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十三天(上)
林典吃过早饭,带上自己可能会用到的工具,背着藤筐背篓和林和扩可一起去了碎石堆。
他们打猎和采集的,都是在那里汇合。
首领看到来的是林典,没看到果,皱眉问道:“果怎么没有来?”
林典昨天忙着赶制陶器,压根没想起来要和首领说果的事。
不过又想到这里正好人多,可以给自己打一波广告。
“回首领,大巫在我们家订了二百多个陶罐,我人小忙不过来,留我阿娘在家给大巫做陶器了。”林典像前世军训一样,背着背篓,站的笔直。
首领一听是给大巫做的,忙追问:“什么陶器?是你给你山月的那些东西吗?”
“准确来说,是一样材质,不一样的器皿。”林典认真回答。
首领没听懂,以为是和给他家那些一样的,“大巫要那么多做什么?”
“大巫要用来装草药,保持药性。”
林典不忘给自己的东西推销:“我们家的罐子密封性好,只要盖上盖子再用兽皮包裹一番,盐这种东西就不会受潮湿成一大块。也不会像小木筒那样被腐烂。”
“既然大巫是用来装草药的,那我们部落就替大巫出一半兽吧。”首领点头,不再纠结。
点好了人数,分好队,男女两列就各自进丛林了。
林典本来还怕自己的肉飞了,有首领这句话就不担心了。
等人都三三两两的走了。
林典拿出自己放在背篓里的石刀、兽皮和染了毒的木棍,绳索她没有拿出来,是因为暂时用不到。
石刀用来刻画路标,她第一次进丛林,不刻路标,怕自己有去无回。
林典知道丛林危险,一路上走十步就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刻画一个往回返的剪头。
丛林入口的地方,已经没有果子可以采摘了,只能往里走。
也因为狩猎队和采集队会来丛林,这里的草被踩得差不多了,经常有人走的地方还被踩出来一条路。
不用想,这些地方肯定没有果子。就算有,林典也不敢采那些没见过的,只是在树上绑了藤条。
说不定就是因为有毒,才没人采,不然以果那性格,来这么多天不可能不采。
林典一路往里去,还看自己有没有绕圈或走回头路。
丛林树木多,腐木也多,前几天还下过雨。林典没找到果子,倒是找到了大片木耳。
她不确定这些黑木耳,是不是前世的那种,用兽皮包裹自己的手,把木耳摘下来,丢进自己的背篓里。
一路上林典是一个果子都没见到,一些常见的草药见了不少,野薄荷,马唐,荨麻,小蓟,许是除了大巫没人认识这些草药,也没人采摘。
林典采了一些野薄荷,马唐和小蓟,这些都是常用药。
可能是其他人的关注点都在树上,没怎么过看过地上。
林典发现了零零散散的几颗芋头苗。
那可是芋头!
林典放着没动,准备等回去的时候连泥带土挖回去种植。
这个植物,前世乡下就有很多人家种植,后来搬到城市,还因为叶子好看,被她拿来做室内观赏植物养过。
丛林入口附近树上的果子,能摘的都被摘了,树下却遗留了掩藏在杂草里的宝贝,林典就不再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树上了。
找了根棍,敲敲打打的地毯式搜索,搜索时也没忘记在树上刻记号。
刻记号时,她还在想,万一她被野兽追的仓皇逃跑,来不及刻记号怎么办?
林典神情一凛,觉得还是得防患于未然,虽然她有木矛,但是万一对方是个皮厚的家伙,她怎么办?
林典开始在自己经过的地方,做陷阱,这样自己逃跑,也知道往哪跑才对自己有利。
但是林典低估了这丛林,地上的树根盘根错杂,根本就没法挖陷阱。
没办法,林典削了两头尖的木棍,一根长一根短,在地上插了一片,扯了一些杂草盖上。
为了防止部落里的人踩中陷阱,林典还把旁边的杂草都清理了,留了一个光秃秃的杂草陷阱站立在地面上。
怎么看怎么可疑。
当然,希望动物不会有人一样的智慧。
林典走走停停,看到果之前带回的去的野菜,也会挖出来。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草深的地方,林典警惕起来,知道这里没什么人走过。
先是在树上刻画了痕迹,然后开始削木棍做陷阱。
陷阱她都做在了靠近大树的地方,为的是怕野兽不上当,她方便爬上大树,拿自己当诱饵。
像前一个一样,做好的陷阱用杂草盖了起来,把周围的空地都清理了一遍。
这种陷阱,只要动物不是蹦跑来不及收回爪子的,一般不会被扎穿。
林典拿着木棍,打草惊蛇的寻找着,直到两个圆滚滚,比成人两个巴掌大的绿瓜出现在杂草丛里。
这是野生香瓜?
林典怕自己认错,拿出石刀切开一点,发现真的是香瓜,连散发的味道都是记忆里的那种。
林典伸手指沾了点汁液尝了尝,太甜了!
林典赶紧把两个瓜放进背篓里。
再采十八个大的果子,她就可以回家了。
也是早上排队的时候,林典才知道,采集果子是需要交一定的量的。
采的果子比手掌大的交20个,采的果子比指头小的,要交二百多个,采不到果子的,可以拿八十株野菜代替。
找到了两个香瓜,林典的眼更是要黏在地上了。
只是一片绿色,看的她都快精神疲劳。
好在不一会儿,又看到一串瓜静静地躺在杂草中默默生长。
林典毫不客气,把这一串的四个瓜,全割下来。
林典找的入迷,直到看见一条小蛇,从草里游走,她这才回过神来。
皱着眉头,去画路标,原地休整一下,顺便做个陷阱。
不过这次的陷阱是挖的坑,并在坑里插入尖木头。
这地方的土地,是沙地。
林典在这一块地方,找了九个瓜。离可以回家只差四个瓜。
胜利在望,她打起精神,去盯着绿油油一片的地上。
沙地能长得杂草不多,所以比之前要好一点。不用满眼都是杂草,造成视觉疲劳。
都说顺藤摸瓜,顺藤摸瓜,林典这一顺,就找到一小片。
不过她总觉得自己被这瓜玩弄了,仅差四个的时候,竟然出现了一小片。
看都看到了,当然全部都要采回去。
这种瓜也就是这个季节的应季瓜,不采回去,留在这里,说不定下一场雨就会烂掉。
一边摘一边数了一下,这片瓜看着多其实只有十二个。
林典在附近找了找,找了十七个,直到周围的土地又硬实起来,林典知道,这下是真的没有了。
四十五个瓜,放在背篓里沉甸甸的,也得亏这个身体力气大,能背得动。
今天是雨季的第一天,会有人来这里换东西,林典没再耽搁,原路返回了。
看到那几株芋头,林典也小心的避开根部连泥带苗,的给带走了。
碎石堆顶,首领正在打磨石矛,时不时看一下周围有没有危险。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得注意。这一看,就看到早早出来的林典。
“典,你这么快就找好了?”首领放下手里磨着的矛,问道。
“是啊,我今天运气好。”林典心想,可不是运气,不是运气怎么会找这么多瓜。
首领示意林典把东西,放到地上的兽皮上。
林典放下背篓,把里面的瓜拿了二十个出来。
首领看着瓜的个头,满意的点点头。
“你这个框能多编一些吗?这样,我就不用每天等在这里收东西了。”首领问。
“一下子要很多,可能拿不出来,但是慢慢的应该能做出一些。”林典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自己有没有空闲时间。
首领:“那就慢慢来吧。”
“那我回家了?”林典不确定的问道。
首领摆摆手,让她自己走。
林典的背篓轻了不少,一路高高兴兴的回去了,看了看阳光,怎么看都觉得现在应该没过中午。
穿过林子,她看到了大巫那鬼斧神工的空中小楼。
第一时间就想到昨天没了木桶,她为了洗澡来回跑好几趟。
林、果夫妻俩本来还很生气,后来听说是大巫抱走的,就蔫了。
木桶没了,家里用水确实不方便,但是她心里踏实了不少,也不再觉得自己欠了别人。
林典脚步一转,走向大巫家。
顺着藤蔓爬了上去。
双层小楼现在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门口用草席垂挂的帘子,只不过这道帘子被现在被卷起来挂在了门上。
屋里也用木板隔出了一室一厅一厨房。大厅还摆放了一个木头桌子,桌子周围用草席铺了一层,又垫上了兽皮。
林典进去看了一下,之前铺在地上的草药没了,换成几个大小一样的木架子,架子上还放了她熟悉的小陶罐。
卧室被木板挡住了,看不到里面有没有人。
林典试探的喊了一声,“明秀姨?”
没人回应,林典放下背篓爬上二楼。二楼也大变样。
相比一楼那个几乎和她家差不多的装潢。
二楼看上去更像是古代贵族人家的雅室。
左手边用木板做了两面墙,中间留了扇门,大厅横排竖齐的放了好多架子。
有些架子上放了草药,有些架子上放了陶罐,还有些是空的。
架子前面是矮小的木桌,桌子上有碾草药用的工具,小桌子精巧,雅致,像是贵族的案牍。
林典撇嘴,暗暗猜想,可能文人术士,都有这种雅好吧?
空中小楼没人,林典滑到一楼。
从从背篓里拿了三个瓜出来,放在客厅的桌子上。
虽然大巫很不是个东西,但是他老婆,孩子还不错。
给存格和明秀姨吃。
林典盖好自己的背篓,滑下去往家跑。
虽然果做事不靠谱,但是给大巫做的东西,她还是很兢兢战战的。
林典到家,果没在洞里。
她先把盖在上面的薄荷草,马唐,小蓟和木耳拿出来,又把底下的瓜拿出来,放进储物间的石盆里,才慢慢解开用藤丝绑在藤筐上的芋头苗。
抱着芋头苗,在置物架上拿了锄头,就要去移植。
突然想到自己有毒的木矛还放在背篓里,又赶紧回来把拿到外面用树叶掩盖起来。
这才锄地种芋头。芋头苗不多,撑死了能种两排。
林典开垦篱笆院里的土地,又用石锄修整了一翻,镂出了三齐。
把芋头苗栽下去,如她猜的那样,只够种两齐,回屋提了桶水浇灌完,才匆匆去隔壁的山洞。
果正一边烧着火,一边打瞌睡。林典放心了。
带上自己做的蜡烛、碗罐,从储物间拿了两个瓜,洗干净带上,还拿了不少肉干,用兽皮包裹好放在背篓里,跑去换东西了。
她打听过了,换东西的人都在兽皮鞣制场那里。
兽皮鞣制场本来人就多,这换东西的队伍一来,通往兽皮鞣制场的路上都是人。
林典背着筐走过去,看那些卖东西和买东西的。
能从衣着,长相,饰品和身上画的花纹,可以看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卖的东西也很繁复。
草药,果子,木筒,矛,还有卖自己部落装饰品的。
林典看那卖饰品的摊贩前,都是大大小小的姑娘,不由笑了。
果然姑娘都爱俏,不论是哪个时代。
这些卖东西的人,多是青壮年和少年,少有几个老人。
林典一直搜寻着自己要的东西。
一个老人家前面的兽皮上,摆了一排蓑衣,林典眼睛一亮。
老人的摊子上有不少人,林典在旁边听了一会儿价钱,老人说是收兽皮,肉干和石锅。
因为没有通行货币,收的东西,也都是看主人自己心情。
林典想到自家那被淘汰,用来装野菜的石锅。
“老伯,这个你们收吗?”林典把自己的陶罐拿出来给老人看,她每种样式的只拿了一个样品。
老人接过罐子,打量了一下,“虽然看着挺好的,但这个头太小了,装不了什么。”
“老伯,你可以拿回去装盐啊。这可不会像小木筒那样被腐坏,只要保存好,盐也不易受潮,湿成一整块。”周围有不少人,林典仔细讲解。
“我可以收,但你总不能就给我一个这么小的东西吧?”老人家一思索,同意了。
他们部落里几个老家伙,没事的时候就编点蓑衣。
平时编了不少,茅草满山遍野都是,不值钱,不管怎样能换东西回去,都是赚的。
林典一听可行,赶紧把自己背篓里的几样样品拿出来,一溜摆开。
“老伯,你再看看这几个大罐子。不过这几个罐子可就能换好多东西了。(代替值钱,毕竟这里没货币)”林典指了指最大号的大肚陶罐和没有盖子的长筒陶罐。
老人家一看,就同意了。
就连旁边买卖东西的人也都围了过来。
“这个小的加上那个圆的大的,我给你两件蓑衣。不行就不要了。”老伯指了指。
“哎,行。”林典高兴点头。“不过老伯,这个罐子可不像石头那么坚硬,容易碰碎。不过,只要不碰碎,一个罐子你都能从小用到老。”
林典高兴自己能换蓑衣,之前她可是见一个男人用半只兽换了一件。(这里肉干和鲜肉不等价,鲜肉不易保存,还容易引野兽)
“老伯,一个石锅你换几件蓑衣?”林典换了两件蓑衣,挺满足的。虽然她会编,但是很耗时。
“得看石锅大小。”老伯拿过两个罐子,小心摸索着。
林典比划了一下,“大概这么大。”
一家六口人吃饭用的,锅堪比学校食堂的大锅。
老伯一听,“三件。”
那么大的石锅才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