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日常(1)
孩子们过来后,严硕明跟管彤每天的日常就是早上准备好早饭,把孩子们叫起来。
一家人吃过早饭,管彤推婴儿车,严硕明牵着严新恒和严新瑜,严新恒牵着孔锦绣,一起去幼儿园。
严硕明送了走这一趟,既送了媳妇儿上班,又送了孩子去幼儿园。送下他们后,严硕明就回大杂院,看看水龙头那里有没有人接水。
如果有人,他就直接回屋看书学习,下午再出来接水。
如果没人,他就接点水意思意思。反正他家里也不缺水,就是不想让别人怀疑他们的用水情况而已。
因为管彤打算让严新瑜上学了,所以孔锦绣、严新恒和严新瑜都跟在管彤身边照顾弟弟妹妹们。
管彤除了原来负责的那十个孩子,又加上了自己的三个孩子。
好在三个大孩子都已经习惯了在她带孩子的时候,给她帮忙。
也可能大孩子带小孩子特别有感染力,她带的这几个孩子还算是比较听话的。
除了管彤带的孩子听话,这些托班的保育员里,也还有一个保育员带的孩子普遍很乖,除了饿了、拉尿了,基本都不哭。
这个保育员叫什么名字,管彤不太清楚,只知道园长叫她小卢,所以管彤就管她叫卢姐了。
卢姐特别喜欢孩子,对每个孩子都照顾得无微不至,有时候管彤观察她看孩子的眼神,都充满了爱,管彤是打心眼里,深深的佩服这种天生爱孩子的人。
孔锦绣、严新恒和严新瑜跟着她上了十几天班后,街道小学终于过来招生了。
招生的老师简单的考了他们几个问题,孩子们回答得都不错,就在表格上写下了三个人的名字。
只不过孔锦绣和严新恒的名字后面都加了一个括号,里面写的是(转学、二年级)。
管彤给三个孩子交了学费,两天后就可以入学了。
学校就在幼儿园后面的巷子里,三个孩子上学后,一家人还是跟以前一样,只不过送下管彤和三胞胎后,严硕明还要把三个孩子送到后巷的学校,才能回家。
三个孩子上学后不久,严硕鸿也来到了京城,在严硕明这里短暂的停留了两天后,就去学校报到了。
好在周寒他们还没过来,严硕明就让管彤带着孩子们睡他们这边,他则跟严硕鸿去周寒那边睡了。
兄弟俩聊了很多对未来的设想和规划,给严硕明聊兴奋了,一夜都没睡着,等送走了严硕鸿,他自己在家睡了一下午。
严硕鸿去的学校算是半封闭式的,有些军事化的管理,一个月只能从学校出来一次,所以他过来的次数不算多。
严硕鸿去学校报到没几天,周寒就过来了,他跟严硕明也快开学了。
因为付红的工作调动要到五月份,双胞胎的户口都要跟着她才能挪过来,所以这次只有周寒过来住。
周寒来了之后,打水的人是有了,严硕明不需要每天专门抽时间去装样子了。
每天吃过早饭后,严硕明送老婆孩子去上班上学的时候,就是周寒去打水的时候,他打完两缸水,再去上学,时间正合适。
其实不是他们不想早点起来打水,试过了,挤不进去。只能这样安排了。
生活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期间严硕鸿放假的时候,他也会过来严硕明这边,跟严硕明和周寒交流一下最近认识的人和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感想。
哪怕是后来付红带着双胞胎过来后,他们也一直是这样的。
每次严硕鸿过来,付红都要带着孩子们去管彤那边住。
不过在付红过来之前,周寒那边俨然就是严硕鸿、严硕明和周寒的基地。
管彤印象里,京城人都很热心,见了面就喜欢跟人打招呼,问问您吃了吗?您干嘛去呀?
可管彤他们这个大杂院里住的人,却不太一样。
需要上班的年轻人不少,但好像都不是孔锦绣父母单位的。
据说当初分配房子的时候,孔锦绣父母的同事都不想选这边,只有他们夫妻觉得自己常年出差,不常回来,住哪里都无所谓。才主动申请了这里。
大家都不愿意分配到这个院子里住的原因,主要是这院里有不少前朝的遗老遗少,不少人觉得风气不太正。
也是因为这个,孔锦绣父母单位的领导才出面协调在他们这两间屋子外面,盖了个院墙出来。
当然也是有在其他单位工作的人,但大家都不太了解彼此的职业。
除了管彤上次来遇到的那个大娘每次见到管彤和孩子们的时候问几句,其他人基本没有主动跟他们说话的。
就连上次主动跟管彤说话的那个大嫂,在因为水费分摊问题,跟管彤吵了一次架后,也完全不搭理管彤他们这个院子里的人了。
这大嫂觉得管彤家里人多,不能只分摊一份水费,要分摊两份,这样才公平。
可管彤早就打听清楚了,这边不管人多人少都是按户来分摊的,刚进门左手第二家,家里老老小小加起来都有十口人了,也是按户来分摊的。
之前人家都是这么交的,怎么就非得他们家分摊两份呢?
这钱管彤有,也不多,可就是不想惯着这大嫂欺软怕硬的毛病。
她之前肯定就对那家人心有不满,可人家是一大家人,还是壮年居多,她肯定讨不了好。
所以就从管彤这边下手了,管彤家人虽然多,但主要是孩子。
她本来想捏个软柿子,结果管彤不受她拿捏。
不但跟进门左手边第二家的爷爷说了这件事情。
但管彤不是以告状的名义说的,而是以请教的名义过去问的。
最后让老爷爷一家人对那个大嫂产生了意见,只要那个大嫂提起水费的事情,不用管他开口,这家人就会顶回去。
随后,管彤还找到街道,要了之前这个院子里各家各户分摊水费的记录。
证明了他们来了之后,就算只分摊一户的水费,他们每家的水费也比以前交得少了。
管彤拿着从街道抄来的记录,站在大院子里,一个月一个月的大声念给所有人听。
要是这个大嫂还要因为他们家人多,就要求他们分摊两份水费的话,以后他们家一定会用够这两份水费的量。
一时间,那个大嫂因为水费的问题,被大杂院里所有的人排挤了。
她也因为这个怨上了管彤,从此之后连她男人都不跟严硕明他们说话了。
可能因为知青上山下乡的原因,这大杂院里没有什么青年人,不是老年人,就是中年人,连孩子都不多。
有的人家因为在街道的工厂上班,单位没有统一的托儿所,就把孩子送到了父母家。
有的人家则是大的上班住宿舍,小的下乡了。
还有的人家是大的下乡了,小的也要上学。
总之大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很少能碰上面。
管彤觉得这样也好,可以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交际。
除了因为分摊水费的时候闹过一次外,他们跟其他人的关系都算是面子上过得去吧。