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买山
“没问题。”
李村长就带着众人往外走。
遇见村里人问,就道:“是来村里买地买山的大户人家,你们忙自己的,别闲着。”
村民们虽然好奇白元荷他们,可对村长的话也很尊重,所以只有极少数在旁边看,更多的还是在自家干活儿。
其实这会儿地里已经没有了粮食,都是光秃秃的。
倒是出门挖野菜,下河抹虾的村民不少。
李村长先带着白元荷,往村里靠近山坡的田地,指着道:“这边的田地,还有二十亩,只不过这边都是下等田,价格是八两银子一亩。”
“这么贵?”白起嵘有些咂舌。
他们这次逃难离开得匆忙,家里的田地屋子那些,都没有卖出去,只能全部损失,幸好路上捡了些银子,不然恐怕接下来的日子就难过了。
但是比起在老家那样无望的生活,桃花村的情况要好很多,至少有了奔头,虽然地有些贵。
“其实最近因为闹干旱土地价格降下来了,原本的价格是一亩下等地十两。”李村长连忙解释。
白元荷点头:“南方人多地少,所以田地的价钱会比北方贵很多,这个价格也不奇怪。”
见白元荷没有质疑自己给的价钱,李村长松了一口气。
白起嵘敲了敲自己的烟袋子,恍然大悟:“难怪如此,我就说怎么会差距这么大,看来还得好好打算。”
白元荷沿着田地走了一圈,视线却是落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山坡比较平缓,上面长着竹子,以及杂草,面积很宽,但明显都不能拿来种粮食。
她走过去,把抓了一把泥土看了看,是沙土地,白元荷瞬间就知道这山坡可以利用起来做什么了,种棉花,花生、西瓜这些也可以种一点。
最要紧的是,这边山坡离河边远,就算涨水,也影响不大,甚至还可以迁居在上面住着,正好山坡竹林旁的地面平缓,延伸出一个大平地,在上面建宅子,种桃林都非常合适。
白元荷很看好这个山坡,甚至对山坡下面的所谓的下等地也挺满意的。
地养养就能肥起来,何况她还有灵泉在手,养个地是件很容易的事。
等她看完,走下来,对李村长道:“村长,我们再去其他地方继续看看。”
“行,各位跟我来。”
李村长在前面带路。
又走了一圈,发现村里中间的良田都是村里人的,只有两边,靠山的一些旱地和下等田是可以售卖的。
最终,白起嵘跟李大树,买了四亩下等水田,四亩旱地,一共花了七十几两。
虽然地不肥,但至少是连在一起的,照看起来也比较方便,他们买的水田,就是靠着山坡那边,剩下的十二亩下等田,白元荷全买了。
她不仅买了水田,还连带着山坡以及后面的竹林,山林都买了下来,一大片面积,快占有整个桃花村三分之一的大小了,主要是后面没开发的山坡比较宽广,一两百亩的大小,若不是有之前的战利品,她也没这么多银子买下来。
光买山坡就花了四百多两。
除此以外,白元荷又买了三十亩的旱地。
明显桃花村这边主要是种植水稻,旱地的利用率不高,她才能买这么多。
当她的目光落在山坡对面的后山上,李村长因为做了一大笔生意,村里也能沾点福气,主动地解释:“后山谁也不知道有多远,因为山里有大猫,村民们只敢在外围找些野菜,蘑菇之类的,或者砍柴。”
“后山允许买卖吗?”白元荷其实是在问吴衙役。
李村长在听到买后山几个字,就已经惊呆了。
在他看来,白元荷刚刚买的山地,水田,旱地,已经是大手笔,在他眼里就是大户人家了,没想到人家竟然连后山都想买!
他有种自己轻视了白家的想法从心里冒出来。
越发觉得白家不好招惹。
白元荷可不知道自己随便一句话,就让李村长心里把她的身份又拔高了一分,以至于后来有了李村长的叮嘱,村里人很容易就接受了他们入村,省去了很多麻烦。
吴衙役按捺住惊讶的情绪,朝白元荷摇头:“这山是衙门的,不允许私人买卖。”
白元荷有些遗憾:“可惜了。”
“今天买地的事就确定下来就这些,麻烦村长带我们去看看村里能卖的房子?”
“村子里只有几个老破旧的屋子能买卖,恐怕没办法入老夫人的眼。”李村长实话实说。
等走到几个破屋子面前,白元荷终于明白他说的没法入眼是怎么回事了。
这些屋子外面看起来还行,但里面屋顶破洞,院子里长草,要想住,需要好好收拾出来才行。
白元荷看着这些房梁都烂了的屋子,有些头疼地按了按眉头。
她现在不缺银子不缺人手,就缺时间,这些屋子夏日倒还可以住,但关键,不过十日,就会降温,下大雪。
不说村里那些村民的房顶能不能顶住不被雪压塌,就说面前这些破屋子,就四处灌风,住在里面的人绝对熬不住。
“村长,可以买地基吗?”白元荷直接问。
李村长也不意外,能拿出这么多银子,白家怎么可能看上这边的屋子。
“可以,刚刚你们也逛过了,你们准备把房子修在哪里?”
“大哥,李大哥,我建议你们把房子就修建在村里旁边靠近山坡这边,我的想法是在山坡上修个庄子,到时候几家来往,也不远,走半刻钟就到了,离村里也不远,又不会占用村里人的地基。”白元荷一眼就看得出来,桃花村的人比较团结,修的房子都挨着,可大多三世同堂,房子迟早有住不下的时候,如果是自己村的人修房子,用了附近的地基还好,若是外来人,跑去占用了地基,以后他们的后辈就没地方修房子了,心里肯定会不舒服,更别说以后来往了。
所以为了麻烦,她果断选择最合理的位置,如此一来,离村里不远不近,距离感刚刚好。
李村长一听她说完这话,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对白元荷也多了些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