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坝洲
望故城内到处都是厮杀声,天兵不知道灭神军埋伏了多少人,灭神军也不知道天兵有多少。
灭神军并不在意战斗的胜负,他们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胜利,作为伏兵,他们有着必死的觉悟。目标只有一个,杀了天兵,减少天兵的数量,直到自己被杀。
战斗直到黎明时分才渐渐平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灭神军秦怀远被天兵包围,誓死不降,力战而亡。临死前他也许能够看到之前被他亲手牺牲掉的将士,这次他也来了,心里终于不用再念着欠他们了,真舒服。
天庭军队也受重创,但仍然为灭神军的悍不畏死而震撼,于是就将他们埋葬在城外,并且为之立碑。
此战,灭神军牺牲秦怀远等将士两万,杀天庭大军五千余人,成为一场没有胜利者的大捷。
此战过后,东方天帝的十万大军仅剩六万余,还未入蓉城,就已损失三分之一军队。
东方天帝对水、冰、风三部主神将进行了怒斥,责令他们加强防备,不得再出现类似被偷袭的事件。同时,命令他们继续推进。
三日后,三部攻思乡城,李易守城一日后主动撤军。天兵入城后几乎是挖地三尺,也没有发现伏兵,因为李易根本没有埋伏伏兵。同样的手段,不可能总是奏效,所以李易就放弃了这种想法。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至此,坝洲城的附城全部丢失。
魏里子与吴起的奏禀送到慕无疾手上后,慕无疾立即召集各部门主官商议对策。
将天庭军队可能行进的路线上的民众全部撤离是不现实的,其他的小城问题还不大,但是像蓉城这样的动辄百万人口的大城,根本无法实现。
最后,大家商议做出了以下决策:
一、由朝廷出钱,将沿途小城以及大城中想搬迁的人口,暂时搬迁安置,安置地以远离路线的城市为主,地方负责按照比例接受,朝廷提供粮食。
二、全力支持灭神军作战,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资给物资,力求将天庭军队挡在川郡之内。
三、发布公开布告,主要内容是告诉天庭大军,我人国朝廷不会利用百姓去战斗,不会让百姓反抗他们,但请他们不要迁怒百姓,不要欺凌无辜,要有神的品格和胸怀。
于是,人国朝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人口迁徙工作,但很多百姓并不愿意迁走,并对来做工作的官员讲,一旦天兵到来,他们会带走所有的有用东西,躲到深山老林中避难,绝不会给天兵一粒粮食,同时也会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因此,实际上,迁徙的人不足计划的一半。
而对灭神军的支援,魏里子主要是要连弩、弩箭这些物资,却没有要求增派军队。一般的军队并不能对抗天庭神军,一旦阵亡率达到一定程度,军队就会崩溃。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灭神军一样悍不畏死的。魏里子训练灭神军,最大的成果不是战斗技巧的提升,而是服从命令、不惧生死,即使前方刀山火海亦敢前进。
而公开布告,慕无疾不仅在国内发布,也发到了其他邻国,包括敌国,甚至派人专门呈给了东方天帝和昆仑天庭。
天庭大帝收到布告后,笑了笑,亲自拟旨给东方天帝,却只有两个大字:“仁义”。
东方天帝前有人国朝廷的逼迫,后有天庭大帝的助推,只能对外发布声明,此次神战只针对人国朝廷,只要百姓们敬神,不与天兵为敌,天兵绝不会骚扰、欺凌无辜百姓。
魏里子收到东方天帝的声明后大笑,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有了一丝保障,起码东方天帝不敢过分的欺凌百姓了,这样,他就可以放开手脚,采取大纵深战略了。
东方天帝暂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声明所带来的影响,只是想着如何攻下眼前的坝洲城。他将所有天兵带了过来,驻扎在离坝洲城最近的思乡城。
坝洲城作为魏里子灭神军所选的主城,位于山腰之上,地势险要,水、火难攻;城高墙厚,如果强攻将会损失惨重,并且里面还有几十万大军,能不能攻下来都是问题。
但是,不拿下坝洲城就无法真正进入川郡,更别提进入陕郡、晋郡,从而进攻燕北城了。
如果绕道,一是路程遥远,耗时过长;二是地势险恶,更容易被埋伏;三是灭神军也可以很快机动过去,同样没有什么意义。
因此,攻下坝洲城就成为首选。
东方天帝召集各部主神将,商议如何攻城。
弱水提议,由水、冰、风三部,按照之前的策略,再次冰封坝洲,将灭神军冻死在城内。
其他主神将没有其他主意,纷纷赞同弱水的意见。
会后次日,三部就开始了冰封坝洲的计划。雨从天而降,然后在风与寒冷中结冰,整个坝洲城也成为了冰窖。
一连三天,预想中灭神军弃城而逃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城墙上,守军依然站的挺拔,反而因为结冰的原因,城墙更加难以攀登了,别说攻城,爬都爬不上去。
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坝洲城内御寒物资充足,二是坝洲城足够大,大到几十万大军都住进房屋内都没问题,根本不担心帐篷的漏风漏雨问题。
意识到徒劳无功,三部也不得不停止施术,以免白白浪费神力。
在一筹莫展之际,毒部主神将毒虺觐见东方天帝。
毒虺施礼后道:“天帝,我这两天看了一下坝洲城地形,发现只有一条河流经过坝洲,虽然他们也可以凿冰化水,但有现成的水源就一定会好好利用,因此,我断定,他们主要喝的水就是这条河的水。我可以召集我部人马,对河水布毒,以此毒死灭神军。”
东方天帝点头:“嗯,不错,毒虺,你心思缜密,如果此策奏效,我必记你一大功,同时亲自向北方天帝,为你请功。”
“多谢天帝器重,属下定当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