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玉缘大唐 > 第57章 亲情感化

第57章 亲情感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等武则天的情绪平静下来,李显回忆着高风书信里吩咐的话语,战战兢兢地来到她面前,红着眼睛缓缓开口道:“儿臣知道,母后对我们这些做子女的管教得特别严厉,以前的我,少不经事,很多时候,都在埋怨您,不过,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被母后搂在怀里,依偎在母后温暖的怀抱里,可是,这种事情在我的记忆里却很少,伴随我长大的,却是冰冷的宫殿和漫漫的长夜。那时候,我常常怨恨母后,认为母后不要我了,抛弃我了!”

    武则天听到这里,脸上一愣,咦!你个小混蛋,这是怎么一回事儿?难道你千里迢迢地跑这么远,就是要在众人面前翻朕的旧账不成?虽然心里有着诸多的疑惑和不解,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她,依旧是一脸的平静,外人丝毫看不出她心中的波澜。

    李显双眼一挤,接着又道:“后来,孩儿长大了,做了父亲,直到有了润儿和裹儿才知道,为人父母的确不易,慢慢地开始理解母后。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愚蠢和无知。每次看到母后下朝时,总是拖着一副劳累不堪的身子,我心里就好痛,好想替母后分担些压力。难以想象一个弱女子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却要凭借着自己单薄的肩膀,硬撑起一个诺大的天下。这副担子究竟有多重?责任究竟有多大?日子过得究竟有多难?试问,天下之大,又有几人能知?明天就是父皇八周年的忌日了,每到这一天,孩儿就倍加思念父皇。他一个人在地下能不苦吗?能不孤独吗?能不想我们吗?有时候,我真想去地下陪他说说话,儿臣远在千里,几年都不来神都一躺,又何尝不想尽一份孝心?母后!儿子此次前来,也是真心想念父皇和您啊!”

    说到这里,李显想到了死去的父皇,想到了现在的处境,委屈的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两行热泪顺着他的脸庞不停地往下流。在场的众臣也深有感触,是啊,高宗这一走竟然八年了,庐陵王又远在千里,她一个女流之辈也确实不容易!几个心软的臣子揉了揉眼睛,竟然呜咽着哭出声来。武三思见状也假惺惺地流了几滴眼泪。此刻,坚强的武则天双眼也变得模糊起来。

    李显见自己的诉说起到了煽情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接着又按照高风信中所言,朗声对大家说道:“我伟大的母后,她心系天下、情系苍生,把对我们儿女的小爱转化成了对天下苍生的大爱。她舍小家、顾大家,为了让百姓能吃饱、穿暖,果断取舍,放弃了自己的幸福。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实为我等之楷模!在儿臣心中,母后就是天下最伟大的母亲,无论她把太子之位传给谁,儿臣都不会怨她、恨她。在母后面前,儿臣永远是个未长大的孩子,只想永远呆在她的怀抱里!”

    说到这里,李显已泣不成声,眼泪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武则天紧紧搂住了自己的儿子李显,老泪纵横,不停地擦拭。在场的众臣也都陪着落泪,一时间,整个宰相府哭声一片,这些人哭得比高宗皇帝驾崩的时候,还要凄厉、还要伤心。

    恰在这时,八岁的皇孙李重润牵着六岁妹妹李裹儿,突然哭着小跑过来,一下子扑到武则天怀里,大声叫道:“皇奶奶,皇奶奶!我们想你了,这是我和妹妹给你捎的小龙虾,特别好吃,你尝尝,我,我们想见皇爷爷,哇!”

    过了好大一会,大家才止住哭声。李显慢慢抬起头来,擦干眼泪,低声说道:“母后,你看,润儿和裹儿都长这么大了,我还在您面前哭鼻子,真是让您见笑了!”武则天一手摸着孙子李重润的小脑袋,一手搂着李裹儿,此时的她,俨然没有了皇帝的威严,像一位普普通通的慈祥母亲:“显儿,母后见到你们很高兴,在母后的眼里你永远是个未长大的孩子,你们既然来了,就在神都呆一段时间吧,过了年再走,也让朕的孙儿在皇宫里转转。”

    此时,武则天心里感慨万千,虽然自己坐拥江山,风光无限,然而,她毕竟是一介女流,确实也不容易。为了打败王皇后自己活活掐死了亲生女儿,但凡能有一丁点办法,谁愿意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你死我活的宫廷争斗中,为了生存,事与愿违啊。为了能嫁给李治,自己硬是挺着大肚子在感业寺出家为尼期间,生下了长子李弘。为了讨好李治,又把姐姐武顺也送给了他,姐妹二人共事一夫,试问,天底下又有几人能做到?

    这一路走来,咽下了多少苦楚?承受了多少委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这个世上,除了显儿,还有谁比她自己更清楚?高处不胜寒,又有几人真正懂得?现在倒好,身边连一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了,这些痛苦都深深埋在她的心底,她又能向谁道出?可是,令她万万想不到的是,最理解自己的那个人居然是这个不争气的显儿,果真如狄仁杰所说,这天底下,母亲最亲、最近的人,应该是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娘家侄子。

    “母后,孩儿久居庐陵,闲暇之余写了一篇文章,还请母后点评一下!”

    “哦?说来听听!”

    “凉州之野有异人,黑心而红袍。触金银,尽贪。嗜杀人,无御之者。然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得民心焉。其始,汉献帝以皇命捕之,官升三级。募有能戮之者,许以美女。天下之人争奔走焉。

    有吕氏者,专其事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一百日,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王允悲之,且曰:‘君畏之乎?余当告于献帝,赐貂蝉,授神剑,则何如?’吕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呀呀的个呸!死而死矣,不杀董贼,吾誓不为人,甘愿出家为僧,空守青灯!’于是,吕布‘认贼作父’,伺机捕贪,瞄准时机,断然出剑。

    鳏寡孤独者控诉曰:‘吾辈之所以穷困潦倒者,皆只因董贼搜民脂、刮民膏也!国之所发救济,尽入其囊,亦以各种名义,敛财、受贿,营私结党。吾等非亡则穷尔!董贼之来吾乡,游玩乎东西,享乐乎南北,收红包、要特产,虽鸡狗也不得以幸免焉!’王允闻之大泣,痛心疾首曰:‘董贼违法乱纪,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致人神共愤,其罪当斩首焉!’‘放我一马,必当厚报,而后绝不再贪也!’董卓声泪俱下,言之戚戚。王允悲之,且曰:‘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汝不死,则社稷百姓俱亡矣!’吕布闻言,毅然挥剑,董卓头落,民众嬉戏而乐。

    余闻而愈悲。子曰:‘反腐拒贪,防微杜渐,则天下安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董贼观之,犹信。呜呼!孰知天下之贪官,尚有不惧吕布之剑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这篇文章写得颇有新意,很独到,叫什么名字?”

    “《捕董卓者说》。”

    “行文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此《说》用对话的形式展开全文,叙述故事情节,并有议论和反问,使文章显得愈加显得生动活泼,波澜多姿,给人以真实感,开创了诗词文章革新的历史先河,况且,里面还夹杂着治国安邦之谋略,确实不错!”

    “母后说得对!孩儿以为,治国之重点在于治腐降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事古来有,苛政猛于虎!”

    “治腐降赋!苛政猛于虎!《捕董卓者说》写得很好,很有见地!可是,朕今天太累了,要回宫歇歇了。”

    武公公和武三思一起搀扶着武则天缓缓离开了宰相府。

    “姑姑,刚才,咱们为什么不把这帮逆贼一网打尽?全部都咔嚓了?”武三思手掌放在脖子上,边走边比划道。

    武三思见这些人都支持庐陵王李显,极力想拥护他做太子,恨不得当时就一锅烩了他们,将他们一个个都凌迟处死或五马分尸。

    “你看狄仁杰、项剑、王孝杰和虎敬晖那几个老臣像是逆贼吗?”

    “确实不像!”

    恼怒之下,武三思并没有三思,而是接着又道:“那太子之位究竟还传不传给侄儿?果如高风所说,您百年之后,这皇宫易主,他们李家人会灭了我们武家、生吃活剥了我们的。前几年,他们可没少受咱们的气,咱们也确实杀了他们不少人。”

    的确如此,几年前,武则天命薛怀义在洛阳修建明堂,待明堂修好之时,她和上官婉儿想出了一条毒计:一方面,让婉儿下旨给各地的李姓王爷,让他们进京观看明堂的落成典礼,不来者以“大不敬”论罪。另一方面,她又派人四处散布谣言,说她要把这些李世民的龙子龙孙请到洛阳一锅烩了。她这条毒计的目的就是要逼着这些王爷造反,然后再以谋反罪除掉他们,好为自己称帝铺平道路。

    公元688年,乾王李元嘉之子通州刺史李譔命人伪造了睿宗皇帝的御玺,并写好伪敕:“朕已被幽禁,望诸王发兵相救。”琅琊王李冲,接到诏敕后,马上联系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纪王李慎,密谋起兵,迫武后退位,迎中宗还朝。结果,他们这帮匆匆起兵的乌合之众瞬间就被朝廷金吾卫击败,越王李贞饮鸩自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及长乐公主等人被捕,他们经受不住周兴的酷刑,均在狱中自杀身亡。

    剩下几个李姓王爷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武则天让周兴伪造证据,污蔑他们,不是杀人放火,就是坑蒙拐骗,不是刨了绝户坟,就是钻了寡夫门,反正,个个都坏透了,简直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面对这些“十恶不赦之人”,武则天也毫不客气,该杀的杀,该抓的抓,一时间,整个朝堂让她折腾得人人自危,道路以目。这就是政治,没有是非对错,只有成王败寇。

    “容姑姑再想想,废立太子之事还是先放一放再说。”

    武三思听到武则天模棱两可的话语,气得垂头丧气、捶胸顿足,一句话也没有再多说,低着头搀扶她来到了车辇仪仗跟前。

    当晚,宰相府。

    “高将军!骆大人,你们赶快逃命吧,走慢了,怕是一切都晚了!”太子李显催促着高风和骆宾王。

    “哈哈!我是不会逃的!我明天还要面圣呢!”高风从容答道。

    “生死自有天命,贫僧早已看破红尘,绝对不会逃跑的!”

    “高将军,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母后杀人从不眨眼,你赶紧走吧,明天还面什么的圣,她不会理你的,今晚没有杀你已经不错了,莫要急着面圣,再丢了性命。还有骆大人,你也赶紧走吧,母后当初都恨死你了,发誓要将你抽筋剥皮,她不知道你被黑衣社带到了凉州,不然,她就是踏平黑衣社,也要把你给杀了。”

    “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风雨雷电的肆虐,才有了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的猖獗,才有了波澜壮阔;苍茫的森林忍耐了虎豹豺狼的凶残,才有了郁郁葱葱。贫僧相信陛下有此度量,我等并无性命之忧!阿弥陀佛!”骆宾王双手合十又说了几句。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依老臣之见,这次高将军和骆宾王未必会丢掉性命,说不准庐陵王还会重返太子之位!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据我观察,陛下已经想通了,假如她要想杀人,会给别人逃跑的机会吗?”

    “是啊,这次她带了好几百神策军,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韦氏后脊梁骨发凉,一边擦汗,一边附和着说道。

    试问,满朝文武谁敢当面提及武则天百年后驾崩之事?提及这几个敏感的字眼,恐怕都得考虑一下自己的脑袋还在不在脖子上,然而,高风居然说出来了,而且还是当着皇上的面咄咄逼人的一吐为快。

    大家离开后,宰相府的大厅里空空荡荡的只剩下两人,韦氏小鸟依人似的轻轻依偎在李显怀中,两人相拥相依,紧紧抱在了一起,仿佛又回到十年前的热恋时期。此情此景令她想起了两人的患难与共,想起了两人的相濡以沫,想起了娘家人的悲惨离合。当年(684年),李显下台,父亲韦玄贞坐罪流放至钦州,不久逝世,母亲崔氏,被钦州首领宁承兄弟所杀,四个兄弟韦洵、韦浩、韦洞和韦泚全部遇害,俩姐妹逃窜获免,真可谓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时候,以往的所有憋屈、不甘和仇恨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怜悯、愧疚和你农我农的拳拳爱恋之情。

    李显眼泪未干,轻抚着韦氏的秀发,深情地说道:“爱妃,你也老了,都有白发了,这些年,为了咱们这个家,为了我,为了润儿、裹儿,真是辛苦你了!”

    润儿的名字叫李重润,是李显和韦氏生的长子,此时尚幼,年仅8岁。在他长大到19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小表妹一起背地里说武则天和张易之的坏话,被别人听到,汇报给了武则天,结果,被亲奶奶武则天捆了起来,活活杖毙而亡。公元706年,李显再次登基,追封儿子李重润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

    裹儿史称安乐公主,生于公元685年,韦氏的亲生女儿,有第一美人之称,裹儿出生的时候,赶巧是在李显被贬到房州的路上,当时情况窘迫,缺衣少食,李显解下自己的衣服把她裹了起来,所以起名裹儿。公元698年,李显复立太子,册封安乐郡主,嫁给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后来,又改嫁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册封安乐公主。

    韦氏听到“爱妃,辛苦了”这声暖人的话语,眼眶不由得一红,热泪落下,眼前这个懦弱的,噙着热泪的男人是自己一生唯一的真爱,这个并不宽阔的胸膛是自己最结实的靠山,是他用自己的坚持让自己当上了太子妃,当上了皇后;是他用自己的真爱,感动了武则天,挽救了她的性命。虽然这些年他一直软弱无能,没有给予自己太多的幸福,没有让自己当上真正的皇后,没有能救活她的家人,但最终还是共同携手历经了无数的狂风暴雨,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

    韦氏依偎在李显的怀中,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享受这难得的温柔时刻。这声“爱妃”,这句“辛苦了”,如同一股温泉流淌过她的心房。作为一个女人来讲,她渴望这种爱人的怜爱,只是在残酷的宫廷争斗中,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女人。

    其实,女人就是一种感性动物,男人根本不用跟她们讲道理,再大的事情都可以用一个“情”字来打发。有时候,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束小小的玫瑰、一个深情的拥抱就可以让她们感动,以至于迷失自我,为你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在这个漫漫长夜里,韦氏就像个小女人一样依偎在李显的肩膀上,迷失在他温柔的怀抱里。

    一场皇位传承危机被高风三言两语顷刻间就给化解了,庐陵王李显用高风教给他的台词,感化了武则天,缓解了母子关系,又用高风写给他的《捕董卓者说》,获得了武则天的政治认同,为她治国安邦提供了策略。李显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并承诺高风,他登基之时,便是册封他做骠骑大将军之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