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读书人
散会以后,陈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热炕头。
刚刚就开了一会儿会,他感觉自己的鼻涕都快要被冻出来了。
坐到热炕头上以后,顿感浑身舒坦。
陈祎让星野枫重新拿了一张大一点的纸张,顺便把自己的会议记录放进柜子里。
这个柜子是他专门让木匠制作的,专门用来放置一些他觉得重要的东西。
现在,陈祎打算先弄个城市草图出来。
别看现在城市人口不多,但随着发展,肯定还要吸纳更多的人过来。
这年头,人口就是主要的生产力,没有人口,一切都免谈。
他丝毫不怀疑,自己的这个城市,以后的繁华程度定然会超越都城长安,别看现在连个名字都没有。
陈祎不是学设计的,但他上过美术课,基础的绘画知识多少还懂一些。
你要是让他设计个高大上的东西,他可能画不出来,但你要是让他画个简易版城市地图。
谁还没用过手机导航了?
照猫画虎就是了。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折腾了大半天,陈祎也只是横横竖竖的画出了几条主干道,至于其它的,他打算明天继续。
第二天早上,陈祎刚睡醒起来穿好衣服,星野枫就告诉他,老村长带着一个中年人在外面等他。
陈祎抹了把脸,坐在饭桌前,让小丫头把两人带了进来。
进了房间,老村长躬身唤了声王爷。
那中年人一听这个年轻的光头竟然是王爷,连忙下跪请安。
陈祎随意的摆摆手道:“起来吧,我这里不兴跪礼,随意坐。”
老村长闻言,随便找了把椅子坐下,那中年人依旧局促不安的站着。
小丫头把早饭端来放在桌上,依旧是陈祎喜欢的包子和小米粥。
看了看二人,陈祎问道:“吃饭了没?”
老村长点点头道:“吃过了,不过他可能还没吃。”
陈祎望向中年人,后者虽然一脸尴尬,但还是点了点头。
陈祎用汤匙慢慢的搅拌着碗里的粥,有些烫,暂时还不能喝。
“说吧,什么事情这么着急?竟然连饭都顾不得吃。”
完了又朝着后面喊道:“小枫,再多那些吃的过来,还有人没吃饭。”
老村长闻言,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道:“今日早上,又有一批流民找到了这里,这个李书才是个读书人,所以我就带他来找王爷了。”
陈祎搅动稀粥的手停了下来。
他抬头不可置信的看着老村长道:“就因为这个,你就带着他在这里等了这么久?”
“是的。”
“那你知道我还在睡觉,为什么不带他先去吃饭?”
老村长一脸的尴尬,“突然来了个读书人,太激动,忘了。”
陈祎给老村长比了个大拇指。
“真棒。”
我要是不在家,这货是不是就得饿死在这了?
聊了几句,星野枫已经再次端着食物走来。
陈祎指了指桌子上的粥和包子道:“先吃饭,只要不是要命的事情,那就等吃完饭了再说。”
李书才满脸纠结,他是真的饿,但是不敢吃。
纠结了老半天,这才局促开口道:“小的一介草民,怎敢于王爷同桌?”
陈祎喝了口小米粥,听到这话翻了个白眼。
“哪来那么多废话?让你吃你就吃,既然知道我是王爷,那还抗命不尊?”
李书才抱拳,深施一礼后,这才坐到了桌边。
这一餐,李书才吃了,而且吃了很多,没有丝毫的客气。
在他心里,此生这条命便是王爷的了。
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他从这个老村长的口中,听到了太多太多关于王爷的事情。
见到本人以后,他更是对这个王爷充满佩服。
不但没有王者身上的傲气,整个人还充满了神秘。
一个当和尚的王爷,难道不够神秘吗?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跟着王爷吃的好,人这一生,说到底不就是为了这张嘴吗?
陈祎吃饱,三人走出房间,迎面又呼啦啦走进来一大帮人。
“王爷,我们已经选好了。”
陈祎仔细辨认,才发现这群人,正是昨天开会的那些工匠。
再次来到会议室,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想说的话。
陈祎只感觉自己像是捅了马蜂窝一般,耳边只剩下嗡嗡声。
“停!”
陈祎一声大吼,终于止住了众人的议论之声。
他拿出自己的会议记录,坐到桌边,这才说道:“一个一个的说。”
“我们先来,俺们铁匠推举铁柱担任。”
“俺们木匠选木成舟。”
“我们石匠选石大力。”
“泥匠倪建城。”
根据匠人们的推举,陈祎把这些名字一一记下,随后他抬头看向众人。
“当选的人,每人再自己选出两个副手,现在因为人手不足,工作量又比较大,所以你们同时还要兼顾研发院的活计。”
见四人点头应承,陈祎又道:“你们安排完了以后,除了基本的生产人手外,其余人先把磨坊挪到河边去。”
现在的磨坊是建在村子边上的,而他们的村子距离河边还有一段距离。
按照当下的工业水平,水车动力的传动装置,根本不可能承受这么远的传动距离。
众人闹闹哄哄的相继离开,陈祎又在后面喊了一嗓子。
“记得找个安全的地方,别到时候河水涨水的时候,再给磨坊淹了。”
众人走后,房间里就剩下陈祎和老村长以及李书才三人。
陈祎看了看李书才,问道:“既然读过书,那有没有考过功名?”
李书才傲然一笑,“我考过秀才。”
“既然是秀才,那朝廷没给你个一官半职当当?”
“没考上。”
“没考上你说个蛋。”
李书才一脸鄙夷的说道:“那些个考官太过迂腐,我懒得与他们同朝为官。”
陈祎一听,顿时一乐,好家伙,还是个自命清高的人物。
随后便好奇的问道:“说说看。”
李书才见陈祎想听,也来了兴致。
“当初的考题是如何提高朝廷税收,增加平民人口。
我的提议是降低农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商业,提高商税。
这样一来,平民粮食多了,能够养的起更多的人,自然会多生孩子。
商人多了,商税提高了,朝廷的税钱自然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