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人群在刑部聚集
这个时候去刑部,万一那些奸细混在聚集的人里伺机刺杀怎么办。
众人忙不迭劝说皇帝不能去,冯沅也不赞同。
“不过是一些不明真相之人被挑拨而聚集到刑部,让人去向大家说明情况即可,何须陛下亲临?”
“冯相公说的不错,请陛下三思。”
“既如此,就由华”
“陛下,儿臣愿往。”
“”
宋王五月地震、瘟疫时抛弃百姓躲在内城,皇帝赶到汴京之后,为了平息众怒,先是当众将他打的半死,后又被带着去宽慰百姓。
此举虽然挽回了一些颜面,可他在百姓的风评中还是不怎么好。
这段时间一直都低调做人,几乎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今日是他这几个月来第一次上朝,没想到却又发生了宋青临的事。
他只觉满心的晦气,却也知道这是莫大的机遇,于是一向畏缩不敢于人前的他主动站了出来。
皇帝本就属意宋王为太子,只是苦于宋王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
宋青临的事若处理得当,他的名声、威望都会回升。
不过就像大臣们刚才说的,城中还有不少奸细呢,得先保证他的安全才行。
“我儿能替朕分忧,朕很欣慰,温涛。”
“臣在。”
“八大城门只留城东的上东门,其余七门立刻关闭。金吾卫进入各坊挨家挨户仔细搜查,务必将炎国奸细一网打尽。”
“臣遵旨。”
“宋王、冯卿、华容节。”
“臣在。”
“由你三人去往刑部劝离聚集人群,不到万不得已不许伤人。”
“臣等遵旨。”
“韩崇。”
“臣在。”
“由你负责保护宋王和冯卿等人的安全,他们有任何闪失,朕唯你是问。”
“臣遵旨。”
“退朝。”
“恭送陛下。”
“”
皇帝此等安排,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皇帝这是在用宋青临替宋王铺路。
心思灵敏的大臣们有的立刻就凑到了宋王面前献殷勤,有的决定先看看宋王今日事情处理如何再说。
当然也有看着被众人簇拥着的宋王而神情阴郁的,比如潞王和秦王。
韩景乔无悲无喜,只是越发坚定要尽快拿到玉玺。
华容节暂时没空想这些,事情既然是出在刑部,他知道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时他满脑子都在想到底是谁泄露的消息,以致于冯沅与他说话都没能及时回话。
韩崇昨天晚上被皇帝派去捉拿刺杀宋宝月一家人的凶手,他知道凶手是什么人,也知道刑部门前会有那么多人聚集肯定与宁栖禅脱不了关系。
‘阿禅是怎么做到将宋青临的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闹得满城皆知的?除了她自己,檀家肯定有参与,不过光是一个檀家还不至于有这么大能耐。’
他纵使知道凶手是谁却不能把她抓起来,都做好了被皇帝重罚的准备。
谁知皇帝非但没有罚他,还让他负责保护宋王的安全。
他心里对皇帝的愧疚又加深了一层,见得华容节非但没有回冯沅的问话,甚至要超过冯沅与宋王先走,赶忙将他拉住。
“华尚书。”
“啊,怎么了?”
“宋王问你话。”
“什么?”
“”
华容节说完话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站在冯沅和宋王前面了,赶忙往后退了几步,向两人拱手道歉。
“宋王、冯相公见谅,我”
“无妨,华尚书想必是忧心刑部那边聚集的人群吧。”
“是啊,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到我刑部聚集。”
“不是说是刑部抓了宋青临吗?”
“”
这话让华容节怎么回,总不能说人是皇帝抓的,他不过是个替罪羊吧。
“宋青临确实是在刑部,可他不是刑部抓的。”
“不是刑部抓的那是谁抓的?”
“”
宋王话刚落地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个傻问题,脸都有些羞红了。
刚才在朝上,他真不应该什么都不知道就这么着急忙慌站出来。
韩崇知道皇帝既然让宋王来处理这事,还让自己来保护宋王,那就是没有要瞒着宋王的意思。
见得他满脸窘迫,替他解围道:
“宋青临是微臣抓的。”
“怎么会”
“事情起因是炎国太祖皇帝的弟弟”
“”
因时间有限,韩崇只把事情的经过大概与宋王说了。冯沅随之补充,宋王这才知道一个宋青临竟然牵扯出这么多的事情。
很快一行人各有心思来到刑部,此时的刑部门口已经聚集了不下三千人了,且还有不少人在往这边过来。
他们当中一些人义愤填膺叫嚷着让华容节出来给大家一个说法,甚至将他说成是他国奸细。目的就是要挑起炎、乾两国纷争,好让他的本国得利。
华容节听到那些话语,腿肚子都开始抖了。
‘这些人也太会瞎扯了吧,他是地地道道的乾国人好不好?’
“宋王、冯相公,我”
“华尚书无需惶恐,吾相信你不是那种人。”
“多谢宋王,前方恐有危险,不如您和冯相公在此稍候,我先去与大家解释。”
“不必,吾与你一起去,冯相公您看呢?”
“宋王不惧危险,臣自是与你一道。”
“”
韩崇让王武带着从马直在前开道,又安排了另一个信得过的亲兵带人殿后,他自己则是贴身跟在宋王和冯沅身边。
王武本可以让手下蛮横开出一条道来,可韩崇说了不许伤人,他只得让手下大喊道:
“让开、让开,宋王到,冯相公到,华尚书到。”
“”
众人听得喊声纷纷回头避让,混在人群中的童茂春见得有大人物来了赶忙示意自己的人能走的赶紧走,不能走的也先别出声。
好在已经有不少人被他们挑拨起了爱国之心,尤其是那个叫刘易的国子监学生,今日就属他情绪最为激动。
战乱年月,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实在是太苦了。
要想改变现状,要么去军中拿命博一份前程,要么通过读书考取功名进入官场。
不是没有人选择前者,可刘家村大部分青年有命去没命回,有幸回来的几乎都是身有残缺。
朝廷倒是给了抚恤,可是抚恤能有多少,养活自己都有问题,更别提养活全家人。
从军走不通,那就只能读书这条路了。
刘易是整个刘家村唯一的读书人,他能进到国子监读书,除了他自己家,整个村子的人都出了一份力。
他身上背负的是全村人的希望,最近正在全力以赴准备来年二月的科举考试。
他有信心能在此次的考试中一举夺魁,自然不希望国家这个时候再起战乱,因为那样的话势必会影响来年的考试,他实在耽误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