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朝堂上哭穷
张大牛踌躇了一会儿,组织了半天语言,最后还是直接说道:“林大人,咱……咱们大理寺没有银钱了。”
林安年眉头皱了皱,抬起头疑惑地问道:“要是本官没记错的话,九天前才发过月钱吧。”
张大牛被他看得有些发毛,但又不能转身走掉,他继续道:“林大人,您还是先看一下账本吧。”
说完便把手上的账本呈到他的面前,林安年接过看了起来,越往下看,他的脸就越黑。
“仅仅用了九天,厨房就用完了所有月钱?!”
张大牛咽了咽口水,纠正道:“大人,是……是十天,明天过后才彻底用完。”
林安年脸色更黑了,敢情他是觉得十天才用完已经很了不起了,是嘛?!
“原因?!”
林安年发誓,张大牛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绝对会将其踢出大理寺,绝对!
张大牛被林安年的冷意吓得瑟瑟发抖,他结巴道:“大……大人,这些时日,郡主来了。”
林安年顿了一下,有些疑惑地问道:“这话是何意?”
“大人是这样的,郡主每回来大理寺,奴才都会去询问她想吃些什么,郡主其实说的也不多,不过……咳咳,就是有点贵。”
林安年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若是只有郡主点倒也不算是一笔特别大的支出,不过后来郡主让奴才把所有人的饭菜都做成一样的,这伙食费用就……”
林安年不是一个注重口腹之欲之人,要不是张大牛说起这事,他还真没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想来,这几天的伙食确实好了不少。
其实这又是一场美丽的意外,当初张大牛来问林安安时,林安安以为大理寺吃饭是可以点餐的,所以并没有多想,便点了四菜一汤,还有饭后水果。
想到自家大哥和阿花工作辛苦,所以那个汤就……额……相对比较贵一点。
后来有一次她和衙差们闲聊,林安安随口问了他们一嘴午饭想吃什么,当时衙差们表示不挑,厨房做什么就吃什么。
林安安便想着大家既然不挑食,而且自己点得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便让张大牛都做成一样的,这样厨房也能轻松不少。
可是她对古代的菜价不是特别了解,点的东西大多都是贵的,这才让大理寺一下子穷得当当响。
林安年点了点头,煞有其事地道:“嗯,这才改善没几天,月钱就没了,可见以前的伙食有多差,你先回去吧,这件事情本官会解决的。”
第二天上朝,林安年在大臣们上报完正事后,便开始有理有据地在朝堂上哭穷,慕容白虽然不清楚发生何事,但还是盲目附议了。
皇上见自家儿子和自己重用的人都如此重视此事,又想到大理寺衙差需经常外出做任务,体力消耗大,需要的粮食也必然会比其他官员要多,所以没多问,直接应允了,完全没有注意到户部官员们那欲言又止的模样。
下朝后,慕容白和谢宁一同走出来时,林安年还在殿外,两人便上前问了刚刚在朝堂上的事。
林安年低语了几句,慕容白哭笑不得,他家王妃花别人的钱时还真是从未心慈手软过。
其他人有没有听见不知道,但旁边的谢宁可是听得一清二楚,见他们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谢宁都以为假公济私的人不是面前这两个人了。
“所以,林大人这是在等本官吗?”
林安年丝毫不觉得难为情,说道:“可不就是在等谢大人嘛,谢大人日理万机,下官便想着趁这会儿和您一同到户部,这申请批文应该也会快些。”
得了,这下子不仅假公济私,还想走后门,这真是大理寺少卿?!说好的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呢?!
而退朝回去后的皇上,也回过味儿来,他也好像记得才发了月银,怎么就没有了呢?
“德忠,去查查大理寺那边到底怎么回事。”
待皇上午觉起来,派出去的人刚好也回来了,听到打探到的消息,皇上顿时肉疼,这支出可是其他部门的三倍,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可话已说出,自己堂堂一国之君,也不能出尔反尔吧,因这事,皇上愁得晚饭都少吃了几两肉。
京城慢慢恢复了昔日的平静,可远在千里之外的某些人就过得没那么舒坦了,就如站在书房里的司马张富贵。
半月前,他们从地道出来后便开始赶路,刚下马还没来得及整顿,就被带到这里。
看见坐在自己面前的男子,张富贵立马跪下行礼道:“参见吾王!”
“你自己说说,你还有留下来的必要吗?”
男子的声音非常平静,似是询问的语气让张富贵的身体瞬间抖如筛糠,但大脑依然灵光,飞速运转。
“属下知罪,属下没有办好王交代的事,实在罪该万死!属下死不足惜,可属下不愿查探到的消息被掩埋,恳求王再给属下一次效忠您的机会,禀报完后,属下任凭王的处置。”
被称为王的男子嘴角微勾,一脸深意地看着张富贵,半晌后,他开口道:“好,那本尊就给你这个机会。”
张富贵已经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才发现自己的衣衫早已湿透,他立马调整状态,开始将来时就已经想好的话说一遍。
“王,据属下探查到的消息来看,这次会出现如此大的纰漏,与林肖的女儿林安安有莫大关系。”
“呵,张富贵,你莫要太过分了!若是说跟林肖儿子有关我们还能相信几分,偏偏你告诉我们跟一个傻了十余载的女子有关,吾王英明,岂是你能糊弄得了的?!”
说话的人正是平日和张富贵不对付的王怀进,他一直在王身边做事,两人像是八字不合一般,第一次见面就互看不顺眼,无论什么场合,只要两人都在,准能上演一出唇枪舌战。
“怀进兄,敢问你进过多少次京?京中之事所知多少?对那里的人又有几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