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 26 章
蒋甜淑略略放慢脚步,偏过头看秦昼,后者捧着那个皮毛雪白的兔子,眼帘微垂,一副做错事接受检讨的模样。
这是蒋甜淑重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秦昼这幅委屈的像受了气的小媳妇一样。
心中那股子气顿时烟消云散。
秦昼不过一个6岁的孩子,他的性格不像成人那样完全固化。之前生活在秦家,秦家没有给他正常孩子的教育,而是动辄打骂,导致他的心理不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健康。
想到这,她很佩服秦昼的母亲,当年秦昼生活在她家的时候,性格比现在更甚,极为阴沉,整天一言不发,被他瞪一眼,后背直发毛。但成年后,蒋甜淑再度见到的秦昼,性格却和小时候截然相反。可想而知,他的母亲将他接过去后,在他身上倾注了多少爱,才将他变成那样一个温柔的人。
她心下一软,现在最重要的事,不应该对他发脾气,而是要像一个长辈一样,对他进行耐心劝导,慢慢纠正他的性格。
她抿了抿嘴,看着他怀里的小兔子,小奶音认真地说:“哥哥,我不是不喜欢这只小兔子,我只是不喜欢你的做法。”
秦昼抬起眼看向眼前的小团子,正巧碰上小团子眨了眨眼睛,两扇浓密卷翘的睫毛上下扑扇,眼珠像黑葡萄一样,黑黝黝的,明明没有哭,眼里像是含着两团水雾。秦昼想起同班同学带过来的洋娃娃,蒋甜淑的眼睛就跟那个洋娃娃一样。
蒋甜淑继续说:“如果我送你一个东西,你不喜欢,直接不收,我不会生气。如果你收了,然后又扔了或者送给别人,我会很生气1、
秦昼皱了皱眉,还带着稚气的面上神情很是认真:“我不会扔你的东西,你和他们不一样。”
“不是一不一样的问题,”蒋甜淑耐心的说,“我的意思是,你这样做,是不好的,之所以拿我自己打比方,只是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子做了。如果对方小朋友送给你的礼物,你很喜欢,就收下好好收着,如果不喜欢,就不要收别人的。”
秦昼不明白她为什么老是纠结这个问题,既然对方把东西送出去,说明对方不需要那个东西,既然如此,不收白不收,为什么要拒绝?至于将东西丢掉,收了对方的东西,说明东西的处置权在自己手里,扔掉或者送人,哪个方式都没有错。
秦昼盯着她水汪汪的大眼,心想,如果自己把这个想法说出来,眼前的小团子肯定会哭,他不喜欢小孩子哭。想到这,他妥协的点点头:“以后不收了。”
又补上一句:“明天我把那些东西都还给他们。”
一直在旁边看着莫兰凑着小脑袋看着秦昼怀里的小兔子,期期艾艾地问:“那个……昼哥哥,你的兔子可以送给我吗?我好喜欢。”
秦昼义正言辞的拒绝:“不行,这是别人送给我的,不能送给你。”
莫兰委屈的瘪瘪嘴,嘴里嘟囔着:“送淑淑,不送我,好偏心1
蒋大明去邻县学校学习一个星期,吴芬因为是厂子里小组长,下午时不时要加班,所以下午放学,两个孩子都是自己走回来。早上则由吴芬送去上学。
翌日大早,秦昼起的早早的,早饭都没吃,匆匆和吴芬说了声就自个去学前班了。
吴芬奇怪,把蒋甜淑拉了起来,问两人是不是闹别扭了。蒋甜淑莫名其妙,昨天两人还好好的,不过心里头担心,便没有慢吞吞在家里吃早餐,拿了两个包子,一个包好,另一个边走边吃。
吴芬把蒋甜淑送到学校后,没有立刻走,而是跟着蒋甜淑去了2班,看到秦昼好好的坐在座位前时,这才折路回厂子上班。
蒋甜淑把书包塞到抽屉里,看向秦昼。
此刻,秦昼坐在课桌前,聚精会神地捣鼓着手上的东西。
桌上的都是些小玩意,有橡皮,有折的小船,还有一些其他七七八八的东西。
蒋甜淑问他:“这些东西怎么都回来了?”
这些都是班上小朋友送给秦昼的礼物,昨天他都扔了的。
秦昼小心翼翼地把一个小风车用米饭粒粘好,说:“垃圾阿姨每天上课后才倒垃圾,所以我捡回来了,修好还给他们。”
在这大冬天,他额上还有汗珠,蒋甜淑心下一软。昨天他说那些东西都会还给其他小朋友,她以为只是他手上有的,比如说小兔子,没想到他特意大清早来学校翻垃圾桶。
“下次这种事,你和我说一下,我帮你的。我妈妈还以为我们两个吵架了呢,”蒋甜淑说,同时把给他带的包子递过去,,“呐,你的包子,我给你挑了你最喜欢的白菜香菇馅哦。”
蒋甜淑看着他忙个不停的双手,她嘻嘻一笑,把手里的包子递到秦昼的嘴边,“你继续弄,我喂给你吃。”
秦昼动作一顿,斜眼看了眼旁边的小团子一眼,小团子又说:“快点啦,待会上课了老师来了,就吃不到了。”
秦昼挪回眼,张开嘴巴,在白胖的包子上咬了口,这口咬的挺大,直接咬到馅了,顿时间,嘴里充斥着香菇白菜的香味。
他手下的动作更快了。
在王老师进来上课前,原先被秦昼弄坏的小玩意全被他修好了,赶在第一节课课间的时候,他把那些东西全部还给了对应的小朋友。
秦昼在班上向来都是高冷的,之前小朋友送他礼物,他收是收了,但面上的神情永远都是一副扑克脸。所以这次他特意把礼物还回去,小朋友简直受宠若惊,嚷着问他能不能一起做朋友。
秦昼下意识地看了看趴在课桌前的蒋甜淑,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在她身上渡上一层柔和的金光,像是……像是老师经常给他们讲的故事里的小天使。
她有很多朋友,小朋友都很喜欢她。
秦昼回头,抬眼看着眼前这个眼里充满期待的小男孩,说:“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