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邻居都不在家?
阙兰的话出口,朱珠却是笑了。
“劝啥啊!读不读书,不得凭你自己的意愿?”她说到这里,故意愁道,“就是吧,你哥也挺能惹事的,万一他要是惹出什么事端来,你咋帮他啊?”
“我们虽然做点小生意,能挣着一点钱吃穿不愁。可说实话,家里有钱,我可不敢说出去。”
听到这里,阙兰也不住点头,“是这个理!我们家在县里的时候,我哥也是这么说!吃肉都得在家偷偷吃,平时我们没做饭的时候,都只去相熟的餐馆吃饭,从不去外边陌生的馆子。”
“他小的时候在外边打工挣点钱,常常碰上比他大的人抢,这才老是在外边打架。”阙兰说到这里,也是愁容满面。
不过,没一会她又恢复了,“但是现在好啦,我们都长大了,还有文术哥帮衬,已经没什么事了!”
朱珠心道,这丫头总算上钩了。
“那是你不知道呢!我之前在省城,卖发圈的时候啊……”朱珠就开始述说,她被麻子抢劫的经过。
阙兰忍不住睁大眼睛,“那,那也许,也许是你们都是女的,所以危险一些?我没听我哥说过这个啊,许是,他没被人找过麻烦?”
这话出来,阙兰自己都不太相信。她更愿意相信,她哥是将这些麻烦事吞入腹中,没告诉她。
“所以,你现在才在市里,足不出户吗?”她好奇的看着朱珠,没想到她们竟然经过了这样的事情。
难怪,她哥自从来了榆水市,就打着帮他忙的借口,不许她随意出门。
“我可没有足不出户啊!”朱珠否认,“我只是,在家里看书而已!”
“看书?”阙兰表情怪异,读书和被抢劫,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嗯!读书!”朱珠确认道,“既然社会治安不稳定,那我们就强大自己!而最便捷的途径,便是读书了!”
阙兰若有所思,“我哥和文术哥,都是说读书好,就好在这里?”
“不止啊!”朱珠看起来颇为爽利,“那省城的干部,工厂办事员,老师这些地位高的工作,不都是必须读过书的人,才能担任吗?”
“你说你哥没你看着,怕他惹麻烦,那为什么不去读书?等你读出来,当了干部,又能有几个人那么不识趣,会去惹你哥?就算人家找你哥的茬,你是不是也有能力保护他?”
“还可以这样?”阙兰来了兴趣,不为别的,就为了有一天,在阙瑞需要人保护的时候,她能帮得上忙。
“当然!你哥和胡文术关系好,和我的关系好。可再好,哪比得上你这个亲妹子?”朱珠抓紧道,“等你往后立住了,还怕你哥惹事?或者摊上事?再大的麻烦你不都能解决?”
一番话,却是说得阙兰心潮澎湃,一直都是哥哥护着她,她也能有那么一天护着哥哥吗?
直到阙兰离开家里,朱珠还坐在客房的电视面前,独自发呆着。
先前,她只是隐约觉得,胡文术建议她读书,她自己做生意挺累的,也想借着读书的事情,在市里休息休息,过一下米虫的日子。
可今天劝阙兰的过程,竟是让她的思路更清晰起来。
确实该好好念书了!现在治安不好,一不小心出个门都得背上事情,她何苦这时候到处折腾?没得到头来,挣的钱不知便宜了哪个抢劫犯呢!
都说以史为鉴,她自己却是忘了,史上那些有钱的盐商可从没好下场。相反,当官的再富,也没因着有钱而出事的。
朱珠虽不想当官,可也想当个快乐的米虫,坐拥富贵,好好过完今生。
而这样看来,她年底的时候,想让村里送孩子念书这一步,反而是走对了。只是,那时候出500块钱,怕是少了。这部分钱,她很该多支出一些的。
都说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村里那么些人,却是很大一块助力!可不能跟先前那样,松散着了。
这些都是先期投资,不说最终有多少人能够走出山里,至少,能让他们有个好点的前途,不至于等着山里那块贫瘠的土地,靠老天爷赏饭吃。
而但凡有一个能成才,她都是赚了!尤其,本就是原身同村的人,在外打拼挣钱的话,天然都是同盟!
就像年底时,虽然是她提供工作,但也就是招来的是同村人,才更不担心她们会惹麻烦,知道他们都会兢兢业业的干活。
同村人,一起经过苦难,反而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独木不成林,朱珠穿越这个世界,原身没什么亲戚,仅有的家人不过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刘乐然,还有原身同父异母的妹妹朱桂,等朱桂长大能帮衬她,还需要好多年呢!
而这之前,江小她们这些同龄的孩子们,反而是朱珠最大的助力。
心里有了盘算,朱珠对未来要走的路,更清晰了。
有了这番想法,她就想起店里之前招的刘嫂子,说是过年后要搬出去租房住,给丈夫看腿来着,也不知道怎样了呢?
想到就去做,朱珠立时拿了包,往邮局去。
虽然写信也方便,可到底不如电报的速度快!她给县里去封电报,不得快得多?
尤其现在刚开学不久,若是山里人念书,她那500块不够,她现在正好还能继续追加。
既不能太过热切,让村里以为她的钱是大风吹来的,也不能太冷淡,让村里不把念书的事情当正事办。
走了一路,赶到时邮局已经快下班。
朱珠电报里却是没提,资助村里孩子念书的事,只是问了问刘婶家的情况。
所谓救急不救穷,年前给村里500,还能算是报答村里人,在原身父亲的事情上对朱家三姐妹的宽容。
可现在,无缘无故的给钱村里,资助孩子念书,怎么做都得让人误会,索性还不如不出钱了。
这事,还得想别的法子。
脑子里有想法,朱珠走路都不那么专心起来。往四丫处一同吃了顿晚饭,她才慢悠悠回家。
快到家附近的巷子,才发现巷里静悄悄的,仿佛邻居们都不在家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