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众怒难犯
第二日,刘备三人早早的就推着竹摊来到博望坡,没想到早有数千难民等在这里。
关羽打水,张飞烧火,刘备煮汤,赵云维持秩序,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汤香四溢,空气中都是莲花淡淡的香味。
排在第一的难民是一个瘦弱的青年人,他的脸上手上脚上全是深可见骨的伤痕,鬼知道他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
此时,他捧着碗,满脸期待的看着刘备将汤勺放进锅里。
来了,来了,这就是流传一口汤下肚三天不饿的红莲汤。
青年的口水都快滴下来了,排在后面的人都踮着脚往锅里看,恨不得马上就轮到自己。
刘备舀起一勺汤汁,刚准备放到那青年的碗里。
突然,一颗石子飞来,精准无误的打在汤勺上,汤汁洒了一地。
看来人,正是昨天那几个军卒。
为首之人得意洋洋,也不知昨天那半锅汤是让他升了职还是发了财。
这次他都懒得跟刘备几人废话,吩咐着手底下的人去推车。
刘备和关羽张飞赵云就这样干看着,来时诸葛亮跟他们说过,但有人阻拦,且容他去,人贱自然有天收。
那军卒看着满满一锅红莲汤,心里乐开了花,昨天他把那半锅红莲汤拿去送给县里的官爷们,立刻就升了官,让他怎么能不喜,正盘算着这锅汤可以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一只手突然掐住了他的脖子。
是那满身伤痕的青年,他的双眼满是怒火。
军卒吓傻了,一时之间竟然没有反抗,难道他不知道攻击军卒是死罪么?
青年知道么?自然是知道的,可是,他已经饿了三天了,饥饿和愤怒已经让他对死亡的恐惧降到了最低点,都快饿死了,还怕什么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支长矛刺穿了青年的心脏,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最后一道伤痕。
是那军卒的部下,他们动手了,理所应当又不合情理。
人们麻木的看着这一切,军卒跪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息着,刚刚他差点被掐死。
“你们这群刁民,无家可归的臭虫……”
他谩骂着,拼命发泄心中的愤怒,可他似乎忘了,他面对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群快要被饿死的人,对于人命,他们看得很淡,青年的死像一根轻飘飘的稻草,压到了这群濒临死亡的人头上。
——
“你们怎么早就回来了?”
诸葛亮正在门口的大石上发呆,忽然看到刘备几人推着空荡荡的竹车走了回来。
然后,他又看到了他们身后,如潮水般一眼望不到头的难民。
刘备走上前,面色凝重的说道:
“孔明,出事了。”
啪,诸葛亮的扇子掉到了地上。
——
永汉八年四月十日,曹操兴兵五万伐刘表。
也就是在同一天,一队荆州军马开进南阳。
“爹爹,我们这是要去哪?”
狭窄的山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难民们扶老携幼的向前走着,诸葛瓜儿坐在诸葛亮的肩头,指着那看不见的山路问道。
红莲儿虽然只有三岁娃娃模样,但是体力和精神却好的出奇,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嬉戏玩闹着。
“大哥,你可不能怪我啊,我就打了两拳,二哥可是踢了好几脚呢。”
人群里,张飞还在跟刘备辩解着。
“是啦,是啦,你就打了两拳,却打死了两个。”
刘备用木棍柱着地,艰难的行走着。
诸葛亮原以为激怒了难民只是会让官家收敛些,没曾想竟然将那些人活活打死了。
哎,虽然也在意料之中,但未免来的太快了些。
眼下难民队伍成群,荆州兵杀来可如何是好。
——
荆州,襄阳城州牧府。
刘表看着桌上的战报,一脸的迷茫之色。
身旁的谋士蒯良也皱起了眉头,曹操奉诏兵伐荆州,理由居然是因为刘表曾经箭杀了孙坚,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果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蒯良建议刘表先上书以表忠心,愿请罪罚奉,免得落人口舌,再以精兵镇守南阳以据曹操,同时修书一封给袁绍,若战事起,两家联盟,共战曹操。
刘表依言而行,这时又有一封奏报,南阳郡守上报,近日来,南阳郡有一术士,以妖法蛊惑人心,妄言清汤可解饥饿,已派兵镇压,杜绝黄巾之势再起。
蒯良不禁多看了这份奏报一眼,心想莫非曹操是为此而来,转念一想,曹操没有这么做的动力啊。
很快,新的事务让他忘却了这件事。
大军行进速度自然没有飞马报信来得快,曹操的大军还没入南阳境,刘表的请罪书就摆到了刘协的案头。
刘表是皇室宗亲,刘协又怎么会责怪他,但又不敢违背曹操的意思,于是将请罪书抄写了一份命快马急送曹营。
曹操是在打下鲁阳之后才收到刘协送来的口谕,以及刘表的请罪书副本。
对于刘协让他罢兵的请求,他懒得理会,至于刘表的请罪书,他根本就没看。
曹操一边整顿兵马继续行兵,一面散出斥候,到处探听关于青叶红莲的消息。
本来南阳的守军正在围捕刘备和诸葛亮,但是曹操兴兵犯境他们只能先退回南郡。
诸葛亮拿出地图来仔细对照周围的景物。
“诸葛村夫,你还会制图?”
张飞惊讶的问道,自相识以来诸葛亮就好似没有不会的东西,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煮菜烧饭,洗衣拖地,那是样样精通啊,没想到连画地图也会。
“略懂,略懂。”诸葛亮一边应付着,一边专心致志的研究逃跑路线。
这时,赵子龙回报,追兵撤退了。
诸葛亮摸着胡须,思虑良久也想不出来为何敌人会退走,不过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毕竟是好事,留下赵云断后,让刘备领着难民队伍朝雉县去,他的目的是逃出荆州境内,投豫州刘岱而去。
就在这时,刘备遇到了一个老朋友——难民兼和尚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