对了,算数的先生,我要先培训一下。”
“教她们学习,那边数字的写法和记账方法。”
“到时候,让孩子们几种算法一起学。”
“嗯,可以。先等报名结束,看有多少人,再来培训也不迟。”
“有道理。”
“如果学生多,说不定先生的人数还得增加。到时候,再一起培训也好。”
“培训那几个数字,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吧?”
“不好说,单纯的那十个数字几日就行了。”
“但要把十个数字用到记账中,就要多些时日了。”
“那你准备用多少时间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