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诗语词曲 > 邓通篇第十九章莾铜山

邓通篇第十九章莾铜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登山不见云涧潭千尺深。

    飞鸟不过仞猛兽嗜血腥。

    那铜山地处金沙江深处,与云贵川三地接壤。高二百余里,宽五百余里。山势陡峭,千山绝壁林立。从来没有人烟,汉前属于蜀地。无路。山上终年瘴气弥漫,山脚万丈深渊绝壁之下终年波涛汹涌浊水泛滥而过。不过离邓家老家故里不过三百余里,因为这个原因皇上选择了此山赐与邓通铸钱,当时那一边都属于不毛之地。中国古代冶炼发达,认为与实践证明,只要有山,便有铜铁。古人用铜铸钱以流通,获取更多物质,用铁制兵器以守城池。西汉时期的诸王们早已将大块河山城池但凡富有的地方瓜分了干净。还有各路诸侯豪门的占有领地不说。朝廷实行中央集权,统一统领,在文帝执政期间,还算各王安分守己,百姓乐业而居,也是因为文帝生活并非过分奢华,比较节俭,尚能体恤民意。见证了暴秦的倒塌原故吧,也有文帝晚年崇鬼敬神独宠邓通一人的原故吧,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梦里的人出现一定是神的意志,不敢违抗。倘若文帝拥三千美女,年年选妃,全力分散了注意力,那又不知是怎么回事了。也许连年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恰恰是邓通固定了文帝的其他奢靡杂念。而邓通对皇上的忠诚是他为自己的家族立下汗马功劳,虽然他在开发完成铜山后被太子置于不死之地。倘或他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稍微偏离方向,利用文帝信神的不会改变的信仰,饱捞权利的话,历史题材的书写可能又是另当别论。

    大约几个月过后,邓家的车马喧嚣从长安街上而过,匆匆忙忙赶到了封地的铜山,当时那山就叫铜山,千年的荒芜在无人烟之中。邓通也随家人一起到达铜山。才刚到达目的地的山脚,天空不作美,大雨滂沱,车马不能前行,原以为那铜山至少也是有些人烟,谁知一看,千仞壁立,莽莽苍苍,脚下飞湍急流。邓通的父亲立即做主,返回家乡暂住,一家人又车马水龙长途跋涉回到邓家的老宅。因为邓贤父母早亡,年少出门闯荡发财致富,少有回来,发富后还带上了唯一兄弟的两个侄子同住,但是因为邓家出了邓通,家乡的人无论沾亲还是带故的族人们,竟然把邓贤家的老宅打理的宽大亮堂。邓家一行几十口人才得以栖身。

    邓通与夫人黄氏,不顾车马劳顿,忙碌着安顿好了家人,深夜时分,黄氏又劝邓通早些歇息,二人住的邓家老宅的二间偏房,两个孩儿住里间。家中的家私锅具一应俱全的样子;邓通也不能入睡,夫妻俩说起事情:“还好,族人们多多想到,说起是皇上恩赐倒不如说是家族流放。”黄氏坐在床中暗自哀伤叹气道:“你怎么能这么说,但凡做臣子百姓的只能记得皇家的恩情,没有皇上有我们的今天吗?”见邓通这般,连忙转移话题:“我想起临行前与窦好女的别离,记得我告诉她了你得到皇上恩赐的铜山,要举家搬迁,还要变卖了家财去开发冶炼,也不知那地方是什么情况,我们这一走不知何年可以再聚。她说,我们虽是女流,也不知男人们事业的艰辛,又只能一味的随从。你这一走,天涯海角……于是捧着一包珠玉首饰非要送作别离的礼物,知道开采的困难,这才收下的”又去那柜子里扯出包袱来,摊开在铺上,邓通首先看到的是那块自己从小随身携带的翡翠玉佩,又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到成为女儿家的美好,把这玉佩怎么地扔给她……心中怔怔地看着,也许她已经把这些事情忘了。再说自己这些年专心致志伺候皇上,哪里敢愈那雷池半步呢,弄得不好就是满门抄斩。心里些许悲凉失落。把那玉佩重新拿起:“这个就不用拿去变卖了,留下吧,也是人家一片好心,以后铜山铸钱成了,再送还人家。”那黄氏原是蒙在鼓里,高兴地把那玉佩格外小心包好收藏起来。

    这一夜夫妻俩和衣而睡。

    第二天清晨,是个好天气,冬日即将过去,初春的阳光普照。夫妻俩个准备爬起来继续整理收拾房间,刚才走出房门,见到族人们成群结队地抬得抬木梁,扛的扛工具已经开始在后面的空地建筑房子了。族长是个老者,仿佛是邓通爷爷辈的人,抱着族谱本本过来与邓贤一起正准备将邓家人一一写入家族谱中。邓通感动,走至人群中:“对不起了,各位本家家人们,今天元孺本该衣锦还乡为大家带来福祉,但是那铜山待我开发,一时间捉襟见肘啊!倘若铸出钱来我不会忘记大家的……”群人听了都说愿意为开发铜山出力,邓通立即表示:“只要是跟我上铜山铸钱的,我都让其占有股份,这铜山就是我们家族的财富了。”众人听了无不喜泣而下。之后又命兄弟邓元带着两个堂兄弟邓文,邓堪领了些人赶往铜山砍路。一行人身背刀斧骑的骑马,往铜山而去。

    因为不大放心,邓通也随即赶往铜山,那族长牵着自己家最好的那匹汉雪马亲自送邓通上了马,阳光下哒哒哒在土路中飞奔而去。邓家族人这个庄子在一片群山环抱之中的平原上,四面山林翠柏,平原田野葱绿。是这方有名的鱼米之乡。因为好长时间的朝廷实行免税纳粮,人们生活比较丰裕,突如其来的铜山号召了大家的积极性,尚或者有些积蓄的人家便是纷纷解囊相助。

    邓通追赶上了他们,一行人快马扬鞭到了山脚下,下了马:“这里有个口子,仿佛可以上山。”邓元忽然说,果然一行人往上爬,沿途树木杂草,灌木丛生,边走边砍掉,砍出一条羊肠小道来,邓元心疼哥哥,说让他不必一起上去:“也许这就是从前的上山之路,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就是了。我看山下的口子,取名邓关。回头伫立石碑。也好你们先行开路,我回去组织些人再来。”说完往回走,刚才走至邓关,看到族长已经领着一大队人马到了:“这个正是从前的山门呐”那族长说。命那些人开路上山。人都陆续走了,族长与邓通这才坐下来,邓通说了将这地取名邓关:“感情好。从前这关口也是可以上去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有山民上去,到了这里,人不自觉地上下飞起,落下,后来发现那路口隘盘着一条大蛇,张开大囗呼吸,但凡上山的人上不能上,反复起落,好生吓人,于是人们都不上去了:“为什么不斩了那蛇呢?”“说是斩不得。怕斩了这个山垮下来。现而今这山是皇上赐的,那蛇自然无影无踪……这关口自然打开了。”当日他俩骑马回庄,又请石匠打了石碑,那个石匠就地取材,将就那山口旁边的一块粗重的石头,凿出两个凸形的字来;邓关。伫立山门。接着又开始铺筑石板路面,邓元领着一拨人在前面砍树伐木开路,邓通带领石匠沿途铺路,几个月下来一条蜿蜒起伏的山路出来了。此时邓通将回朝廷,希望得到建筑工厂,冶炼的图案。临行前一天,他将几辆车拉回来钱两,该分发的统统分发。所有的钱两交邓元指挥着用,又让黄氏记录账目。一切交待清楚后才赶回朝廷。

    直接住进望神轩,说那文帝也奇了,邓通走后一直卧床不起,那身上的毒疮越发的不见好不说,成日里脾气暴躁。那朝廷由这几个大臣带着太子刘启自作主张。见到邓通,兴许是心理作用立即从床中坐起来:“你走了许多的日子,我便是疼痛了许久呀。”邓通不由分说俯下身去一口一口又将文帝身体的毒疮吮吸完了脓血水,这才坐下来:“你就挨着朕坐吧……”仿佛隔着几世这才见到。此时,朝廷的以周渤,贾生为主的大臣们又拥着太子到了文帝床榻下,跪地痛哭,诉说未尽力关心皇上的病情:“你们说这宫中谁最对我好。”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哼:“只有邓通对我好,只有他才是真心。”接着立即解除了大臣周渤的官职,将那贾生也再次流放。太子刘启吓得浑身发抖:“你回吧。”皇上不厌烦地朝他挥手”。太子这才退宫去:“这个邓通原以为他得了铜山,安心处理那边的事情,没有想到他回来得这么快。”太子恨得咬牙切齿。总有一天朕要让你当饿汉。”

    太子拂而去后,文帝又问了邓通铜山的事情,邓通告诉他,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现在是想让家族的人去学习炼冶,铸造的技艺,文帝立即答应让他的族人去洛阳的一座专为皇家铸钱的铜山学习:“尽量多用你本家族的人管理铜山,无论何时都会在自己手里。”邓通感恩。

    文帝稍微身体有些起色,连忙从床榻中爬起来上朝廷,在他看来,刘家王们仿佛一直在排斥朝廷,各个王占据着一方土地,像是独立的王国。他们几乎很少来皇宫,税务是越来越少,甚至没有。皇宫的节俭与紧缩政策仿佛助长了他们的贪婪。眼看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那太子刘启就一门心思地想着自己的登基的事情,用那几个腐儒成不了大事。决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削平地方王们的势力,为太子打下立业的基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